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课件ppt
展开作者简介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春秋时史学家。相传,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史《左传》,还撰写了《国语》。
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郑国最终也没能与晋国交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再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际上这场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伯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方式,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本文记叙的就是这场外交斗争的故事。
知识链接史书体例常识1.编年体: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榖梁传》(又名《春秋榖梁传》)等。2.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别体史书代表作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最早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三国志》等。4.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的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最先出现。
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
字词释义(1)犹不如人( )(2)夜缒而出( )(3)郑既知亡矣(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尝为晋君赐矣(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失其所与( )
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动词,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副词,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名词,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形容词,鄙陋,指目光短浅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气助词,表祈使,还是
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1)夜缒而出(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既东封郑( )(4)又欲肆其西封( )
3.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 )(2)共其乏困( )4.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既东封郑( )(4)若不阙秦( )(5)阙秦以利晋( )5.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 )
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中的( )表判断2.介词短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应为(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为( )
3.省略句(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应为( )(2)“敢以烦执事”应为(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应为( )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应为( )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主旨探微文章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国大夫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的事情,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伯、解除国难的勇气,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文本特色1.伏笔与照应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一把汗,而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本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打起了退堂鼓,使郑伯的希望又趋于渺茫。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直到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军的,所以重点放在了烛之武的说辞上。对说退秦军的前因后果,只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的,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自始至终,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了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任务一 理解1.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情节的?【答案】①背景: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②开端: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③发展: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④高潮:烛之武“夜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⑤结局: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国也被迫退兵。
2.烛之武立足现实、纵横历史和未来,着眼于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利益纠葛,委婉地向秦伯提出了哪五问?【答案】①一问:越国扩疆,易乎?②二问:亡郑陪邻,值乎?③三问:东行有朋,害乎?④四问:朝济夕设,信乎?⑤五问:西封阙秦,会乎?3.在烛之武的一番言说之后,为什么秦穆公改变了决心,与郑人结盟?【答案】烛之武向秦穆公言明了存郑与亡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秦穆公听得明白,看得清楚,立刻放弃了与晋国的联盟关系,转而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也不向晋军打个招呼就班师撤退了。顷刻间,秦、郑两国由对垒交战的敌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的盟友,而原来的盟友无形当中已经成为敌人。
任务二 赏析4.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答案】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①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②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③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④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言论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⑤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赶赴敌营;强敌当前,烛之武不卑不亢,措辞得体,聪慧机智,富有人格魅力。
任务三 探究5.语言若使用恰当能发挥巨大的力量,直击要害的劝说能化干戈为玉帛,请感受烛之武劝说中能审时度势、精准把握对方心理的劝说技巧。【答案】①以礼示人,主动示弱。烛之武说“郑既知亡矣”,示人以弱,一个被围困之国的使臣当面承认自己将要灭亡,这满足了秦穆公的骄横心理,为烛之武后文的说服提供契机。
②以实示人,主动分析。在为秦穆公分析了郑的地理位置是利晋不利秦之后,烛之武其实已经获得了秦穆公的一些信任。然后烛之武进一步小心谨慎地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见解,那就是“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用了一个“若”字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试探性地说出——“舍郑”,这是对秦穆公的尊重。③以史示人,挑明局势。烛之武把晋文公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的事情摆出来,并用“君之所知也”来提醒秦穆公,这件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我想要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而做出的假设。烛之武在劝谏中揭露出晋国有虎狼之心,不可不防也。
课内素材拳拳爱国心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虽然郑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其才不能施展,但是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也为自己的人生挥洒了鲜亮的一笔,实现了其人生的追求。他怀才不遇,却能在临危之时深明大义。由此观之,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有胸怀,有爱国心,有责任心,之后才是机遇。【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发现人才”“小我与大我”“机遇与准备”“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等。
课外素材立足岗位,竭诚为民1991年,退伍参警的胡学军主动要求分配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最偏远的大九湖派出所。从大九湖派出所,到如今的红坪派出所,从警32年来,胡学军始终坚守在山高、林深、路险的“华中屋脊”,用自己的光和热默默温暖着辖区群众,被称作“火炉所长”。
坐落于平均海拔1 700米的“华中屋脊”,红坪镇每年的寒冷期长达9个月。而红坪派出所辖区782平方公里,是湖北省辖区面积最大的派出所。如果偏远的村庄遇到警情,出警要两个多小时。碰上恶劣天气,或者夜间视线不好,开车往往要3个多小时。艰苦环境不曾动摇为民初心,民警胡学军平时只要一有空,就往山村跑。从家庭矛盾到土地确权,再到经济纠纷,胡学军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4年经手200多起矛盾纠纷,全部妥善化解。
分内事尽责做,分外事不推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胡学军还主动靠前服务,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村民考摩托车证路远花销大,胡学军主动联系车管所“送考下乡”;村庄山路狭窄易拥堵,每当菜农集中运输蔬菜,他就组织警力疏导交通;发现村民建房挖地基费时费力,胡学军主动帮助办理临时爆破手续,并请来爆破手。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村民的小事在胡学军眼里都是大事。胡学军用不弃微末、日复一日的坚守,生动诠释一名普通民警、基层干部如何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不断提升,干群关系因此更加密切。【适用话题】“选择”“责任”“奉献”等。
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考点链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常见。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是“边邑”的意思,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以……为边邑”。而“肉食者鄙”(《曹刿论战》)中的“鄙”则是“鄙陋,指目光短浅”的意思。“鄙人”后来还常常用于自谦。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实词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联系。词的本义是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义生发出来的意义,通假义是由通假字而产生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比喻、借代等产生的新意义。“一词多义”有两种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围绕着一个中心从不同方面展开。
高考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词多义”在高考试题中出题方式比较固定,一般采用选择题和翻译题两种形式。解答这两类试题,需要十分扎实的文言功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语言规律。
典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密地班师而去。晋驻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叔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愿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加礼甚厚。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的“解”字含义相同。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答案】B【解析】“庖丁解牛”中的“解”字是“肢解”的意思。
【参考译文】秦穆公很高兴,于是就和烛之武歃血为盟,让杞子、逢孙、杨孙三个将领留下二千士卒帮助郑国防守,没有告诉晋国,秘密撤军回去了。晋军在函陵扎营,仍旧攻围郑国。郑伯对烛之武说:“秦兵退了,是您的功劳。晋兵不退,怎么办呢?”烛之武回答道:“听说公子兰受宠于晋侯,如果派人迎公子兰归国,来请求晋国退兵,晋侯一定会答应。”石申父说:“烛大夫劳累半天了,臣愿代替他走一遭。”于是,携带重宝出城,直达晋军大营求见。晋文公说:“如果想要我退兵,必须迎立公子兰为世子,并且把谋臣叔詹献出来,才能表现郑国的诚心。”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文公。郑文公说:“我没有儿子,听说子兰以前有梦征,立为世子,是社稷的福气。但叔詹是我的股肱大臣,怎能离开我左右?”叔詹说:“臣听说‘君主有忧患是臣子的耻辱,君主受到耻辱那么臣子应该以死保全’。今晋人索要臣,臣如果不去,晋兵必然不退。是臣避死不忠,让君主受辱。臣请求去晋营!”郑伯说:“您去晋营必死,我不忍心!”叔詹回答说:“主公不忍心让我去死,难道主公忍心百姓的危困、社稷的灭亡吗?舍弃一个臣子来救百姓而安社稷,有什么舍不得呢?”郑伯只得挥泪送叔詹去晋营。
晋侯见了叔詹,大喝:“你执掌郑国的权力,让国君失礼于宾客,此一罪也;和晋国结盟而又怀二心,此二罪也。”使人架上油锅,准备将叔詹投入油锅烹死。叔詹面不改色,拱手对晋文公说:“请让我把话说完再处死我。”晋文公说:“你有什么话?”叔詹回答说:“君侯屈尊光临敝国,臣对主公说:‘晋公子贤明,其左右都是将相之才,如果返国,一定会称霸诸侯。’到结盟时,臣又劝主公:‘一定要侍奉晋国,不能得罪,得罪了就不可赦免。’天降灾祸于郑国,我的话没有被采纳。今君侯委罪于臣,寡君知道我无辜,坚决不让我来;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死,来救一城之难。料事能中,是智慧啊;为国尽心,
是忠诚啊;遇难不避,是勇敢啊;杀身救国,是仁义啊。仁智忠勇都具备了,有这样的臣子,在你们晋国要依律烹死!”又用手抓住鼎耳大喊道:“从今以后,服侍君侯的以我叔詹为戒!”文公听罢胆战心惊,命令手下赦免了叔詹,说:“寡人试试您的胆量,您真是烈士啊!”把叔詹留在晋营厚待有加。没过几天,郑文公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国就退兵了。
技法攻略1.掌握一词多义的典例注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特别是要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的典型例句,见到新语境中的新义项就记录下来,积累多了才能运用自如。2.利用具体语境推断有些实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就只有一个。因此,要在明确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进行分析,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其语境审读的方法如下:(1)因文定义法。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能只有一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中的“再”与“一”“三”同时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指“第二次”。
(2)联想迁移法。近几年高考中对文言文的考查大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陌生的,但知识点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看到考题时要充分调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灵活迁移。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将联想的触角伸向自己熟悉的成语,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3)字形推断法。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探求其意义。如“戈”与兵器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等等。(4)语法分析法。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断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这个词在文中作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如“晋军函陵”中的“军”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军”应译为动词“驻军”。
(5)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快速判断文言实词的意义。(6)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的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如“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知”同“智”,以“智”代入,符合语境。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名词疆界,形容词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表目的而,介词把,助词不译,代词指秦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自由诵读说文解字,秦晋围郑开端,临危受命发展,说退秦师高潮,晋师撤退结局,文章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了解左丘明,了解左丘明的思想主张,了解《左传》,写作背景,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三部分文本研读,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