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2讲 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2节 第1讲 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3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4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展开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二模)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2.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3.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A.5月下旬B.6月上旬C.7月下旬D.8月上旬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信息可知,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N到北界的45°N;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7°N到北界的47°N,所以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故选D。
第2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C、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华西雨屏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由岷山山脉、邛崃山脉、大相岭至黄茅埂所构成的狭长地带,因降水异常丰沛形成了中国内陆地区的“雨极”。该地受西风冷潮影响。2020年8月,华西雨屏带持续降雨,降水量极大,致使乐山城区被淹,乐山大佛出现“洗脚”景观。读华西雨屏带区域图和“大佛洗脚”景观图,完成4~5题。
4.推测形成华西雨屏带的西风冷潮来源于( )A.蒙古—西伯利亚B.东部沿海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5.形成“大佛洗脚”景观的主要原因有( )①南海暖湿气流深入该地 ②地处副热带高压边缘③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 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西伯利亚高压多出现在冬春季节,与材料中华西雨屏带出现的时间不符;8月,来源于东部沿海的是温暖湿润的东南风,不是西风;青藏高原位于四川西侧,夏季青藏高原气温低,青藏高原的冷气流下沉,顺地势下滑,形成西风冷潮;云贵高原位于华西雨屏带南侧,不是西侧。第5题,形成“大佛洗脚”景观的主要原因是东南季风(南海)和西南季风(孟加拉湾)带来的暖湿气流深入该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8月,副热带高压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华西雨屏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暖湿的气流被迫加速沿副热带高压南缘进入该地,带来丰富降水。①②③正确。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材料二 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3)根据A、B两点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地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是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图示A地位于南半球非洲东部赤道附近,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第(3)题,图中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雨季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年降水量较多。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2023河南名校高三联考)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界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下图示意肯尼亚西南部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与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甲—热带草原气候 乙—热带雨林气候 丙—裂谷干旱气候B.甲—热带草原气候 乙—裂谷干旱气候 丙—热带雨林气候C.甲—热带雨林气候 乙—热带草原气候 丙—裂谷干旱气候D.甲—热带雨林气候 乙—裂谷干旱气候 丙—热带草原气候2.图示区域内动植物类型异常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地处热带地区C.水资源丰富D.受人类干扰少3.保护区内降水集中在3月底至6月中旬及10月底至12月初。摄影爱好者前往动物观测点拍摄的最佳月份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解析 第1题,甲地地处东非高原,地势高,上升气流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地处低纬,为热带,加之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高原、山地抬升,降水丰富,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地处东非大裂谷谷底,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形成裂谷干旱气候。故选A。第2题,由材料“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界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图中纬度和比例尺可知,从西侧的东非高原、山岭到东侧的东非大裂谷谷底,在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千米范围内,海拔落差大,气候多样(或垂直地带性显著),动植物资源丰富,故选A。第3题,由材料“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可知,每到旱季,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所以拍摄的最佳月份应选在旱季。1—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太过耀眼,不利于拍摄。故选C。
(2023江苏徐州模拟)下图示意世界不同海岸地区年降水量的纬向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最可能代表智利—秘鲁西海岸年降水量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5.图示海岸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②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④地处山地的背风坡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图中五个地区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极少,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为大陆西海岸附近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西海岸受寒流(加那利寒流)影响,年降水量较少,而智利—秘鲁西海岸受更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年降水量更少,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在南美大陆西部分布的纬度跨度更大。结合图中撒哈拉西海岸的降水量,与①②③④降水量曲线对比可知①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由上题可知,图示五个地区为回归线地区大陆西海岸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在低纬度大陆西部海区都有寒流流经,其热带沙漠气候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少)有关,故①正确;由上题可知,曲线①为智利—秘鲁西海岸,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故②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多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正确;仅有部分沙漠地处山地背风坡,④错误。由以上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本题选B。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 000千米,多山地,最高点海拔约1 590米。岛上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气温为-22~-16 ℃,夏季平均气温为2~7 ℃,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天气。下图示意新地岛位置和地形。
(1)分析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与大风天气的原因。(2)阐释新地岛沼泽地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3)新地岛仅有1/4的面积有冰川覆盖,阐释其可能的原因。
新地岛位于70°N以北,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受到寒冷的极地东风影响,气候严寒;受海洋调节,空气湿度较大,纬度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新地岛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周围为辽阔的海洋,风力强劲。
严寒的气候下冻土广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岛上虽然降水少,但因寒冷,蒸发微弱,大量地表水积存于浅洼地带形成沼泽地。
终年在极地东风带影响下,风力强劲,难以形成降水,降水较少,冰川补给量小;岛屿狭窄,海洋调节作用较大,夏季气温在0 ℃以上,不利于冰川的储存。
解析 第(1)题,有三个主要的答题方向,一个是气候严寒,二是多雾,三是大风天气多。气候严寒主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角度来考虑,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多雾主要从雾的成因角度来考虑,雾的本质是水汽的凝结,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来源丰富,二是冷却条件丰富。大风天气多主要从大气环流或者温差角度分析。第(2)题,沼泽地的本质就是积水,积水的条件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考虑,沼泽地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收入主要来源于降水或者地表径流的汇水以及来自冻土的融化等,支出主要考虑地表径流流走、蒸发以及下渗等。该地区气候严寒不利于蒸发,冻土广布不利于下渗,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第(3)题,冰川的形成是因为常年气温低并且水汽来源非常丰富。该岛由于受干冷的极地东风带影响,风力大,降水少,积雪不易留存,冰川补给量小;虽然该地区纬度高,总体严寒,但是因为陆地面积太小,远远小于周围的海洋面积,因此海洋调节作用较大,夏季气温在0 ℃以上,不利于冰川的储存。
考点三 季风与季风气候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位置和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台风影响深刻。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不断增多,强度不断增大。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季节性变化是( )A.冬季最北,夏季最南B.冬季最南,夏季最北C.春季最北,秋季最南D.春季最南,秋季最北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A.乌云遮日B.冷若冰霜C.风雨交加D.晴空万里3.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增多、强度增大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A.势力偏弱,位置偏东B.势力偏弱,位置偏南C.势力偏强,位置偏西D.势力偏强,位置偏北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季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季到夏季向北移动,强度增大;从夏季到冬季则向南移动,强度减弱。第2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气流,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控制时间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干旱。第3题,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外围西部边缘移动。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弱,西伸北进较弱,其位置偏东,生成于副热带高气压南侧的台风就沿着偏东的副热带高气压南缘、西缘移动北上在我国东北地区登陆。
(2023湖南永州一模)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5题。
4.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A错误;根据第4题可知,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错误;气流湿度大小对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C错误;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6.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图1)及仰光、孟买气候图(图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图1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
(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的主要表现。
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气流辐合;又因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区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草类生长。
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
(3)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印度水稻种植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为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长。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2讲 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2讲 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1节第2讲大气运动pptx、考点规范练8大气运动pptx、考点规范练8大气运动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4节第3讲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4节第3讲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考题点睛,图解如下,技能提升,培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1节第4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1节第4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鲁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气压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考题点睛,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