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2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1.朗读两首宋代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意。2.学习《登飞来峰》《游山西村》,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品味语言,进一步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目标飞来峰的传说新课导入请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朗读感韵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来试读闻说:听说。 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听说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译读感意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缘:因为。眼:视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最高层:最高处。名句点睛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身高处纵情远眺时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和不畏困难、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深刻哲理。理读感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代表作品有《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作者生平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创作背景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深情吟诵游山西村 陆 游听读:在书上标注字音、节奏和韵脚。朗读感韵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我来试读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腊酒:腊月所酿的酒。诗歌解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疑:怀疑。暗:暗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吹着箫打着鼓。 诗意: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时风俗。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灶神,祈求丰收。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若:如果。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诗意:今后如果还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拄:拄着。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游山西村》围绕哪一个字展开叙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及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名句点睛 此句融写景与说理于一体。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正是因为它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爱,流传甚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有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钗头凤》《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作者简介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因遭排挤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乡居的生活中他仍然能感受到希望和光明。此诗即他在故乡山阴所作。创作背景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深情吟诵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语诗歌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居多。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