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38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39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39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397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400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403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408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625/0-170978267412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5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23页。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知识 · 体系构建考向 · 链接高考考向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命题视角]本部分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命题视角主要是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影响。命题形式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主要以等高线地形图、区域交通线分布图等为命题载体。[真题展示](2023年全国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2)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解析】第(1)题,国道属于区域干线公路,旧国道穿城布局主要是为了方便县城的对外运输,A项正确;县城内部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内部的城市道路,而国道线路无法覆盖整个县城,B项错误;国道运输条件优越,可能会吸引工业区和商业区分布在其沿线,但这些不是国道穿城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其带来的影响,C、D项错误。第(2)题,旧国道穿城而过,对城镇内部交通影响较大,造成车流量较大,与城内各种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过多,容易造成拥堵,故③④正确;国道等级较高,①错误;旧国道为直道,线路相对较短,②错误。第(3)题,新国道避开了县城交通线路的影响,车辆行驶较为通畅,车辆过境速度提高,过境用时会缩短,A项正确,B项错误;新国道本身对县城汽车保有量没有直接影响,C项错误;新国道对县城交通具有缓解拥堵的作用,有利于县城商业发展,D项错误。【答案】(1)A (2)C (3)A(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如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4)~(5)题。(4)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5)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 B.集中性C.临近性 D.等级性【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由早期的京沪间,京沪至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到中期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间,再到后期的京沪、省会、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至边缘城市间,网络空间从集中到分散,竞争网络空间范围由小变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趋向于多极化,边缘城市参与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机会逐渐增多。第(5)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答案】(4)B (5)D考向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视角]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命题形式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主要是以区域图及文字材料作为命题背景,侧重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真题展示](2022年湖北高考地理)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1)~(3)题。(1)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2)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解析】第(1)题,增加公交发车频次只能使公交线路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但不能使偏远山区群众“出门见路”,A项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全域百姓实现“出门见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全域百姓实现“抬脚上车”,B项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无关,C、D项错误。第(2)题,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②③正确。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不会降低运营成本,①错误;运输环节无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错误。第(3)题,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规范城乡客运市场,有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A项正确。【答案】(1)B (2)C (3)A(2021年湖南高考地理)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4)~(6)题。(4)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5)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6)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第(4)题,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的住宅因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项正确。地铁站附近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这不是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项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项错误。第(5)题,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2.5千米距离之外住宅价格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项正确。第(6)题,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结合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影响住宅价格高低,而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他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大,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一些,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答案】(4)D (5)A (6)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