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ppt课件
展开探究活动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新知导入]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尤库日塔瓦尔克斯克村的村民吾斯曼·阿塔吾拉擦着脸上的汗水说:“过去我最怕刮风了,一刮起风来,风沙特别大,沙子就进了土房子的门窗,堆满房顶,房子也没法住了,庄稼也被风沙吹跑了,地也没法种了,只能搬家……”[思考]判断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荒漠广布。
1.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1)资源耗竭: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______的,_________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______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生态破坏:森林和草原破坏、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全球性环境问题(1)酸雨、酸雾:煤炭大量燃烧释放出的____________、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与大气中水汽结合而形成,使草木枯萎、土壤及水体酸化、建筑物被腐蚀。(2)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____________、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加速了冰雪消融、海平面______,并导致沿海低地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增加。
(3)臭氧层空洞: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____,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______,威胁地球上的生命。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从______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______破坏发展。【微思考】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吗?提示:不是。一般来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1)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短缺。(2)生态破坏
3.环境问题的分布(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差异
人口增长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可以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1)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2)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 )A.珠江流域水污染B.珠三角酸雨危害C.洞庭湖湿地萎缩 D.长三角海水入侵
[尝试解答] __________解析:第(1)题,图示M地位于我国南方山区,环境问题应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开荒,破坏植被而引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业一般不必要漫灌。第(2)题,N生态工程主要实施于东南丘陵地区,其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减缓洞庭湖泥沙的淤积速度,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恢复;对于珠江流域、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影响较小。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2)下列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
(3)下列环境问题既属于环境污染,又具有全球性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可能为酸雨;③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我国东北和俄罗斯部分地区,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为农田土壤侵蚀。故选B。第(2)题,酸雨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与扬尘无关。D项符合题意。第(3)题,①③④都属于生态破坏,酸雨既属于环境污染,又具有全球性特点。故选B。
探究活动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新知导入]可持续发展基本观念包括:发展的观念,鼓励社会经济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代际和区际之间的公平;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权利的观念,强调平等发展和正当的环境权利。
[思考]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提示: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__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2)社会可持续发展:______。(3)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3.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强调当代人与_________之间、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2)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必须在不超越____________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______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参与。______国家应切实履行各项承诺,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微思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提示:“金山银山”反映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反映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理解可持续发展容易存在的三个误区(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因此可持续发展,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可持续的发展。(2)三大原则的侧重点不同,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3)可持续发展并非单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
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见下图),该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完成(1)~(2)题。
(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 D.生活持续发展
(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尝试解答] __________解析:第(1)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属于经济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2)题,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都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 D.资源可持续发展
(2)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B.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C.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D.各国在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解析:第(1)题,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故选C。第(2)题,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A错误;停止过度消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都应做到的,B错误;面对有限的地球资源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D正确,C错误。
探究活动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新知导入]目前我国土壤被污染的情况已非常严重,据自然资源部统计,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受到污染的“毒土地”面积超过2亿亩。其中,无法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大致在5000万亩左右。[思考]治理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1.主要途径:________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径等。2.国际合作(1)联合国:环境与________大会。(2)中国:针对本国国情提出“控制人口,________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
3.公众参与(1)社会:倡导________消费,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2)个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________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_____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微思考】 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行。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1)概念: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效益
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清洁生产是相对的,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废弃物产生较少。
对比法记忆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别
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1)~(2)题。(1)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2)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尝试解答] __________解析:第(1)题,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第(2)题,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
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发展,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中示意采取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解析:第(1)题,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通过发展沼气池,有利于提供清洁能源,①③正确。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并没有促进城镇的发展,②错误。循环农业主要关注农作系统中农业资源的多层利用和高效流动,以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收,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民居集中,④错误。故选B。第(2)题,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属于合理的耕作方式之一,但不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①错误。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会加大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②错误。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家畜饲养过程中的粪便可为谷物种植提供肥料,谷物种植过程中的秸秆也可为家畜饲养提供饲料来源,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③正确。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废弃物的利用
效率低,并且产生环境污染,④错误。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生态结构,形成利用生物能、太阳能,串联种植、养殖、加工、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体系,利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也有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⑤正确。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也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⑥正确。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⑦正确。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使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⑧正确。故选D。
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图表展示]
[判读技巧]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因此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突破:1.理清关系(1)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图框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2)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3)分析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4)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寻求突破(1)最易突破: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判断其他内容。(2)尝试代入:联系这类事物的形成和演变,尝试把所给的选项代入图中序号或字母,图中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
[图表演练]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 )A.林业生产B.畜牧养殖C.种植业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2)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改善了生态环境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 D.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的循环经济是围绕油菜、水稻、小麦等生产而发展兴起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该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C正确。第(2)题,循环经济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不能实现零排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小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读地球漫画,完成1~2题。
1.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气候恶化 B.经济发展C.工业发展 D.人口增长2.能够缓解耕地减少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禁止开发耕地 B.提高农业技术C.合并部分城镇 D.调整工业布局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是世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其中问题的根源是人口问题。因为资源消耗与人口数量成正比关系;良好的环境是由原始的资源组成的,变动的资源就是破坏环境的过程,因此人口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根源,D正确。与气候恶化、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关系不大,A、B、C错误。第2题,禁止开发耕地,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A错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对土地的开发,是能够缓解耕地减少的有效措施,B正确;合并城镇不一定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据,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C错误;工业用地多为不宜农土地,调整工业布局对于耕地资源的增长作用很小,D错误。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第3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①④正确。故选D。第4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②为生态系统,③为经济系统,④为居于核心的人的管理调控。故选C。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微山湖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南部,面积约660 km2,平均水深约3 m,是迁徙水禽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湖周边地区煤炭、电力、造纸业发达,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微山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将台田还原为湿地。下图示意微山湖及其周边地区。
(1)推测微山湖能够成为迁徙水禽重要越冬栖息地的有利条件。(2)简述微山湖水污染严重的危害。(3)说明微山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候鸟水禽的栖息地首先要求栖息地面积较大,微山湖面积约660 km2,湖域面积较大,冬季沼泽面积较大,利于水禽栖息;冬季气温较低,需要适宜的温度越冬,湖水较浅,冬季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栖息地必须有一定的食物来源,推断当地食物较为充足。第(2)题,水污染之后,水质下降,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之后也影响了人类用水安全,表现为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用水,降低工农业产品质量;污水会对周边地区的土壤产生一定影响,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污水减少生物多样性。第(3)题,
退耕还湿直接扩大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面积扩大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湿地还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湿地还具备调节径流,抵御洪水等功能。 答案:(1)湖域面积较大,冬季沼泽面积较大,利于水禽栖息;湖水较浅,冬季光照充足,水温较高;食物较为充足等。
(2)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影响工农业用水,降低工农业产品质量;污染周边地区的土壤,使生态环境恶化;减少生物多样性;危害人体健康等。(3)扩大湿地面积,保护湿地资源;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保持水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调节径流,抵御洪水的功能等。
[学业达标]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表现出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据此完成1~2题。1.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分别主要表现为(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消耗资源而带来的资源短缺B.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环保意识强,环境问题不严重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而带来的资源短缺D.发展中国家环境面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双重压力,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
解析:第1题,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农村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故选D。第2题,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而带来的生态破坏,A、C错误;部分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环保意识强,但是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环境问题较为严重,B错误;发展中国家环境面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双重压力,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D正确。
读漫画《梦回故乡》,完成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B.制冷剂导致臭氧空洞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4.图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解析:第3题,漫画的主要内容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过度砍伐等问题,所以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D正确;图中无建筑物密度大、温度高和臭氧空洞等信息,A、B、C错误。第4题,图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类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破坏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
浙江省是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衢州以种植业为起点,创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大循环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之门。下图为衢州市区域闭合大循环农业模式流程。据此完成5~6题。
5.衢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 )A.充分利用土地资源B.提高城镇化水平C.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D.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A.人定胜天思想 B.可持续发展思想C.地理环境决定论 D.天人相关论
解析:第5题,发展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根据材料信息,衢州的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有机肥,进行废物的循环利用。故选C。第6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故选B。
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过程主要由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正确处置等组成。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步与其代表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第一步—正确处置B.第二步—再利用C.第三步—减量化D.第四步—再循环
8.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生产环节 B.消费、使用环节C.回收预处理环节 D.废弃环节
解析:第7题,废弃物用于生产,属于再利用。读图可知,第一步为减量化,第二步为再利用,第三步为再循环,第四步为正确处置。B正确,A、C、D错误。第8题,传统经济模式不注重回收处理,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回收预处理环节。故选C。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表示清洁生产的过程。
(1)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G.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__________到生产制造,再到消费使用和__________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的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产品。(4)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5)清洁生产是一种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分析有关清洁生产网络图要从清洁生产的源头开始。实现清洁生产首先要起于原料从环境中的摄取,即生产所需原料由环境提供。因此,由“环境”指向的环节为“资源的摄取”。取得资源后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进入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产品制成后进行产品包装运输,并逐步进入产品批发零售环节。产品消费后,进行使用回收,对废弃物实施废弃处理,从而实现物质循环过程。第(2)题,清洁生产始于原料开采,终于废弃物处理。整个清洁生产过程,从来没有脱离环境而存在,无论是原料开采还是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弃物处理都在一定空间环境中进行的。所以,清洁生产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第(3)题,清洁生产指在工业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并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其基本内容
包括生产过程使用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保证中间产品无毒、无害)、清洁的产品(节约能源,尽可能实现废物利用,产品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第(4)题,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只注意产品使用后,例如废旧电池这种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这种做法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忽视了产品使用的生产制造过程。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可能的污染消除在源头,并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消除在了生产过程。第(5)题,清洁生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获得了环境效益,同时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答案:(1)从左下顺时针方向依次为G、F、C、E、A(2)原料开采 废弃物处理(3)能源 生产(4)废弃物 源头 生产过程(5)经济 环境
[能力提升]生态银行是一个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近年来,福建省某地通过开展“白茶+”生态银行试点工作(下图),将零散的茶山通过转让、租赁、托管等形式吸储集中,实施项目建设、生态修复、规范管理等整合提升,进而实现自然资产的提质增效。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传统茶农经营相比,“白茶+”生态银行模式可以( )A.提升产品竞争能力B.增加茶叶品种类型C.扩大茶叶种植面积D.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1.为促进当地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白茶+”生态银行“吸储”后,应( )①统一管理,改善茶山生态环境 ②加强营销,挖掘本地市场 ③弘扬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④控制生产,保持价格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0题,与传统茶农经营相比,“白茶+”生态银行模式,能够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增值和效益变现,提升了产品竞争能力,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茶叶品种类型的增加,B错误;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没有扩大茶叶种植面积,C错误;种植茶叶的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没有优化,D错误。第11题,为促进当地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白茶+”生态银行“吸储”后,应统一管理,改善茶山生态环境,①正确;本地市场有限,②错误;弘扬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③正确;价格优势在于产品质量好,而不是控制生产,④错误。故选B。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赛区冰上场馆的15块冰面呈现出绿色环保属性,其中有7块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相比较常规制冷剂,该技术可以提升能效30%,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可回收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此完成12~13题。12.与常规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广泛使用最有利于减轻或缓解( )A.臭氧层空洞问题B.酸雨危害问题C.土地荒漠化问题D.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1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应( )①开发新能源 ②不再使用化石燃料③实行清洁生产 ④全面封山育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2题,常规制冷剂含有氟利昂,易导致臭氧层空洞,因此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减少了氟利昂的使用,有利于减轻臭氧层空洞问题,A正确;酸雨主要是由于酸性气体大量排放,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形成的,与制冷剂无关,B错误;土地荒漠化是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与制冷剂无关,C错误;新型制冷剂的使用不会缓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D错误。第13题,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①正确;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和全面封山育林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④错误;实行清洁生产,可以减少碳排放,③正确。故选B。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从江县侗乡位于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地形为山地和丘陵,清澈的都柳江从北向南宛延而过。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格局,“靠山吃山”人们在陡峭的大山中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这种种养模式在从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被称为科学化的生态系统,对现代农业具有宝贵启示。受稻鱼启发,贵州积极推广“稻+”模式。下图示意从江侗乡“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景观和该种养模式的农事安排。
(1)说明从江县侗乡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的自然区位优势。(2)简析“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被称为科学化生态系统的原因。(3)列举两条“稻+N”模式推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贵州地区,纬度位置低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分散且地块狭小,便于精细化管理;降水多同时有都柳江流经,水源充足。第(2)题,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的觅食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得水稻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生态;鱼和鸭地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帮助稻田松了土,利于土壤通风透气;鱼和鸭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该模式可最大程度提高农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高,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第(3)题,该模式推广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如何提高“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的科学性。可能遇到的困难:稻田的选择、稻种的选择、水产品种和鸭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辅助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等。
答案:(1)气候湿热,雨热同期;地形多为山地丘陵,耕地分散且地块狭小,便于管理;水源充足等。(2)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的觅食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鱼和鸭地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优质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该模式可最大程度提高农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高,利于生态环境保护。(3)稻田的选择、稻种的选择、水产品种和鸭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辅助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等。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秀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秀备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环境问题,史前文明,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基本无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依赖崇拜自然,崇拜自然被动适应,农业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键是人的管理调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技术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单元第4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单元第4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16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