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
- 专题02 穿插环境描写的作文模板+高频素材积累-【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3 满分范文引领-【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4 单元作文导写-【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5 学习抒情+小标题作文技巧指导-【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6 小标题类作文写作模板+高频素材积累-【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同步训练题,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写作,写作实践,技法点睛,写作训练,新课导入,同步作文课,技法指导,抓住典型细节,借助写作手法,添加议论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震级为6.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的地震突袭甘肃省积石山县。一阵剧烈晃动,打破了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百姓们的平静生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奔赴地震灾区;一批批物资,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深情,送到他们的手上…… 左图为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战士正在巡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想说什么?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逆行的身影。 军人是大山,他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向所有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们致敬!
然而写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习作指导。
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描写人物,假若只写人的共通之点,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就必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这就是人物的精神。
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我们要找到一个闪光点,或是一个能打动你的地方,然后围绕这个点去挖掘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只有这样,你的人物才能生动活泼,人物的个性才能更加鲜明。
明确概念
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内容,注意圈点勾画重点内容。
童心便有爱书癖 手指今余把笔痕
1.抓住典型细节。示例: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明确: 抓住闻一多“头发凌乱”这个肖像细节,突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时的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
示例: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通过语言上的细节,即明明胃不太好,还要“再吃几个”,塑造出一位尊重客人、尊重妻子的鲁迅形象。
2.借助写作手法。 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都可以起到揭示和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与奉献精神。
3.添加议论抒情。 除抓取典型细节、借助写作手法以外,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片段的结尾处,用一两句简洁有力的语言对人物展开评价,并热情地讴歌人物的精神,从而达到既提炼人物精神品质又升华文章主旨的效果。
如《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提示: 1.注意,这次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需要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这是一个片段描写,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也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也可以通过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手法来写作;也可以通过环境渲染、细节刻画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环境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而这些描写都有特定的作用,或者衬托人物的心情,或者交待故事的背景,或者渲染某种气氛等等。总之,都是为突出主旨而服务的。
如《想起了父亲苍白的脸》的开头:"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散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的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圣洁的夜空……" 这种对夜的描写隐含着作者深深的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所以这段环境描写放在开头十分成功,把我们带入了夜的沉静之中,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
再如《今天,我真快乐》:"夜幕早已降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月儿旁边是许多眨巴眼睛的星星。街上的人儿三三两两地走着,不时爆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 这种环境描写是把自然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给我们一种夜的幽静,人的和谐、快乐、幸福的感受。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乱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如果一篇记叙文中有这样几处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环境描写,那么文章的效果不言自喻。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学生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了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活学活用: 以“思念”为话题围绕文章行文脉络写一处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情感。
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
提示: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论中的不同表现。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1.审题。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所以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又由于题目只有两个字,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因此很容易让我们对文题的理解产生偏差,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就成了写好本文的关键。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上一些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我们可以在“争论”的前面补上人物,如,“爸爸和妈妈的”“父子的”;也可以补上处所,如,“家庭里的”“班级里的”;还可以补上争论的性质,如,“愉快的”“伤心的”“难忘的”;等等。补上这些新因素,题旨就更明确了,我们也就更容易进行写作了。
2.构思。 构思本题时可以从大处着眼,把“争论”与做人、做学问等联系起来;也可以从小处着眼,专谈课堂上的“争论”或家庭成员间的“争论”。我们可以从正面立意,指出“理愈辩愈明,要敢于争论”;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指出“不争论好”。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为题,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这样的人让我感到珍贵 秋天的风我永远记得,当它向我迎面吹来时,总带着陈阵果香。 儿时,我喜欢在家门外跑来跑去寻找风的足迹,寻找果香的气息。每当这时,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慢慢走过来,点点我的额头说:“小馋猫,是不是想吃桃子啦?”我疯狂地点头。”“走!爷爷带你去摘!”随着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有很多桃树已经没人看管,可桃子却分外美味。 爷爷带着我来到一棵很高大的桃树前。桃子特别大,颜色也更鲜艳,一根枝上长了好多个桃子,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树枝都向小河那边垂去。我望着这“人间极品”,不禁流起了口水。 正当我犯难该怎么摘桃子时,爷爷已经挽起裤腿,蹒跚地向小河边的几块大石头迈去了。我一看不妙,小河虽然看起来平静,但爷爷毕竟年纪大了,万一河下不平坦怎么办?万一暗流涌动怎么办?而且就那几块凹凸不平的石头,爷爷在上面能站稳吗?
我大喊:“爷爷!回来,危险啊!我不吃了,快回来!”只见爷爷笑着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小丫头。就一条小河而已,只要你想吃,爷爷就给你摘。”说完,他已经慢慢地挪到那几块大石头上去了。我在旁边盯得两眼发直, 生怕爷爷站不稳。一阵风吹来,河水没过了他的脚背。 他努力伸高手臂,抓住垂下的树枝向下拉,还时不时踮起脚,但桃子就像在捉迷藏,怎么都够不着。一次不行,再试一次,过了很久,桃子终于拿到手了,他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在那里大叫。“阿如,摘到了!” 摘完后,爷爷转身,迈着蹒珊的步伐从河里向我走来,身体摇摇晃晃的,裤腿都湿了,看起来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当他双脚站上岸,把桃子递给我时,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了。我上前抱着爷爷说:“爷爷你吓死我了,我们赶紧回去换衣服!”爷爷说:“丫头快吃吧,我可是大人哩!担心我干啥?这桃可甜了!” 我在河里把桃子洗了洗,和爷爷轮流拿着桃,一人一口吃起来,甜蜜的感觉充满心扉。 爷爷,您经历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给了我无数珍宝似的回忆,您是我最珍贵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过语言展示精神,通过动作展示精神,通过外貌展示精神,通过神态展示精神,通过心理展示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课后作业题,共10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综合训练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