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心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跨栏跑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

    精心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跨栏跑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第1页
    精心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跨栏跑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案,共4页。
    ——跨栏跑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以往跨栏跑过栏的教学,基本都是沿袭运动训练的步骤,以两条腿(起跨腿、摆动腿)分别进行教学、练习后,再过渡到两条腿配合的完整过栏技术。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原有技能储备的状况后,我将运动训练的先抓好分解技术及技术细节再汇合成完整技术的方法,改变为先进行完整技术的整体教学后再逐步强化技术细节的方法。
    在器材方面,考虑到是普通学生,他们大都会对标准的栏架产生畏惧心理,标准的栏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使用体操小折垫对栏架进行了替代,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栏架的畏惧心理,降低危险性,并能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初步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过渡到不同要求的标准栏架。
    学情分析
    水平五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处于成熟期,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但进行竞技性的跨栏跑所需要的跨越及平跑能力还不具备,在初中阶段也没有接触过该项目,因此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又由于是合班上课,学生的个体会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标准栏架都存在畏惧心理。
    教材分析
    跨栏跑教材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一个项目。跨栏跑的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攻栏的关键技术由摆动腿的抬伸和起跨腿的蹬地几个技术组成,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做不到位和起跨腿的蹬地不充分会造成打栏现象,起跨腿蹬地的角度不正确会造成跳栏现象,而攻栏技术不流畅也会影响整个过栏技术,因此,本课将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和起跨腿的蹬地技术做为本课的重点,将两条腿的协调配合做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策略
    教与学的策略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在慢跑中跨越不同高度及远度的小折垫,让学生初步体验跨越的感觉;并以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调动情绪。
    在基本部分的开始,结合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专项准备活动,初步模仿了过栏技术中两条腿的技术动作。接着过渡到“跨栏坐”练习,并结合手臂的摆臂动作,让学生对栏上动作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在跨栏步的技术动作讲解时,总结了6个字的口诀,摆动腿:抬、伸、压,起跨腿:蹬、展、拉,方便学生记忆,并结合练习方式进行分解动作示范。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动作要点,强化对六个字技术要点的记忆。
    学生通过原地模仿练习,基本掌握了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跑动中的练习,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每一种限制性练习都会重点突出1-2个技术要点进行提示,层层递进的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
    第一种组合 的设计主要是限制起跨点的距离,让同学们初次尝试体验,不断提示学生回忆跨栏步6个字的技术口诀,强调向前,而不是向上跳,并转换到第二种组合。
    第二种组合 是在第一种组合的基础上,突出几个向前,摆动腿向前伸和起跨腿向前蹬以及身体向前倾和右臂向前伸,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向前的概念,体会向前的动作,尽可能的不降低跑速跨越障碍。
    第三种组合 是在前两个组合动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起跨腿展拉动作设计的。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组合垫子,对技术动作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清晰的知道这样组合垫子的意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之后教师再做一正一误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对比,并对这两个示范动作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正确技术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带着要求进行到练习中。同学们通过层层递进的限制性练习,逐步掌握了过栏技术动作。
    最后设置了自主分层练习方式,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能消除部分胆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又能满足部分能力较高学生的需求,关注到了每位学生,推动全体学生发展。并锻炼了学生大胆尝试、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自主练习后,设计了学生展示, \l "294,34,分组、分层练习" 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以及师生pk环节, \l "294,32,分组、分层练习"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差距避免学生盲目骄傲。
    组织策略(器材改造)
    本节课将小体操垫作为贯穿本课教学的重要器材,整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利用小体操垫进行的教学与练习。并利用体操垫的不同摆放与组合,反复练习,以提高练习密度,并设计了针对重难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的开始即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将小体操垫按要求摆放到位。既能达到快速布置好器材、场地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一排为例)
    准备活动:各排围绕本排垫子进行慢跑、跨越及游戏,后又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达到每人一张垫子的目的,进行后面的练习。(以一排为例)
    在基本练习中,专项准备活动、跨栏坐练习等辅助练习均为每人一张垫子进行。在原地模仿练习的教学中,同样以每人一张垫子往返练习,以达到提高练习密度的效果,并在练习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6个字的动作要点,以加深对技术要点的印象。
    在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均以前后四人一组,将四张垫子组合成两组垫子的方式,以排为单位循环练习。大大提高了练习密度。
    自主分层练习中,教师设置了8组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
    考虑到栏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同学们之间能力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首先对栏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如栏架的外观、让学生淡化栏架的意识,消除对栏架的畏惧心理,并在栏前放置垫子,是防止学生摔倒碰到铁质的栏腿上;调整了栏架的高度、用轻质材料替换了栏架的横板,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和消除部分体能较弱学生的心理畏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针对性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尽可能的保证每组学生人数大致平均,使每位学生都达到基本相同的练习次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的增加栏间距和栏架的个数。
    评价策略
    导入部分,以刘翔作为切入点,以他的傲人成绩及他的精神,让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以鼓励、赏识为主,关注体能较弱的学生,激励所有学生大胆尝试,超越自我。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
    结束部分的总结中, 对学生本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对他们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将本课的这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带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课后反思:
    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而跨栏项目技术动作又相对复杂,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我将跨栏跑两条腿的技术动作简化为简单好记的6字口诀——抬伸压蹬展拉,并在原地模仿练习中让学生们边做动作边大声呼出口诀,从练习效果来看,还是很有效的,学生们已将过栏技术要点铭记在心。在跑动练习中,我也针对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分别针对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将小垫子组合成三种限制性练习方式让学生们练习,通过这几种组合的练习,学生们基本都能够将过栏的动作做出来,效果比较好。
    在限制性练习中,我根据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了集体讲解,并采用了正误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相互讨论,说出错误动作错在哪里,在集体纠错后的练习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
    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节课的后半部分设计了自主练习的时间,也就是设计成不同高度,不同栏间距,不同材质的栏板共8组栏架供学生自行选择练习,由于学生们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过栏的技术动作,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此时更渴望跨越真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也非常的高,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学生们自行练习时,我也不断地观察,不断的采用鼓励的语言,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尝试跨越,选择到更适合于自己的一组栏架;在几轮练习后,我又请了几位学生出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不仅使展示的学生更加自信,而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挑战欲望,紧接着我向学生发出挑战,此时课堂气氛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在PK中有意稍稍输给学生,这样的设计效果的确很好,与我PK的学生自信满满,非常有成就感,而其他同学也给他们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4、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目标和重点主要放在两条腿的过栏技术上,身体的姿势和摆臂只是想在学习过程中稍加讲解,因为这不是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但我发现在学生们过栏时,不少学生因为上体没有很好的控制而导致整体过栏动作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将进一步思考第一节课中是否要将上体和摆臂的要求也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加入其中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能解决这一问题。
    指导教师点评:
    1、本节课的设计巧妙,节奏流畅,教学效果明显,负荷适当,达到了目标的预期。
    2、本课主要的教学亮点是采用了“限制性教学法”,通过垫子的不同摆放和组合形式,较好的达到了限制错误动作发生,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效果。
    3、本课的教学步骤设计清晰、科学、合理,层层推进,较好的完成了技能教学任务,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清晰规范,教态清新自然,讲评、纠误即时、准确,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反应了任课教师自身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掌控能力。
    4、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健康主线目标的教育渗透,反应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较为深入的理解,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尝试。
    5、本课的教学气氛融洽、节奏流畅,组织调动合理有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师生互动自然和谐。

    相关教案

    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课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评价设计,教学过程,预计运动负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体育第二章 田径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体育第二章 田径公开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