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练习,共16页。

    【基础篇】
    1.研究认为,现代金鱼是由鲫鱼选育进化而来的,以下事实不能作为证据支持此结论的是( )
    A.金鱼与鲫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量
    B.任何一种金鱼都能与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C.金鱼与鲫鱼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和速度相同
    D.任何两种金鱼之间都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 )
    A.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之间无生殖隔离
    B.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C.秋水仙素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⑨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历地理隔离后,再出现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D.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好氧菌
    5.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定向变异
    D.d表示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6.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否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蜜蜂腿部长有细毛便于黏附花粉带回蜂巢酿造蜂蜜。我国现有东方蜜蜂出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东方蜜蜂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地理隔离
    B.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间不能识别,存在生殖隔离
    C.蜜蜂中有细毛个体存活率较高且后代较多,更适应环境
    D.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花期等决定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能力篇】
    7.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某雄虫对异种雌虫发出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此信号无反应
    B.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子,而骡子不能再产生后代
    C.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8.关于小麦的演化有多种学说,但传统的观点如下图所示。甲、乙、丙都是含14条染色体的二倍体近缘物种,甲和乙杂交、丙和丁杂交所形成的杂交种都是经染色体加倍后才分别形成了图中的丁和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杂交种是不可育的,说明两者之间有生殖隔离
    B.二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因形成三体而表现为高度不育
    C.小麦的演化过程发生了两代杂交,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2A=42条染色体,属于异源二倍体
    9.自然选择主要包括分裂性选择、定向性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三种类型(如图所示)。分裂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类型个体;定向性选择:种群趋于保存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稳定性选择: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被淘汰,保留中间类型个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题意可知,图乙为定向性选择
    B.图甲代表的选择类型多见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群体中
    C.定向性选择多见于环境条件逐渐发生变化的群体,如桦尺蛾黑化
    D.丙图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最容易形成新物种
    10.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种群b和种群c植物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则二者基因库不存在差异
    B.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植株之间不可以相互传粉
    C.该实例说明,长期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
    11.“旱香”稻种是将野生旱稻与优质粳稻进行远缘杂交、射线处理等方法选育成功的新品种,具有耐寒、抗旱、高产等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种间远缘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射线处理可能改变旱稻植株基因的结构、数量或排列顺序
    C.人工选育的过程中旱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旱香”与野生旱稻之间由于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12.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个体一定是同一物种
    B.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C.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适应环境
    D.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13.普通小麦为六倍体(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为二倍体(2n=14),记为14E。长穗偃麦草含有抗病、高产等基因,小麦育种专家欲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细胞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育种过程,最终培育成符合预期目标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新品种戊。回答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问题:
    (1)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 (填“是”或“不是”)同 物种,判断的理由是 。
    (2)F₁高度不育,①过程可用 的方法处理F₁幼苗获得甲品系,其原理是 。
    (3)甲植株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不同的丙植株含有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条数不同,原因可能是 。
    (4)丁植株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可随机进入某一配子,且不同配子的活性相当,则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所占比例为 。“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新品种戊的育种原理是 。
    14.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我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已知野生青蒿为二倍体(2n=18),四倍体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常采用 (答一点即可)处理二倍体青蒿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该过程主要抑制 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与二倍体青蒿相比,四倍体青蒿植株的主要优点有 。(答两点即可)四倍体青蒿与野生青蒿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 。
    【拔高篇】
    15.生活在一片山坡上的甲物种和乙物种都是二倍体生物,甲只能生活在山顶,乙只能生活在山底,经过驯化和改良,使甲和乙可以在坡中间生活并产生子代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驯化和改良过程中甲、乙均发生了进化
    B.生活在坡中间的甲和乙没有隔离
    C.甲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含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
    D.丙是二倍体生物,但没有同源染色体
    16.我国科研人员曾在某地捕获15 只鼩鼱,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它们均为远东鼩鼱,此前远东鼩鼱仅发现在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而本次的研究结果扩展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另外研究发现,在黑龙江和该地分布的远东鼩的皮毛颜色明显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不同,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
    C.若该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发生变化,其可能发生了进化
    D.若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则说明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
    17.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A 和 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图2中 RT 段 H 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说明该品种已经进化至遗传平衡,在此之后不会发生进化
    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A、 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 是同一个物种
    D.通过对A、B、C三品种进行 DNA水平上测序,寻找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8.传统栽培的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其基因组复杂导致育种进程十分缓慢。科研人员尝试用一倍体马铃薯替代四倍体进行育种,但二倍体马铃薯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即自花受粉后不产生种子),育种十分困难。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二倍体自交亲和植株RH,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将RH与自交不亲和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型为aa,RH的基因型为Aa
    B.出现F2表型比的原因是含a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完成受精所致
    C.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自交不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产生自交亲和的突变
    D.RH与同源四倍体马铃薯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育,说明两者属于不同物种
    19.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途径1、2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 。
    (2)通过途径2获得幼苗的方法是 ,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B的育种方法称为 。途径2和途径3中秋水仙素处理的的对象分别是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品种C的基因型是 。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 (填“是”或“否”),原因是 。
    (5)途径4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20.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分别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能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
    (2)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 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 ,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
    (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作用和突变,昆虫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C、金鱼与鲫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量,说明二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金鱼与鲫鱼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为同一物种;金鱼与鲫鱼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和速度相同,可作为胚胎学证据。故上述三项均支持题干结论,ABC错误;
    D、任何两种金鱼之间都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只能说明所有金鱼都是同一物种,不能说明金鱼与鲫鱼有何关系,不能作为证据支持题干结论,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杂交产生的子代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所以两者有生殖隔离,A错误;
    B、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即八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4个染色体组,3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联会紊乱,不育,B正确;
    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该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正确;
    ②自然选择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③错误;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④错误;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正确;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正确;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⑦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历地理隔离,比如多倍体育种,A错误;
    B、自然选择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错误;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证据是化石,C正确;
    D、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厌氧菌,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a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B、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由题意“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可知,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东方蜜蜂属于同一物种,存在地理隔离,A错误;
    B、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即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间不能识别,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由题意“蜜蜂腿部长有细毛便于黏附花粉带回蜂巢酿造蜂蜜”可知,蜜蜂中有细毛个体存活率较高且后代较多更适应环境,C正确;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所以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花期等决定了蜜蜂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7.D
    【详解】A、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无反应,这属于受精前生殖隔离,A不符合题意;
    B、两个物种可以交配产生后代,但后代不可育属于生殖隔离,B不符合题意;
    C、玉米和拟蜀属植物属于两个物种,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进行受精过程,属于生殖隔离,C不符合题意;
    D、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属于染色体变异遗传病,不属于生殖隔离,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杂交种是不可育的,说明两者之间有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A正确;
    B、二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因形成三倍体而表现为高度不育,B错误;
    C、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异源六倍体,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由题意可知,甲为稳定性选择,乙为定向性选择,丙为分裂性选择,A正确;
    B、稳定性选择前后变化最小,因此生存环境环境相对稳定,B正确;
    C、桦尺蛾黑化过程中浅色个体被逐渐淘汰,仅保留黑色个体,属于定向性选择,C正确;
    D、分裂性选择主要朝两个方向进行选择,选择方向仍然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b、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二者基因库存在差异,A错误;
    B、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是一个物种,B正确;
    C、不是所有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杂交育种可实现不同亲本的优良组合,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射线处理可能导致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结构变化,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B正确;
    C、人工选育过程会淘汰不需要的表型,从而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C正确;
    D、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旱香”与野生旱稻之间并未发生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才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
    B、在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B错误;
    C、抗药性是细菌自发产生的,抗生素只起到筛选作用,C错误;
    D、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环境,不断出现适应各种环境的生物新类型,D正确。
    故选D。
    13.(1) 不是 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不育,存在生殖隔离
    (2) 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3) 28 亲本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7 条染色体可随机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了含0~7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配子
    (4) 1/4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1)由于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的子一代是异源四倍体,不可育,因此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存在生殖隔离,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不是同物种。
    (2)甲品系是在F₁的基础上获得的多倍体,因此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F₁的幼苗,原理是秋水仙素或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3)甲植株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可以形成28个四分体,不同的丙植株含有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条数不同,从题图可看出,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仅有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来自长穗偃麦草的7 条染色体可随机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
    (4)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综上,由图中育种过程可以看出,在“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新品种戊的育种过程中,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4.(1) 低温或秋水仙素 纺锤体的形成
    (2)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青蒿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不属于 野生青蒿是二倍体,与四倍体青蒿结合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
    【详解】(1)常采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青蒿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该过程主要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与二倍体青蒿相比,四倍体青蒿植株的主要特点有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青蒿素等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青蒿不属于同一物种,野生青蒿是二倍体,与四倍体青蒿结合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所以四倍体青蒿与野生青蒿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15.D
    【详解】A、甲只能生活在山顶,乙只能生活在山底,经过驯化和改良,使甲和乙可以在坡中间生活,驯化和改良过程中,甲、乙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甲、乙均发生了进化,A正确;
    B、甲和乙可以在坡中间生活并产生可育后代丙,这说明生活在坡中间的甲和乙没有隔离,B正确;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故甲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含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C正确;
    D、丙是二倍体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6.C
    【详解】A、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不同地区环境不同,对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选择不同,导致毛色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适应的普遍性指现存的生物对它生存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都能够产生出多种毛色供不同环境选择,且都能适应环境,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B错误;
    C、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鼩鼱毛色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作用,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即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
    D、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志是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不存在生殖隔离,则为同一物种。选项中“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不满足生殖隔离的条件(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所以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A、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A错误;
    B、由图2可知,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若出现生存环境的改变,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B错误;
    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C是可育的,鸭跖草A、B之间能进行传粉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是同一个物种,C正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错误。
    故选C。
    18.B
    【详解】A、由自交亲和自交产生后代全为自交亲和,且存在杂合子和纯合子,无自交不亲和,可说明自交亲和是显性性状,则亲本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型为aa,RH的基因型为Aa,A正确
    B、F2无自交不亲和,说明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所致,B错误;
    C、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自交亲和二倍体马铃薯,即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诱导自交不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中的基因a突变为基因A,C正确;
    D、自交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与同源四倍体马铃薯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育,说明两者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
    故选B。
    19.(1)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 花粉(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幼苗、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 1/4 HHhhRRrr
    (4) 否 存在生殖隔离
    (5)能够产生新基因
    【详解】(1)途径1为种子繁殖,其遗传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其遗传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通过途径2获得幼苗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B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两者秋水仙素处理的的对象分别是单倍体幼苗、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途径3是多倍体育种,其中幼苗的基因型是HhRr,品种A是自交育种形成的,基因型为HhRr的概率为1/2×1/2= 1/4。番茄植株(HhRr)经多倍体育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品种C的基因型是HHhhRRrr。
    (4)品种C与B存在生殖隔离,故不是同一个物种。
    (5)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
    20.(1)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
    (3) 基因库 生殖隔离 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A、B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4) 70% 42%
    【详解】(1)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因此在该岛屿生活的昆虫种群中,翅越长的个体越容易存活,因此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为翅长越长,个体数量越多。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等。
    (4)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所以繁殖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欧洲人群,桦尺蠖的体色黑色,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A,图中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如图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