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参考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中科院科学家发现,在水滑石表面可发生:。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固氮过程B. 化学能一部分转化成了热能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证明氮的非金属性大于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过程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固氮过程,A项正确;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该过程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B项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
D.N、O都在第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的非金属性小于O,D项错误;
答案选A。
2.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l-1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 已知2C(s)+2O2(g)=2CO2(g) ΔH=a 2C(s)+O2(g)=2CO(g) ΔH=b,则a>b
D. 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燃烧1ml物质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不能为气态,故A错误;
B.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l,醋酸完全反应,生成水是1ml,但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1mlNaOH与稀醋酸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B正确;
C.2C(s)+2O2(g)═2CO2(g)△H=a.①
2C(s)+O2(g)=2CO(g)△H=b,②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均小于0,反应①是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a值越小;反应②碳的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b值越大,故a<b,故C错误;
D.P(白磷,s)═P(红磷,s)△H<0,反应放热,可知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而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故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氨工业中,利用热交换器预热反应物,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B. 外接电源保护海水中钢闸门时,应将钢闸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 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采用阴离子交换膜
D. 电解精炼铜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精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工业中,利用热交换器预热反应物,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
B.外接电源保护钢闸门,这是电解装置。根据电解原理,钢闸门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B错误;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了防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所以常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的阳极区与阴极区隔开,故C错误;
D.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因此精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A。
4. 某水处理剂由纳米铁粉附着在多孔炭粉的表面复合而成,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弱酸性废水中的时,其表面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 电池工作时,向负极移动
C. 正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D. 与单独使用纳米铁粉相比,该水处理剂能加快的去除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分析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故B错误;
C.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反应消耗氢离子,酸性减弱,故C错误;
D.与单独使用纳米铁粉相比,形成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该水处理剂能加快的去除速率,故D正确;
选D。
5. 下列有关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 恒压条件下,气体密度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恒温条件下,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平衡常数K值变大
D. 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右移,同时提高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A错误;
B.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改变,保证恒压,则容器体积要改变,而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为变量,当它不变时可判断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温度不变,K值不变,故C错误;
D.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用“海水河水”浓差电池(不考虑溶解氧的影响)电镀铜的装置示意图,其中X、Y均为复合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子由X电极经导线流向镀件
B. Y的电极反应式为
C. 电镀池可以用石墨电极作阳极
D. 镀件增重,理论上X极区模拟海水的质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镀铜的装置中镀件是阴极,X电极为负极,因此电子由X电极经导线流向镀件,故A正确;
B.Y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因此Y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电镀池中硫酸铜作电解液,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铜单质镀在镀件上,因此可以用石墨电极作阳极,故C正确;
D.根据Cu2++2e-=Cu,镀件增重即物质的量为0.1ml,转移0.2ml电子,正极电极反应式,有0.2ml Cl-消耗,0.2ml Na+向正极移动,理论上X极区模拟海水减小0.2ml NaCl,其质量减少0.2ml×58.5g∙ml−1=11.7g,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 T1℃时,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H2和3mlSO2发生反应:3H2(g)+SO2(g)H2S(g)+2H2O(g) ΔH<0。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n(X)随时间t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线a代表n(H2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 t1min时,v正(SO2)<v逆(H2S)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L•ml-1
D. 若该反应在T2℃(T2<T1)时进行,则虚线b可表示n(SO2)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3H2(g)+SO2(g)H2S(g)+2H2O(g) ΔH<0可知,达到平衡时生成H2O的物质的量是消耗SO2的2倍,故实线a不是代表n(H2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而是代表H2S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错误;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t1min后H2S的物质的量还在增大,SO2的物质的量还在减小,说明反应在向正向进行,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v正(SO2)=v逆(H2S),此时v正(H2S)> v逆(H2S),即v正(SO2)> v逆(H2S),B错误;
C.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达到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为0.3ml,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容器的体积为1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正确;
D.根据3H2(g)+SO2(g)H2S(g)+2H2O(g) ΔH<0可知,则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量增大,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减小,故若该反应在T2℃(T2<T1)时进行,则虚线b不可表示n(SO2)的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8. 已知: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1步:(快)
第2步:(慢)
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和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体系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1步、第2步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则
B. a点后,迅速减小的原因是第1步平衡逆向移动,第2步速率加快
C. b点后,增加的原因是第2步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比第1步的大
D.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变为恒压状态,则体系建立平衡的时间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2步是慢反应,由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可知第2步正反应活化能较大,则,A正确;
B.总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即第2步反应决定,a点后,迅速减小说明第2步速率加快,且第1步平衡逆向移动,B正确;
C.b点后,增加说明第2步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的比第1步平衡逆向移动消耗的速率快,则原因是第2步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比第1步的大,C正确;
D.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变为恒压状态,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恒压下会导致容器体积变化,进而导致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则体系建立平衡的时间改变,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铁被腐蚀后有生成,与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反之则无,故A项正确;
B.浓盐酸会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使之褪色,故无法证明存在上述可逆反应,故B项错误;
C.两份草酸均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不可通过记录褪色时间来探究速率大小,故C项错误;
D.未指明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无法判断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A。
10. 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碘水与硝酸银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①中加入溶液后,溶液的pH变小
B. 蓝色褪去可能是因为生成AgI沉淀,使和的反应进行完全
C. 黄色沉淀为碘化银,滤液1中加入NaCl溶液是为了除去银离子
D. 向滤液2中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KI溶液,溶液会立即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碘水遇淀粉会变为蓝色说明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向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直至趋于完全,溶液蓝色褪去,过滤得到碘化银黄色沉淀和含有次碘酸、硝酸的滤液1;向滤液1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过滤得到滤液2;向滤液2中加入碘化钾溶液,溶液中的硝酸、次碘酸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淀粉变蓝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向碘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含有次碘酸、硝酸的滤液1,溶液的酸性增强、pH变小,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向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直至趋于完全,溶液蓝色褪去,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加入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银离子,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滤液2中含有次碘酸和硝酸,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得到次碘酸钠和硝酸钠的碱性溶液,碱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次碘酸离子不能与碘离子反应,不所以加入碘化钾溶液后,溶液不会变为蓝色,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5大题,共60分)
11. 用电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絮凝-电气浮法”污水处理装置原理如图所示。在外电压作用下,可溶性阳极产生阳离子体对胶体污染物发生凝聚效应,同时另一极产生气体,在气体上浮过程中将絮体上浮,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水的净化。
①外接电源a端为___________极。
②石墨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③铝电极___________用铁电极替换(填“能”或“不能”)。
(2)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结构示意如图,电池由三个不同区域(A、B、C)组成,所用电解质分别为KOH、和,不同区域由离子交换膜(a、b)隔开。
①Zn发生极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a为极_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下同),b为极_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
③的电极反应式为极___________。
(3)一种二氧化碳的富集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碳酸锂,“多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②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正 ②. ③. 能
(2) ①. 氧化 ②. 阳 ③. 阴 ④.
(3) ①. 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②. 负极;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铝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可知铝失电子产生铝离子,故铝电极为连接正极的阳极,即a为正极,b为负极,石墨为阴极。
①由题干知铝电极为阳极,阳极接电源正极,即a端为正极,故答案为:正;
②石墨电极为阴极,阴极上得电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故答案为:;
③铁可以失电子得到。也会生成沉淀,故铝电极能用铁电极替换,故答案为:能;
(2)①放电时,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②分析可知,A为KOH,C为,B为,电池工作时,钾离子透过a膜向中间迁移,故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硫酸根离子透过b膜向中间迁移,故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氧化;
③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3)①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故答案为:提高电极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②由图可知,电极a为负极,氢气失电子得到氢离子,生成的氢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负极;;
12.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不同温度、压强和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分别为0.1ml、0.3ml时,平衡后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①其中,___________(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A、B两点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或“=”)。
③若在25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0.06L,则该条件下合成氨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工业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X为_____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净化干燥” B.“压缩机加压” C.“铁触媒400~500℃” D.原料气循环利用
③“干燥净化”中采用铜氨溶液除去CO:如何处理吸收CO后的铜氨溶液,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
【答案】(1) ①. > ②. 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则 ③. < ④. 21.3
(2) ①. 液氨 ②. BD ③. 在减压下,加热吸收CO后的铜氨废液,用硫酸吸收氨气,并收集纯净的C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则;
②温度越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由①分析可知,,由图可知,B对应的温度、压强大,则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
③由图可知,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66.7%,设在250℃、条件下,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x,由题意得到三段式:
由氨气的体积分数可得×100%=66.7%,解得x=0.08,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21.3,故答案为:21.3;
【小问2详解】
①氨气遇冷极易液化,则热交换得到的混合气体冷却得到液氨,故答案为:液氨;
②合成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缩机加压和原料气循环利用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故选BD;
③吸收一氧化碳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在减压和加热下,有利于反应逆向移动,从而用硫酸吸收氨气,并收集纯净的CO,故答案为:在减压下,加热吸收CO后的铜氨废液,用硫酸吸收氨气,并收集纯净的CO。
13. 是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工业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处理。
(1)常温下可用空气直接氧化脱除:;已知、S的燃烧焓分别为akJ/ml、bkJ/ml,则___________。
(2)电化学溶解-沉淀法回收利用的工艺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Zn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在强碱溶液中以形式存在。
①锌棒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反应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电解槽”中没接通电源时已经有产生,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
(3)间接电解法脱硫过程的装置图如图所示:
①溶液X的主要溶质是___________。
②简述在电解反应器中溶液再生的原理:___________。
③不考虑其他副反应,理论上5ml反应能生成___________。
【答案】(1)2a-2b
(2) ①. 正极 ②. ③.
(3) ①. 和HCl ②. 含和HCl的溶液进入阳极区,发生反应:,生成,且阳极区中的进入阴极区溶液得以再生 ③. 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盖斯定律计算可得焓变为;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分析,若想通过Zn吸收S,需将Zn变成,通过反应生成ZnS沉淀,此时在电解池中Zn电极一定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为水中得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式为。②电解过程中生成的与发生反应生成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根据已知条件,Zn可以在强碱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由流程图可知,和在吸收反应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HCI因此X溶液中溶质主要为和HCI;②含和HCI溶液进入阳极区,发生应:,生成,且阳极区中的进入阴极区溶液得以再生;③不考虑其他副反应,理论上5mlH2S转移10ml电子,对应氢气5ml即反应能生成10g H2。
14. 由与制备甲醇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我国科学家2021年发布的由人工合成淀粉(节选途径见下图)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已知:
反应②:
反应③:
(1)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过程Ⅱ中O得到4ml电子,则理论上可生成___________mlHCHO。
(2)反应①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为过渡态。
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使该步骤的活化能降低___________eV。
(3)某研究小组采用上述催化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3ml和1ml,只发生反应①和反应②,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在T=300℃下甲醇的体积分数(CHOH)随压强p的变化、在p-600kPa下 (CHOH)随温度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X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kPa。
②M点的分压为___________kPa,此时容器中为,CO为,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___(压强平衡常数K是以分压代替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①. -49.5kJ/ml ②. 2ml
(2)0.20 (3) ①. 200 ②. 600 ③. 80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①为:可由反应②-反应③,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由过程Ⅰ的反应可知,若过程Ⅱ中O,得到4ml电子,则理论上可生成2mlHCHO,答案为:;2ml;
【小问2详解】
多步反应中,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决定着总反应的速率,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无催化剂是的活化能为:,有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故催化剂使该步骤的活化能降低;
【小问3详解】
①.反应①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曲线a为等温线,曲线b为等压线,所以X点温度为200℃、压强为600MPa,故答案为:200;600;
②.由图可知,M点的压强为800MPa,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由题给数据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三段式数据可知,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醇和水蒸气的总物质的量为,则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醇、水蒸气的平衡分压分别为×800kPa=80kPa、×800kPa=400kPa、×800kPa=80kPa、×800kPa=80kPa、×800kPa=160kPa,反应①的压强平衡常数=2.5×10-6kPa−2,故答案为:80;2.5×10-6。
15.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及其速率,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已知:ⅰ.具有强氧化性,能完全电离,易被还原;
ⅱ.淀粉检测的灵敏度很高,遇低浓度的即可快速变蓝;
ⅲ.与发生反应: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1-2中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为了探究与KI反应的速率,小组同学分别向两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并记录变色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3)加入溶液后溶液变蓝的时间明显增长,甲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先与反应,使降低;
猜想2:先与KI反应,___________。
①甲同学提出猜想1的依据:由信息ⅲ推测,的还原性_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KI的;
②乙同学根据现有数据证明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实验2-2与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___________2-1中起始,溶液应立即变蓝(填“高于”或“低于”);
③补全猜想2:___________;
(4)查阅文献表明猜想2成立。根据实验2-2的数据,计算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5)实验2-2中,30s内未检测到与反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两条)。
【答案】(1)对照实验,排除氧化的干扰
(2)
(3) ①. 强于 ②. 高于 ③. 生成的与迅速反应,待消耗完,继续生成时,淀粉才变蓝
(4)
(5)与反应的活化能大于与KI反应的活化能(或浓度相同时,与反应的速率较与KI的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1的目的是对照实验,排除氧化的干扰;
【小问2详解】
实验1-2中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的还原性强于KI的还原性;
②实验2-2与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高于2-1中起始;
③猜想2:生成的与迅速反应,待消耗完,继续生成时,淀粉才变蓝;
【小问4详解】
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问5详解】
30s内未检测到与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与反应的活化能大于与KI反应的活化能(或浓度相同时,与反应的速率较与KI的小);。实验方案
实验目
A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浸泡液中滴入几滴
探究上述过程铁是否发生腐蚀
B
将(强氧化剂)固体溶于水后,加入浓盐酸
证明溶液存在平衡:
C
用两支试管各取的溶液,分别加入10滴和的草酸(H2C2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分别在20℃、30℃下,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硫酸和2滴淀粉溶液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1-1
1-2
实验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立即变蓝
编号
KI溶液/mL
溶液/mL
蒸馏水/mL
0.4%淀粉溶液/滴
溶液/mL
变色时间/s
2-1
2
0
2.8
2
0.2
立即
2-2
2
0.8
0.2
2
2
30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