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55502/0-17097719791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55502/0-17097719791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55502/0-17097719791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 ①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 ② ,像山泉在 ③ ,像波涛在 ④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蜷起来( ) chù立( )2.文段中①②③④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奔驰 ②呜咽 ③咀嚼 ④澎湃B.①咀嚼 ②奔驰 ③呜咽 ④澎湃C.①呜咽 ②澎湃 ③咀嚼 ④奔驰D.①咀嚼 ②澎湃 ③奔驰 ④呜咽3.“寒气逼人”属于 短语,“刺入肌骨”属于 短语。(填序号)①主谓 ②偏正 ③动宾 ④补充4.请准确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修辞:__________二、综合性学习5.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学校将开展“天下家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我宣传】(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准备绘制一幅宣传画张贴在校园,作为负责人请你完善下面的海报设计方案。【诗歌我朗诵】(2)在校园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中,小爱和小国先后朗诵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请你为这两场朗诵设计一段串词。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木兰歌【唐】韦元甫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欲闻所戚戚( )(2)有子复尚少( )(3)朔风裂人肤( )(4)易却纨绮裳( )7.翻译下面的句子。(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8.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 ;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 , 。9.说说你对“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中“喜”“悲”的理解。10.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四、现代文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段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a。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b。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11.根据示例,请把选文第②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补充完整。时间:二次战役时;地点:松骨峰(书堂站);人物: ;起因: ;经过:志愿军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持续8小时的激战;结果:打死300多敌人,成功阻击,使部队主力聚歼了敌人。12.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13.选文的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选择一句赏析。a、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b、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14.结尾一段作者一一介绍了烈士们的名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新时代,你心中最可爱的人是谁?说说你的理由。15.作者在叙写松骨峰战斗时,运用了自己的语言与引用营长的话相结合的写法,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节选自陆定一《老山界》16.下列对选文第③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通过写山的陡、峭壁的险峻及红军夜宿雷公岩,表现红军战士乐观无畏的精神。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形象写出高山险峻不禁让人产生害怕退缩心理。C.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突出半夜山上的寂静。D.这一段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嘈杂恐惧的感受。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五、文言文阅读(甲)木兰诗·《乐府诗集》(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乙)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丙)列子学射·《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②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注释】①中:射中箭靶。②守,掌握,遵守。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B.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黄河去C.尔安敢轻吾射/尝射于家圃 D.旦辞爷娘去/睨之久而不去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而钱不湿/结友而别 B.蒙乃始就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 D.自以为大有所益/以钱覆其口20.下面对《木兰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问答。B.第二段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表明木兰决定替父从军。C.第三段运用排比、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D.全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21.下面对《卖油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22.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23.请用“/”给《列子学射》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5.选段略写了木兰的战争生活,而详写了返乡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你觉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6.木兰代父从军,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众多女英雄的形象。请你举出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行为。六、名著阅读27.(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壮丁,梦想第一次破灭。B.祥子卖了顺手牵来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C.祥子用虎妞给的100元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因为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她办丧事,祥子被逼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做了。D.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2)1945年,《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文,英文版一改祥子和小福子的悲剧结局,安排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救了出来,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此,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祥子”》一文中感慨道:译者在事先未征求我的同意,“祥子‘好像转了运’”。请根据你对老舍写作意图的理解,从《骆驼祥子》主题角度,劝说英文版编者把结局改回来。 七、作文28.写作(大作文):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还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海报主题① ,共建美丽中国爱国故事张自忠,为了保卫我祖国河山,身中数弹屹立阵地。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我军目标,烈火焚身稳如泰山。② 爱国名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③ 参考答案:1. quán 矗 2.B 3. ① ③ 4.比喻5.(1) 弘扬爱国传统 邓稼先,为早日研制出核武器,荒凉戈壁坚守研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2)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刚刚我们随着小爱的朗诵感受到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接下来,就让我们在小国的朗诵中感受诗人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6. (1) 想要 (2) 年少,年纪小 (3) 北方 (4) 更换 7.(1)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8. 厉兵秣马 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 9.“喜”是因为木兰在沙场征战多年后,终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十分高兴;“悲”是喜极而悲,久别重逢,父母的喜将过去的思念、担忧之悲,全融化了。 10.《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11. 人物:一支志愿军的部队的先头连; 起因:配合主力阻击逃敌,切断敌人的逃路; 12.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写志愿军的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比敬仰和热爱之情,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3.a。运用比喻,把敌人的死尸比作“谷个子”堆满山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死伤之惨重,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作战之英勇。b。运用“抱”“掐”“摁”等动词(或者答排比的修辞手法亦可),具体描写烈士们遗体的姿势,既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又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14.列举烈士的名字,祖国永远记住他们,表达了对烈士们英勇壮举的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可以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扶贫战线上的基层干部、传道授业的老师、勤劳忙碌的环卫工、疼爱照顾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有美好的品质,是最可爱的人。 15.用作者的话来叙写战斗经过,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用营长的话,使人感到战斗的真实可信,也使文章富于变化。16.A 17.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天上闪烁的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生动写出了夜的静谧与美丽,“跟我们接近”又突出了山的高峻,表现了红军夜宿的艰苦,及乐观无畏的精神。18.D 19.B 20.C 21.C 22.A 23.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4.(卖油翁)看见他射箭十支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5.①本诗主要表现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其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②这种繁简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冷淡和疏远的心理。 26.示例一:穆桂英,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与杨家诸将领一道屡建战功。在她丈夫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示例二: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誓死不说八路军的下落,惨遭杀害。27. B 《骆驼祥子》意在揭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主旨是批判“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如果改成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救了出来,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显然没有了原著的批判力度,这样也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麻烦您改回二人的悲剧结局。28.例文:乡情当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乡情——在脑际浮现,心中悸动莫名。年少时,曾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需要离家的我细细咂摸,慢慢体会。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引发了我止不住地落泪了,从心底流淌出的。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乡情是牵引离家游子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青春正好,为理想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悠悠乡情,在心底犹如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