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32 Cl-35.5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NaOH能促进油脂水解,可用含NaOH的洗涤剂去除人体皮肤表面的油性物质
B. 新冠肺炎抗疫中使用的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利用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C. 工业生产中常把原料粉碎成小颗粒,可以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D. 增大氮肥、磷肥、钾肥使用量,不会改变生态平衡且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人体皮肤表面,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所以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在新冠抗疫中被广泛使用,故B正确;
C.原料粉碎成小颗粒,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大量使用氮肥、磷肥、钾肥,会影响生态平衡,需要合理使用,故D错误。
答案选B。
2.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gNaHSO4晶体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A
C. 1LpH=13的Ba(OH)2溶液中Ba2+数目为0.1NA
D. 0.1mlFeI2与0.1mlCl2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2g的硫酸氢钠为0.1ml,硫酸氢钠晶体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氢根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1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 CHCl3 为液体,无法准确利用计算,B项错误;
C.不确定溶液所处温度,无法计算1L pH=13 的 Ba(OH)2溶液中所含氢氧根离子数目,因此无法计算钡离子数目,C项错误;
D.0.1ml FeI2与 0.1 ml 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过量的氯气与碘化亚铁反应才生成氯化铁,所以0.1ml FeI2与 0.1 ml Cl2反应转移了0.2ml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D项错误;
答案选A。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 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B.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H+OH-=NH3•H2O
C.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Al3++2SO+2Ba2++4OH-=Al(OH)+2BaSO4↓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2HCO+Ba2++2OH-=BaCO3↓+2H2O+CO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O2具有氧化性,会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A正确;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HCO+NH+2OH-=NH3·H2O+ CO+H2O,故B错误;
C.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故C错误;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化学在对抗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W与X形成的一种原子数比为1:1的液体是强力的氧化剂可用于杀菌消毒,YZX的水溶液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Z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没有最高正价,但是有正价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绝对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C. Y单质的还原性是短周期里最强的
D. Z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说明W为Be,YZX的水溶液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说明Y为钠元素,Z为氯元素,X为氧元素,W与X形成的一种原子数比为1:1的液体是强力的氧化剂可用于杀菌消毒,即BeO,Z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即氯气。
【详解】A. X的非金属性很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族序数,氧没有最高正价,但是与氟形成化合物时,氧为正价,A正确;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B错误;
C. Y单质为钠单质,钠元素在短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故单质还原性是短周期里最强,C正确;
D. Z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高氯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D正确。
答案为B。
【点睛】
5. 玻璃仪器内壁残留的硫单质可用热NaOH溶液洗涤除去,发生如下反应:
①3S+ 6NaOH2Na2S+ Na2SO3+ 3H2O
②(x-1)S+Na2SNa2Sx (x=2~6)
③S+ Na2SO3Na2S2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硫单质的作用相同
B. 反应①中,每消耗1 ml硫单质转移4 ml电子
C. 0.96g硫单质与amL2ml·L-1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Na2S和Na2SO3,则a= 60
D. 1.28 g硫单质与10 mL 2 ml·L-1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Na2Sx和Na2S2O3,则x=5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干方程式可知,反应①3S+ 6NaOH2Na2S+ Na2SO3+ 3H2O中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②(x-1)S+Na2SNa2Sx (x=2~6)中S是氧化剂,反应③S+ Na2SO3Na2S2O3中S是还原剂,硫单质的作用相同,故反应①②③中,硫单质的作用不相同,A错误;
B.分析反应①3S+ 6NaOH2Na2S+ Na2SO3+ 3H2O可知,每消耗3 ml硫单质转移4 ml电子,B错误;
C. 0.96g即=0.03ml硫单质与amL2ml·L-1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Na2S和Na2SO3,则反应方程式为3S+ 6NaOH2Na2S+ Na2SO3+ 3H2O,则a==30,C错误;
D.1.28 g即=0.04ml硫单质与10 mL 2 ml·L-1即0.01L×2ml/L=0.02ml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amlNa2Sx和bmlNa2S2O3,则由Na原子守恒有2a+2b=0.02ml,由S原子守恒有:ax+2b=0.04ml,由电子守恒有2a=4b,解得x=5,D正确;
故答案为:D。
6. 科研人员通过控制光沉积的方法构建Cu2O-Pt/SiC/LrOx型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然后以Fe2+和Fe3+离子渗透Nafin膜在酸性介质下构建了一个还原和氧化反应分离的人工光合体系,其反应机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化学能
B. 该人工光合体系的总反应为2CO2+2H2O2HCOOH+O2
C. 图中a、b分别代表Fe3+、Fe2+
D. Cu2O→Pt上发生的反应为CO2+2e-+2H+=HCO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构建了人工光合作用体系,该反应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化学能,A正确;
B.Fe2+和Fe3+离子渗透Nafin膜可协同CO2、H2O分别反应,构建了一个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图中物质转化得到,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2H2O2HCOOH+O2,B正确;
C.左边水变化为O2,发生氧化反应,则Fe3+发生还原反应;右边CO2生成HCOOH发生了还原反应,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则图中a、b分别代表Fe2+、Fe3+,C错误;
D.酸性介质中不可能大量存在OH-,则Cu2O→Pt上发生的反应为CO2+2e-+2H+=HCOO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7. 碳酸镧[La2(CO3)3]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制备反应原理为:2LaCl3+6NH4HCO3=La2(CO3)3↓+6NH4Cl+3CO2↑+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模拟制备碳酸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F→A→B→D→E→C
B. X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其作用为干燥
C. Y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Ca(OH)2+NH3↑
D. Z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过量的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备反应原理为:2LaCl3+6NH4HCO3=La2(CO3)3↓+6NH4Cl+3CO2↑+3H2O,Z中溶液为LaCl3溶液,故Z中制备La2(CO3)3,还需要NH4HCO3,则D和E用分别通入CO2和NH3,因NH3极易溶于水,需要防倒吸装置,故D口通入CO2,E口通入NH3,Y中制备NH3,W中制备CO2,但会挥发出HCl,需要除去,所以用X除去HCl, 据此回答。
【详解】A.由装置可知,W中制备CO2,X除去HCl,Y中制备NH3,Z中制备La2(CO3)3,则制备La2(CO3)3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F→A→B→D→E→C,故A正确;
B.W中制备CO2,会挥发出HCl,需要除去,所以用X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HCl,故B错误;
C.Y中CaO与浓氨水反应制备NH3,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aO=Ca(OH)2+NH3↑,故C正确;
D.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碱性环境能增大CO2的溶解度,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且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应先通入NH3后通入CO2,生成较大浓度的NH4HCO3,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8. 氧化亚铜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铜类物质,下列流程是利用再生资源回收高品质氧化亚铜。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uCl可溶于浓度较大的体系,能被硝酸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转化为Cu2O,Cu2O在酸性条件下可歧化为和Cu。据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为
B. 为确保完全沉淀,应向含铜废液中加入过量的NaCl
C. 检验制得的Cu2O中是否含有CuCl,可用硝酸银和硝酸
D. 可直接向含铜废液中加入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制得Cu2O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先将含铜废液通SO2和NaCl反应生成CuCl,再控制温度和pH使其水解转化为Cu2O,据此回答。
【详解】A. 含铜废液呈酸性,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出现OH-,A错误;
B. NaCl若过量,CuCl可溶于Cl-浓度较大的体系,则Cu+不能完全沉淀,B错误;
C. 为了检验制得的Cu2O中是否含有CuCl,可以通过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Cl-方法来检验是否含有CuCl,即取少许试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溶解,再加AgNO3溶液,若生成沉淀,则含有CuCl,若无明显现象,则无CuCl,C正确;
D. 直接向含铜废液中加入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可转化为Cu(OH)2,葡萄糖溶液Cu(OH)2悬浊液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Cu2O,D错误;
答案选:C。
9. 已知:(HF)2(g)2HF(g) >0,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T1<T2
B. 反应速率:v(b)<v(a)
C. 平衡常数:K(a)=K(b)<K(c)
D. 当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b、c两个点的压强相同,T2温度下c点对应的平均摩尔质量大于T1温度下b点对应的平均摩尔质量,即T1到T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2<T1,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温度T1和压强均大于a点对应的温度T2和压强,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v(b)>v(a),B错误;
C.由于温度T2<T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越大,所以平衡常数K(b)>K(a)=K(c),C错误;
D.当时,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时,设HF物质的量为xml,(HF)2的物质的量为yml,则=30,解得:x:y=1:1,即,D正确;
答案选D。
10. 常温下对于任一电池反应aA+bB=cC+dD,其电动势E=Eθ-•lg,n为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该小组同学设计装置(如图1),以Zn-Cu原电池探究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小组同学测得初始时Zn(s)+Cu2+(1ml•L-1)=Zn2+(1ml•L-1)+Cu(s) Eθ=1.1V(该反应n=2),随放电进行,观察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趋势并绘制了电池电动势变化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读数为零后,则说明该原电池中Cu2+已经消耗完全
B. 小组同学向ZnSO4和CuSO4溶液中同时快速加入少量相同体积和浓度的Na2S溶液,发现电池电动势突然减小,则可知:Ksp(ZnS)<Ksp(CuS)
C. 小组同学推测图2中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大约为(37,0)
D. 小组同学推测若将初始时左侧1ml•L-1的Zn-ZnSO4半电池,换为2ml•L-1的CuSO4-Cu半电池,右侧半电池保持不变,则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电压表偏转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压表读数为0,并不能说明溶液中Cu2+消耗完,当Cu2+浓度很小时,电动势就会很小,不能形成电流或者无法测出电流,故A错误;
B.加入硫化钠,电池电动势突然减小,说明溶液中Cu2+浓度减小,即形成了硫化铜沉淀,说明Ksp(ZnS)>Ksp(CuS),故B错误;
C.根据E=Eθ-•lg分析,当Eθ=1.1V(该反应n=2)时,=37,则图2中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大约是(37,0),故C正确;
D.若两侧都为硫酸铜和铜,不能形成原电池,不可能观察到相同的电压表偏转,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1. 钯催化剂(主要成分为Pd、α-Al2O3,还含少量铁、铜等元素)在使用过程中,Pd易被氧化为难溶于酸的PdO而失活。一种从废钯催化剂中回收海绵钯的工艺流程如图。
(1)“还原i”加入甲酸的目的是还原______(填化学式)。
(2)“酸浸”过程:
①从绿色化学要求出发,酸浸液应选择_____(填标号)
A.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
B.盐酸和Cl2
C.盐酸和H2O2
②温度、固液比对浸取率影响如图,则“酸浸”的最佳条件为_____。
(3)已知:
I.“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PdCl4]2-+2RClR2PdCl4+2Cl-,(RCl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II.“沉钯”过程钯元素主要发生如下转化:H2PdCl4(稀溶液)→[Pd(NH3)4]Cl2(稀溶液)→[Pd(NH3)2]Cl2(沉淀)。
①“离子交换”流出液中阳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淋洗液需保持pH小于2的原因是______。
(4)“还原ii”中产生无毒无害气体。由生成[Pd(NH3)2]Cl2海绵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
【答案】(1)PdO (2) ①. C ②. 温度控制在80℃,固液比为4:1
(3) ①. H+、Fe3+、Cu2+ ②. 淋洗过程中有[Pd(NH3)4]Cl2(aq)[Pd(NH3)2]Cl2(s)+2NH3(aq),加入盐酸,H+和NH3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Pd沉淀,所以需控制pH小于2
(4)2[Pd(NH3)2]Cl2+N2H4•H2O=2Pd+N2↑+4NH4Cl+H2O
(5)HCl、RCl
【解析】
【分析】钯催化剂(主要成分为Pd、α-Al2O3,还含少量铁、铜等元素)中加入甲酸,PdO被甲酸还原为Pd,加入酸浸液,滤渣为α-Al2O3,则滤液中含有H2PdCl4、H+、Fe3+、Cu2+等;进行离子交换,[PdCl4]2-转化为R2PdCl4,则流出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Fe3+、Cu2+,用6ml/L的HCl淋洗,钯转化为[Pd(NH3)4]Cl2,加入N2H4•H2O还原,即得海绵钯。
【小问1详解】
因为PdO难溶于酸,所以需要将PdO转化为Pd,则“还原i”加入甲酸的目的是还原PdO;
【小问2详解】
①A.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与Pd、Fe、Cu反应时,会生成NO2等大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Cl2中,Cl2是大气污染物,会有少量逸出而污染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H2O2共同作用,将Pd、Fe.、Cu氧化为金属氧化物,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酸浸”时,浸取率高的最佳条件为80℃、4:1;
【小问3详解】
①进行离子交换时,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RCl,阳离子不变,则“离子交换”流出液中阳离子有H+、Fe3+、Cu2+;
②淋洗过程中有[Pd(NH3)4]Cl2(aq)[Pd(NH3)2]Cl2(s)+2NH3(aq),加入盐酸,H+和NH3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Pd沉淀,所以需控制pH小于2
【小问4详解】
“还原ii”中,以N2H4•H2O作还原剂,产生无毒无害气体为N2,则由由[Pd(NH3)2]Cl2生成海绵钯的化学方程式为:2[Pd(NH3)2]Cl2+N2H4•H2O=2Pd+N2↑+4NH4Cl+H2O;
【小问5详解】
在“离子交换”步骤中溶液中产生大量的HCl,可以回到“酸浸”步骤重复使用,洗脱过程中产生的RCl也可以循环使用,故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Cl、RCl。
12. 镁条投入盐酸时,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投入热水时,其表面会附着微量气泡。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对Mg与NaHCO3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表探究:
I.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1)经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有H2,实验室检验H2的方法为______。
(2)小组成员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CO2,并对此进行了如图实验(图1、图2中曲线②均为对应加入镁条的数据):
图1中曲线②对应的CO2,含量逐渐增大的原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结合实验3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图1中曲线②的数值低于曲线①的原因为______。
II.探究Mg与NaHCO3溶液反应比与热水反应快的原因。
小组成员推测可能是溶液中的Na+或HCO加快了该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如表:
(3)结合实验1和4,可知溶液中的HCO加快了反应的发生。
①实验4中横线处内容为______。
②查阅文献可知,Mg(OH)2质地致密,MgCO3质地疏松,请结合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HCO能加快该反应的原因为_____。
III.探究固体浑浊物的组成。
文献显示,固体浑浊物为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4)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测定混合物组成。实验测得固体浑浊物在热分解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42g和2.00g,据此计算出固体浑浊物中n[Mg(OH)2]:n[MgCO3]=______。
【答案】(1)用试管收集气体,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口下靠近火焰,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2) ①. 2NaHCO3Na2CO3+H2O+CO2↑ ②.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碱性不断增强,不利于CO2的生成
(3) ①. 1.5mL1ml/LKHCO3 ②. Mg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溶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HCO与OH-反应生成CO,CO结合Mg2+形成质地疏松的MgCO3,使平衡正向移动Mg(OH)2膜溶解,增大了Mg与水的接触面积,产生气体速率加快
(4)3:2
【解析】
【分析】镁与热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氢气用燃爆法检验。
【小问1详解】
纯净氢气燃烧也有声响。用试管收集气体,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口下靠近火焰,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故答案为:用试管收集气体,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口下靠近火焰,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小问2详解】
加不加镁条CO2含量均增加,说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CO2,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由图可知,①曲线比②曲线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碱性不断增强,不利于CO2的生成。
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碱性不断增强,不利于CO2的生成。
【小问3详解】
结合实验1和4,可知溶液中的加快了反应,除了阳离子其他都相同,1.5mL1ml/LKHCO3;Mg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溶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与OH-反应生成,结合Mg2+形成质地疏松的MgCO3,使平衡正向移动Mg(OH)2膜溶解,增大了Mg与水的接触面积,产生气体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1.5mL1ml/LKHCO3;Mg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溶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与OH-反应生成,结合Mg2+形成质地疏松的MgCO3,使平衡正向移动Mg(OH)2膜溶解,增大了Mg与水的接触面积,产生气体速率加快。
【小问4详解】
设固体中Mg(OH)2物质的量为x ml,MgCO3物质的量为y ml,
则:58x+y=3.42
Mg(OH)2MgO+H2O
1 1
x ml x ml
MgCO3MgO+CO2↑
1 1
y ml y ml
18x+44y=3.42-2.00,联立二式,解的x=0.03,y=0.02,则固体浑浊物种的n[Mg(OH)2]:n[MgCO3]=0.03ml:0.02ml=3:2;
故答案为:3:2。
【点睛】镁与热水缓慢反应生成H2。酸性条件有利于CO2的生成。
13. 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氢能是重要的绿色能源,利用甲烷来制取氢气的总反应可表示为:CH4(g)+2H2O(g)CO2(g)+4H2(g),该反应可通过如下过程来实现:
反应I:CH4(g)+H2O(g)3H2(g)+CO(g) △H1=+206.3kJ•ml-1
反应II:CO(g)+H2O(g)CO2(g)+H2(g) △H2=-41.2kJ•ml-1
(1)总反应的△H=______kJ•ml-1
(2)在恒温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一段时间后,CH4转化率变化如图所示,请解释温度升高转化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在恒容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不同进气比[n(CH4):n(H2O)]和不同温度时测得相应的CH4平衡转化率见表。
①由表数据分析,温度:a点______b点(填“>”或“<”)。
②c点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若d点的总压强为aMPa,则d点反应I分压平衡常数Kp为_______(MPa)2(列出计算式即可)。
(4)反应II在工业上称为一氧化碳的催化变换反应,研究表明该反应用Fe3O4作催化剂,反应历程如下:
第一步:Fe3O4+4CO→3Fe+4CO2
第二步:3Fe+4H2O→Fe3O4+4H2
已知第一步为慢反应,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应______(填“大”或“小”)。
由于CO还原性较强,若将Fe3O4还原成Fe,并以Fe的形式大量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不会发生催化剂失去活性的情况,请结合一氧化碳的催化变换反应历程说明理由______。
(5)用二氧化碳与氢气催化加氢制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0。经实验测定在不同投料比x1、x2、x3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x=。
①x1、x2、x3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②从平衡角度分析,随温度升高,不同投料比时CO2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165.1
(2)低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温度升高平衡正移:高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I,温度升高平衡逆移
(3) ①. < ②. 50.0% ③.
(4) ①. 大 ②. 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第二步反应为快反应,生成Fe的速率小于其消耗速率,因此不会以大量铁的形式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催化剂的失活
(5) ①. x1、x2、x3 ②. 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反应限度很小,增加H2的投料对CO2平衡转化率几乎无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总反应=I+II,对应的=+=+206.3+(-41.2)=kJ/ml;
故答案为:kJ/ml;
【小问2详解】
在恒温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低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温度升高平衡正移:高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I,温度升高平衡逆移;
故答案为:低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温度升高平衡正移:高温时,主要发生反应II,温度升高平衡逆移;
【小问3详解】
①根据三段式可知
所以c点平衡混合物中H2的体积分数为=,
反应Ⅰ为吸热反应,恒压状态下投料比相同时,体系温度越高,平衡转化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a、b两点对应的温度T(a)
D点的总压强为aMPa,则d点的分压平衡阐述;
故答案为:<;50%;;
小问4详解】
由于第一步为慢反应,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应大,由于第二步反应快,催化剂不会以铁的形式大量存在于反应体系中,所以不会出现催化剂的失活;
故答案为:大;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第二步反应为快反应,生成Fe的速率小于其消耗速率,因此不会以大量铁的形式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催化剂的失活;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其转化率越小,故x1<x2<x3同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当温度到一定范围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导,所以浓度影响减弱;
故答案为:x1、x2、x3;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要因素。
14. 我国科学家团队采用自激发缺陷诱导的方法获得白光,合成了首例缺陷诱导的晶态无机硼酸盐单一组分白光材料Ba2[Sn(OH)6][B(OH)4]2。
(1)基态50S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Ba、S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Na2[B4O5(OH)4]·8H2O(硼砂)的阴离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则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硼砂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填标号)。
a.氢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
(3)环硼氮六烷(结构如图)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超高热导率半导体材料——砷化硼(BAs)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1号砷原子的坐标为______。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若晶胞中As原子到B原子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含a、NA的计算式即可)。
【答案】 ①. 5s25p2 ②. O>Sn>Ba ③. sp2和sp3 ④. abcd ⑤. 热水破坏了环硼氮六烷晶体中的分子间氢键,并且使环硼氮六烷分子易与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溶解度增大 ⑥. (,,) ⑦.
【解析】
【详解】(1)根据电子总数为50,可写出Sn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可知Sn为主族元素,故价电子为最外层电子,即5s25p2(或者根据Sn与C、Si、Ge同族确定价电子排布为5s25p2);周期表往右、往上元素电负性增强,故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O>Sn>Ba;
(2)由图示可知,大的黑球代表B原子,一种情况B周围形成3个σ键,杂化为sp2杂化,另一种情况B周围形成4个σ键(含配位键),杂化为sp3杂化,故此处填sp2、sp3;硼砂中Na+与[B4O5(OH)4]2-之间为离子键,[B4O5(OH)4]2-内部存在共价键、配位键,另外结晶水与[B4O5(OH)4]2-之间存在氢键,故此处选abcd;
(3) 因为环硼氮六烷本身存在分子间氢键,不利于其溶解,热水破坏了环硼氮六烷晶体中的分子间氢键,并且使环硼氮六烷分子易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溶解度增大;
(4) 将大正方体分解成8个小正方体,As原子位于小正方体体心,故1号As原子坐标为(,,);
由晶胞结构知,As与B原子最短距离相当于正方体对角线的,故正方体对角线长度为4a pm,设边长为x pm,则底面对角线长度为,由勾股定理得:(4a)2=x2+,解得x=,故晶胞体积为:V=,晶胞中含有B个数=,含As个数为4个,故1个晶胞中含4个BAs,则n(BAs)=,m(BAs)= ,故该晶体密度= 。
15. 查尔酮类化合物J()是黄酮类药物合成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RCOCH3+R′CHORCOCH=CHR′
(1)H的名称为______。I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H→I的反应类型为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
(4)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①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2∶1∶1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遇FeCl3显色
【答案】(1) ① 对甲基苯酚 ②. 醛基、酚羟基
(2) ①. 取代反应 ②. 氧化反应
(3) (4)+Cl2+HCl
(5)
【解析】
【分析】A中的H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B,C为苯酚,则A为、B为,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E、I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J,根据结构简式及E和I分子式知,E为,I为,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则H为、G为,F为;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H为,故名称为对甲基苯酚,I为,含氧官能团醛基、酚羟基;
故答案为:为对甲基苯酚;醛基、酚羟基;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小问3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E为;
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G为,F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Cl;
故答案:+Cl2+HCl
【小问5详解】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遇FeCl3显色,说明含有酚轻基,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1.5mL1ml•L-1NaHCO3溶液中加入长3cm的镁条
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2
分别称取两份6.0mL1m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塑料瓶中(其中一个加入0.1g镁条),塞紧CO2,气体传感器,采集数据,各重复实验1次,得到图1所示曲线
3
分别称取两份30.0mL1m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其中一个加入1.1g镁条),插入pH传感器,搅拌并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
向______溶液中加入长3cm的镁条
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平衡点
a
b
c
d
n(CH4)/ml
1
1
1
1
n(H2O)/ml
2
2
1
1
CH4平衡转化率%
50
69
50
20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96, 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电池材料结构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