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精品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太阳能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只有“光—电转换”和“光—生物质能转换”两种形式
2.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为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B.开展植树造林
C.发展太阳能电池D.禁止施用化肥
3.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往返、“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合金材料
B.冬奥会火炬采用代替天然气作燃料,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C.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飞船返回舱表层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下列说法不符合碳中和发展要求的是
A.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B.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C.提高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性
D.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A.AB.BC.CD.D
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
B.废弃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可以就地焚烧
C.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可以用简单填埋法处理
D.含棉、麻、丝、毛的废旧衣物焚烧处理时只生成和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可将燃值高的垃圾焚烧发电
B.含汞、铬、铅等的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可直接排放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D.治理白色污染要求做到废旧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8.2021年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从化学角度,下列不利于实现该宣言的是
A.燃煤中添加石灰石,以消除SO2对环境的污染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水资源
D.购物时使用布袋等代替塑料袋
9.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按照国家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放置
B.干冰、可燃冰属于新能源也属于同种物质
C.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
D.氢气是一种有待大量开发的“绿色能源”
10.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废旧塑料制品深挖填埋B.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
C.大量用含硫化石燃料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11.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A.AB.BC.CD.D
12.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水资料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做法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A.科学合理使用农药B.任意排放化工厂废水
C.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D.分类处理城市垃圾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的下列技术中,与“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没有关系的是
A.采用光伏、风能发电技术B.赛区生活污水的循环再利用
C.将城市固废通过3D打印变身“雪花”D.采用三维人脸识别技术
14.化学与职业息息相关,下列职业与职责不对应的是
A.AB.BC.CD.D
15.汽车尾气中的NOx、CO、碳氢化合物通过排气系统的净化装置(催化剂主要由Rh、Pd、Pt等物质和稀土材料组成)转化过程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净化装置可将有毒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氮气
B.该过程中CO是还原剂
C.该过程中NOx发生了还原反应
D.该过程中,碳氢化合物没有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接着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2)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填字母,下同)。
A.胶体粒子直径小于1nmB.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C.胶体粒子作布朗运动D.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3)Fe(OH)3胶体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_____(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1μm=103nm)的颗粒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不能减少PM2.5的污染
B.PM2.5颗粒小,所以对人体无害
C.直径介于1~2.5μm的颗粒物分散到空气中都可形成胶体
D.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
17.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沙尘暴 c.光化学烟雾 d. 温室效应
(2)悬浮颗粒物可用高压电除尘,是利用了_______现象。
(3)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它能将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合成液态燃料(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直接转化为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成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 /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__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能;太阳能燃料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以为例书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19.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中,经典的氯代乙醇法为:
近代工业方法为:
请与同学们交流,依据绿色合成思想对上述两种合成方法进行简单评述_________。
2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指的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就是二次污染物。在、NO、、HC1、CO等五种物质中,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是_________。
(2)汽车尾气(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能使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①汽车尾气中易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物质是_________。
②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
A.开发和使用氢能 B.推广电动汽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3)氨气亦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如下反应:。若某工厂排出的废气中二氧化氮含量为0.5%(体积分数),处理(标准状况)这种废气,需要_________千克氨气。
三、实验题
21.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该厂附近一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意识到这有可能是该厂排出的废气超标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探究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空气里SO2是否超标呢?
【查阅资料】
I.我国关于SO2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分别见下表:
II.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不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设计实验】
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1)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250L,将空气样品通过NaOH溶液,加入一定量氧化剂H2O2,使其中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1.2mg。
计算:250L空气样品中SO2的质量为______mg。由空气质量标准可得出结论:该厂排放的SO2______。(填“达标”或“超标”)
(3)简述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
【发现新问题】
(4)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测得的SO2的含量偏大,其依据及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5)为尽快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
22.汽车尾气中常含有CO、NOx等气体,为减轻污染,一般汽车都加装了“催化净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装置(III)的主要作用为____。
(2)停止加热,打开活塞K,放入适量氧气时,装置(II)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A
B
C
D
垃圾
废玻璃
易拉罐
杀虫剂
果皮
分类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
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
C
社区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
D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选项
职业
职责
A
水质检验员
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进行检验和评定
B
测试工程师
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关注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熟悉食物营养和食品加工知识
C
环境保护工程师
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监测、管理监督和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D
科技考古研究人员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代遗存,再结合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历史
地区
风景区
居民区
工厂区
SO2浓度限值(mg/m3)
0.15
0.50
0.70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烧,则为碳素燃料,故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故B正确;
C.太阳能电池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故C正确;
D.太阳能的直接利用除了“光—电转换”和“光—生物质能转换”两种形式,还有光-热转换 和 光-化学能转换,故D错误;
答案D。
2.D
【详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与排放,可以降低空气中固体粉尘的浓度,有利于保护环境,尽早实现碳中和,A正确;
B.开展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气体,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同时可以蓄水保墒生长,减少扬沙等固体粉尘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尽早实现碳中和,B正确;
C.发展太阳能电池,既满足了人类对能源的需要,同时节约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了CO2气体的产生,减少了固体粉尘的产生与排放,符合环保要求,C正确;
D.施用化肥可以使农作物长势良好,增产、增收,只要使用量得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不是杜绝、禁止使用化肥,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3.B
【详解】A.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燃烧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代替天然气作燃料,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B正确;
C.与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C错误;
D.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利于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利于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C.高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C符合题意;
D.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玻璃杯成分为玻璃,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A项正确;
B.易拉罐主要成分为合金,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B项错误;
C.废药品、杀虫剂有毒,属于有害垃圾,故C项正确;
D.水果皮属于厨余垃圾,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是B项。
6.A
【详解】A.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废物利用,减少污染,A正确;
B.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露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B错误;
C.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C错误;
D.丝、毛成分为蛋白质,含有氮、碳、氧、氢等元素,灼烧除生成CO2和H2O,还会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选B。
7.B
【详解】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热值高的垃圾可用于焚烧发电,A正确;
B.汞、铬、铅等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含汞、铬、铅等工业污水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错误;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盐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因此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C正确;
D.由于大多数塑料难以降解,故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源头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D正确;
故答案选B。
8.C
【详解】A.燃煤中添加石灰石,降低二氧化硫排放,以消除SO2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故不选A;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环境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故不选B;
C.农药和化肥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完全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故选C;
D.购物时使用布袋等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故不选D;
选C。
9.B
【详解】A.将垃圾进行分类放置,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A正确;
B.干冰是固态CO2,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二者不是同一物质,B错误;
C.液氯罐泄漏时,可根据其能够溶于水,与水反应,并且可与Ca(OH)2反应产生盐,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可以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C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水分解可产生氢气而能够得以再生,燃烧时无污染,热值高,因此氢气是一种有待大量开发的“绿色能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D
【详解】A.塑料难以降解,将废旧塑料深挖填埋,能够引起土壤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选;
B.工业和生活废水中含有污染物质,不能直接排放,故B不选;
C.大量用含硫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造成酸雨,故C不选;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故D选;
故选D。
11.A
【详解】A.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A项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具有碱性,环保工程师可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B项符合题意;
C.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氧化性强,所以可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C项符合题意;
D.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所以可用厨余垃圾制肥料,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2.B
【详解】A.科学使用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A正确;
B.工厂废水应该经过处理后排放,B错误;
C.生活废水应该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C正确;
D.城市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废物利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13.D
【详解】A.采用光伏、风能发电技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与“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的循环再利用利于节约水资源,与“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将城市固废通过3D打印变身“雪花”利于资源再利用,与“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采用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与“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A.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进行检测和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微生物、有机物等是水质检验员的职责,A正确;
B.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关注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熟悉食物营养和食品加工知识是营养素的职责,不是测试工程师的职责,B错误;
C.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监测、管理监督和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环境保护工程师的职责,C正确;
D.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代遗存,再结合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历史是科技考古研究人员的职责,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5.D
【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NOx经过该净化装置转化为无毒的氮气,A正确;
B.CO经过该净化装置转化为CO2,C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B正确;
C.NOx经过该净化装置转化为无毒的氮气,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D.该过程中,碳氢化合物经过该净化装置转化为CO2、H2O,发生了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D。
16.(1)Fe(OH)3+3H+=Fe3++3H2O
(2)B
(3)Fe3++3H2OFe(OH)3(胶体)+3H+
(4)不出现白色沉淀
(5)D
【解析】(1)
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接着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其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2)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所以Fe(OH)3胶体稳定存在,选B;
(3)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红褐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Fe(OH)3胶体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4)
氯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烧杯中不含Cl-,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5)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减少污染物排放,能减少PM2.5的污染,故A错误;
B.PM2.5颗粒小,是可吸入颗粒物,所以对人体有害,故B错误;
C.直径介于1~2.5μ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分散到空气中不能形成胶体,故C错误;
D.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故D正确;
选D。
17.(1)ac
(2)电泳
(3)2NO+2CON2+2CO2
(4) 二氧化硫 SO2+ CaCO3CaSO3 + CO2或2CaCO3+2SO2+O22CaSO4+2CO2↑
【解析】(1)
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
悬浮颗粒物可用高压电除尘,是利用了胶体的电泳现象。
(3)
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N2和CO2,根据氧化还原规律书写方程式:2NO+2CON2+2CO2。
(4)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发生反应SO2+ CaCO3CaSO3 + CO2或2CaCO3+2SO2+O22CaSO4+2CO2↑。
18.(1) FeO 能耗低
(2) 化学
(3)AD
【解析】(1)
从图一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是在太阳能作用下将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其优点是能耗低;
(2)
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燃料中储存化学能,故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直接转化为等太阳能燃料,其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A.通过本题可以发现,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A正确;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错误;
C.生活中的废热可以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C错误;
D.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减少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都与化学关系密切,D正确;
故选AD。
19.经典方法使用了有毒气体氯气,且全部氯、钙原子,部分氢、氧原子最终没有转化到目标分子中,没有达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方法分两步完成,相对复杂,能耗更高,耗时更多,综合成本更高。近代工业方法一步完成,方法简单,可使能耗降低,用时缩短,原料价廉易得环保,反应完全实现原子经济性,达到零排放目标,对环境没有造成影响,综合成本更低
【详解】绿色合成的最终目标是用简单而又安全的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并且资源能够有效操作,快速、定量地把价廉、易得的原始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天然或设计的目标分子,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经典方法使用了有毒气体氯气,且全部氯、钙原子,部分氢、氧原子最终没有转化到目标分子中,没有达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方法分两步完成,相对复杂,能耗更高,耗时更多,综合成本更高。近代工业方法一步完成,方法简单,可使能耗降低,用时缩短,原料价廉易得环保,反应完全实现原子经济性,达到零排放目标,对环境没有造成影响,综合成本更低。
20.(1)、NO、、CO
(2)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AB
(3)5.06
【详解】(1)①SO2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SO3,符合;
②NO 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NO2,符合;
③NO2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硝酸,符合;
④HCl不能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不能导致二次污染,不符合;
⑤CO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CO2,造成温室气体,符合;
答案为、NO、、CO;
(2)①汽车尾气中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故答案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②由题意知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可知CO与NO反应生成的是N2和CO2,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③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要从源头找解决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排出。植树造林是吸收大气污染物,戴上呼吸面具不能消除污染,只是免于被污染,开发氢能源和使用电动车都是在源头上控制了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故答案为:AB;
(3)尾气中二氧化氮含量为1×106L×0.5%=0.5×104L,则由可知,设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97.62ml.则氨气的质量为297.62×17×10-3kg=5.06 kg。
21.(1)Na2SO3+H2O2=Na2SO4+H2O
(2) 0.33 超标
(3)用打气管注入;瘪的塑料袋撑起…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继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后,再进行其余操作
(5)工厂废气进行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析】(1)
反应中氧化剂是双氧水,还原剂是亚硫酸钠,故方程式为:Na2SO3+H2O2=H2O+Na2SO4;
(2)
根据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守恒思想:SO2→Na2SO3→Na2SO4→BaSO4,故可以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确定二氧化硫的质量,设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得关系式,,解得m=0.33mg,则每立方米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33mg×4=1.32mg>0.5mg,所以超标;
(3)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用打气管注入;瘪的塑料袋撑起等;
(4)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和二氧化硫一样,经过相应的反应,最终也会转化成碳酸钡沉淀,增加硫酸钡的质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硫酸钡不溶于酸,二碳酸钡溶于酸的事实,可以向难溶物中加入酸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
(5)
为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可以将工厂废气进行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22.(1)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2)气体变为红棕色
(3)
【解析】(1)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装置(III)的主要作用为检验二氧化碳。
(2)
打开活塞K,放入适量氧气时,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装置(II)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变为红棕色。
(3)
CO和NO在催化极作用下生成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课后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