-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3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4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2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6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1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6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7单元 乡村和城镇 第1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第5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展开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自然灾害:因 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类型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 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3.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自然异变的 、速度,自然异变发生地的 、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 、风雹和泥石流。
二、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 的现象叫地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 2.构造地震(1)发生机制
(2)地震构造:下图中C为 ,B为 ,BC为 ,AB为震中距,D位于 线上。
3.主要地震带世界: 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带。我国:位于世界 地震带之间。根据我国历史上地震的发生情况,可以划分出 地震带,即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必修第一册P93图4-1-5“世界7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分布”和P94图4-1-6“中国发生过大地震的地点”,探究以下问题。①据图4-1-5说明世界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②据图4-1-6分析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提示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拉张边界上。
提示 东部地震少,西部地震多。我国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③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提示 虽然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但是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思维拓展·再提升震级和烈度有何区别?
提示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三、洪涝 洪灾和涝灾的合称
思维拓展·再提升 我国洪水灾害有哪些类型?出现时间如何?
提示 暴雨洪水,发生在夏秋季节,大约在4—9月;融雪洪水,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大约4—5月和7—8月;冰凌洪水,发生在初冬河流结冰时和初春河流融冰时,大约在2—3月和11—12月。
易错易混·再判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2)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3)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
四、滑坡、泥石流 必须有短时间大量水流
易错易混·再判断(1)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地势起伏大。( )(2)人类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如修建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破坏植被可能诱发泥石流,开矿可能诱发山体滑坡。( )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必修第一册P97图4-1-11“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探究以下问题。①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什么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②我国的哪些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提示 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在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提示 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③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
提示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地貌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1.神奇的“水上学校”下图为孟加拉国的“水上学校”,可容纳30个学生同时上课。“水上学校”创始人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说:“我亲眼看到在雨季道路不通时,学生们不能回学校上课。我想,如果学生因为没有交通工具不能上学,那学校就应该建在他们那里、建在船上。”
(1)推测“水上学校”每年开课的可能时间。
(2)分析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提示 孟加拉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该国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速度缓慢,排水不畅;地处恒河三角洲,河网密布,流速缓慢,容易形成洪水;夏秋季节多飓风,易发风暴潮,增强海水对径流的顶托作用。
2.探寻寒潮与台风的路径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11日至15日,2023年首场寒潮来袭。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暴跌,共有13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累计降温幅度可超15 ℃。下图示意我国气流运动路径图。
(1)说出图中表示的寒潮路径与台风路径。 (2)说出寒潮与台风共同的天气特征。两者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提示 寒潮路径是甲,台风路径是乙、丁。
提示 大风。寒潮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考点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1.洪涝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3.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2023河北保定一模)暴雨山洪灾害指由暴雨造成山洪的气象灾害。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急剧增多和增强,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来自暴雨洪水灾害的影响。下图为新疆暴雨山洪灾害危害性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新疆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新疆灾损等级空间分布特征是( )A.分布较平衡B.阿克苏灾损较严重C.东部比西部严重D.东北部最严重2.下列关于伊犁河谷灾损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面环山,易发生滑坡、泥石流B.经济相对发达,受灾损失大C.植被破坏,河道侵占严重,易暴发洪涝D.受北冰洋水汽影响,多降水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可得,新疆灾损分布特点是西部重于东部,中部重于南北两端,伊犁河谷及阿克苏地区较严重。故排除A、C、D,选择B。第2题,伊犁河谷开口向西,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随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故D符合题意;该地区三面都是山脉,地势起伏大,降水增多,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故A不符合题意;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故灾损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人口密集,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较大,河道侵占严重,易暴发洪涝,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1年7月,干旱了无数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突发创纪录洪水,300平方千米的沙漠变成了湖泊。气象专家指出,新疆沙漠腹地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已成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区域。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及其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沙漠洪水”的原因是( )A.台风过境降水异常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南季风势力增强D.暴雨叠加融雪洪水4.在此次“沙漠洪水”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是( )A.农田水利设施B.城镇公共设施C.居民房屋设施D.油田基础设施
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此,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出现“沙漠洪水”的原因是暴雨叠加融雪洪水。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受台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温带气旋也不会频繁出现。第4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出现“沙漠洪水”,受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沙漠中的油田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公共设施和居民房屋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受沙漠洪水影响不大。
(2023福建卷)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量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平方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 )A.雨水冲刷作用较强B.河道弯曲程度减弱C.沟口内空间较大D.土壤含水量较低
(2)PQ切面堆积物为( )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4.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
5.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分方法
(2023湖南邵阳一模)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1~2题。
1.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2.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变化的原因有( )①滑坡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 ②地表受侵蚀后坡度增大 ③地表径流增强,挟沙能力上升 ④滑坡深度大,下渗增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第70分钟滑坡前,产沙率较低,说明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滑坡后产沙率迅速上升,A正确,B错误;b曲线总体产沙率较高,说明b曲线为滑坡后的降水(第二次降水),植被被滑坡体破坏,减少效果降低,C、D错误。故选A。第2题,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裸露的滑坡面和滑移路径区域,成为了重要的侵蚀产沙区域,①正确;径流率的上升,提高了径流的挟沙能力,③正确;地表受侵蚀后滑坡体主要堆积在小区域下部,坡度降低,②错误;浅层滑坡深度较浅,④错误。故选D。
(2023河北唐山模拟预测)冰雪融水型泥石流是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下图为我国藏东南局部冰川泥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冰川泥石流分布特点是( )A.海拔越高越密集B.河谷沿岸都有分布C.不均匀,且集中D.与冰川分布一致4.该区域冰川泥石流发生最多的时段是( )A.1—3月B.5—9月C.9—10月D.12月至次年2月5.研究发现该区域泥石流沟坡度在15°~30°范围内最为集中,主要是该坡段( )A.降水较多B.气温较高C.人类活动影响强D.松散物较多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山峰的位置,冰川泥石流并不密集,A错误;部分河谷没有冰川泥石流,B错误;冰川泥石流分布不均匀,比较集中,C正确;因受地形的影响,与冰川分布不一致,D错误。故选C。第4题,由材料可知,冰雪融水型泥石流是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与气温关系密切,5—9月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大,容易产生冰川泥石流,B正确;其他时段,气温相对低,发生冰川泥石流可能性小,A、C、D错误。故选B。第5题,坡度在15°~30°降水不一定多,且冰川泥石流与降水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气温还与海拔相关,B错误;由于这一坡段地势相对平缓,人类活动影响大,对地表破坏大,C正确;松散物多少与地质活动关系密切,与坡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2节自然灾害的防避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2节自然灾害的防避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件鲁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不可立即返回家中,2个人层面,考题点睛,②自救,2洪涝应急,3洪涝中的救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1节自然灾害的成因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1节自然灾害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洪灾和涝灾的合称,滑坡泥石流,角度一洪涝灾害,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第3题,角度二地质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4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4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人为因素,河道堰塞,风暴潮,地势高低,生态的破坏,自然规律,毁林开荒,过度抽取地下水,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