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写景方法,名句赏析,积累运用,诵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文学常识
1、体裁: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主要内容
1、全诗围绕“望”字着笔,描写望山所见所感。
2、
(1)远望之景:泰山的山势,高大绵延;
(2)近望之景: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3)凝望之景:云气缭绕,心胸激荡;归鸟入林,时已黄昏;
(4)自己的愿望:登上绝顶,俯望众山。(诗人本次并未登上泰山)
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达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思想感情
1、感情
全诗围绕“望”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新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四、写景方法
1、动静结合
静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动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远近角度
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俯仰角度
仰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俯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名句赏析
1、描绘画面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仿佛将所有的神奇秀丽都集中于泰山,而山体又是那么高大,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冉冉升起的云气,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2、修辞手法
(1)设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在自问自答中表明泰山的青翠山色在齐鲁大地都能望见,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2)拟人、夸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3)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品味炼字
(1)钟、割
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2)曾云、归鸟、决眦
“曾云” “归鸟”勾勒出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出来,表现了诗人的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热爱。
(3)会当、凌
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六、积累运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启示人们: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2、哲理相似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诵读理解
1、字音 岱(dài) 曾(céng) 眦(zì)
2、字词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学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品读学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