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语文七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原卷版)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语文七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预测试卷(学生卷)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原卷版)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预测试卷(教师卷)
展开一、古诗句默写赏析(30分)
(一)默写诗句(16分)
1.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终古高云簇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5.“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惠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未来某一天与家人团聚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秋风吹散马蹄声 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6.回乐烽哺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7.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8.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9.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赏析古诗(14分)
观沧海/曹操(7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秋词/刘禹锡(7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秋词》是诗歌的__________,“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_。(2分)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6.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星汉”指银河。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
2.C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有误,“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错误。“山岛竦峙”指山岛巍然耸立,不是对峙;
B.有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D.有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句意: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不是“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故选:C
3.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说明:意思答时即可。
4.题目 曲牌
5.C
6.《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70分)
(一)(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逝者如斯夫( ) (4)人不堪其忧( )
(1)通“悦”,愉快(2)每天(3)往,流逝(4)能忍受
7.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他,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一个人就算再不起眼,也有他优于别人的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9.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3分)
示例:(1)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符道德规范。
(2)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诫子书/诸葛亮(15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夫君子之行(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非淡泊无以明志( )
(1)操守,品德,德行(2)修养性情(3)迅速逝去(4)坚定、明确
11.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3分)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不学习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2)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谈谈你从本文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学习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好高骛远。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3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 一狼径去
B点拨:A项中第一个“故”是“原先”的意思,第二个“故”是“故意”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前”是“上前”的意思,第二个“前”是“以前”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中两个“意”都是“神情、态度”的意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点拨:乙文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
17.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
点拨:开放性试题,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及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 (2) 国人道之 ________________
(3) 谓魏王曰 ______________ (4) 市之无虎明矣 ____________
(1)待,等到 (2)讲述 (3)对……说 (4)清楚
19.按要求答题。(3分)
(1) 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1)今一人/言市有虎 (2)宋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王信之乎 友人惭,下车引之 B.夫市之无虎明矣 逝者如斯夫
C.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温故而知新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1.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谣传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乙文参考译文】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第二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我怀疑这件事。” 庞葱又说:“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葱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魏王说:“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庞葱告辞而去,很快就有许多谣言传到了魏王耳朵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果然庞葱再也没有得到魏王的召见。
部编版语文九下古诗文预测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下古诗文预测试卷(原卷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下古诗文预测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下古诗文预测试卷(解析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检测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检测卷(教师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词默写与赏析,文言文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