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2《谁轻谁重》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522741/0-17110639036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简易天平能够测量出两种质量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
提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第一节课的学习,介绍方法:预测(根据前概念);掂一掂;称一称……
3.揭示课题:谁轻谁重(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探索一: 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
探索二: 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师: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有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掂量的方法再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
2.学生小组活动:尝试用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交流反馈:
(1)说说给五种物体掂量比较的结果。
(2)说说比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请有序掂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方法。
4.学生利用有序掂量的方法再次尝试比较。
5.发现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很接近,很难用掂量的方法进行比较。
探索三:探究土壤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1.我们掂量了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还是不一样,古时候人们用一种简单的工具——古代衡器,看看这个仪器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介绍古代衡器的制作原理。两边一样重,平衡。哪边重,哪边就下垂。
3.古代衡器已经很难找到了,看看这个简易天平能不能代替古代衡器,称出谁轻谁重?
4.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来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
5.思考:利用回形针,怎样的称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的知道五个物体的轻重。
6.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7.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
探索四:记录并交流
大家都想到了根据刚刚掂量的结果,从轻到重称量这五个物体的质量。把你们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三列里,并按从轻到重标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一看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全班学生发现三次的排序都有不同。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想法。
2.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出示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板书设计】
1.2 物体的轻重
预测 掂量 称量:天平
大橡皮
小橡皮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334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共5页。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