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单元试卷、课后训练及解析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基础梳理,“莫”同“暮”晚,平日平时,胜任能做到,起身站起来,怎见得,一词多义,名词方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2.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阅读历史传记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事件。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内容,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弟子一起畅谈理想的情景。《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处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最终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令人赞叹。《鸿门宴》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刘邦赴营以前和刘邦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围绕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汉代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传统社会被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写作背景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知识链接《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体现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 )字词释义(1)居则曰( )(2)摄乎大国之间( )(3)比及三年( )(4)夫子哂之( )
“希”同“稀”,稀疏
(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6)非曰能之,愿学焉( )(7)舍瑟而作( )(8)异乎三子者之撰( )(9)何伤乎( )(10)咏而归( )(1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
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名词,方圆,计量面积用语
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 )(3)冠者五六人( )(4)浴乎沂,风乎舞雩( )
2.形容词作名词(1)可使有勇( )(2)赤也为之小(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孰能为之大(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民( )
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1)“毋吾以也”应为( )(2)“不吾知也”应为( )(3)“则何以哉”应为( )(4)“尔何如”应为( )
2.状语后置句(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应为( )(2)“浴乎沂,风乎舞雩”应为( )
“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乎沂浴,乎舞雩风”
主旨探微文章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文本特色1.本文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枝不蔓,文意明晰。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与弟子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任务一 理解1.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答案】①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④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娱情山水。
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①子路:有抱负,坦诚直率,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②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③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也是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任务二 赏析3.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答案】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弟子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做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不愠”),可见他了解弟子,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4.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孔子待人不公,不能一视同仁,为子路抱不平,还有人认为从“吾与点也”此句来看,孔子似乎不认为志应高远。请谈谈孔子的语言艺术。【答案】①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他端庄宽厚、平易近人、态度和蔼,日常用亲切询问的语气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打消顾虑,在轻松和谐、融洽自由的氛围中,让四位弟子各抒己见,畅谈人生理想,并无厚此薄彼。②他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常把学识与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真实、更有效。③孔子当然也赞同“立志当高远”,他高度赞扬曾皙就证明了这一点,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志在为政”,想通过入仕实现理想抱负;曾皙赞同“以礼治国”,四弟子志向都是治国,而曾皙的志向不仅有政治上的理想寄托,更包含道德上的修养追求。
任务三 探究5.孔子为什么会赞成曾皙的理想?【答案】①前三者阐述的是治国安邦的具体措施,而曾皙则描绘了礼乐制度下的理想社会。②曾皙描绘的太平盛世、和谐社会的图景,与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一致。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难道不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吗?对比《礼记·大同》可以发现,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他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诸侯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皙心向往之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无为而成”“无为而治”的大同社会。
6.如何理解曾皙“莫春……咏而归”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答案】“莫春……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子路等三人说出积极从政的思想后,曾皙却说出与从政不相干的答话,使孔子很失望。这三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念及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ppt课件,共35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孔子,孔子讲学,北京孔庙图,写作背景,公西华,陪长者闲坐,重点字词读音,课文讲解,孔子问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在尊长近旁陪坐,孔子学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