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x−1)=0B. x2−ax2=2C. x2−1x=0D. xy−1=0
2.若点A(m,n)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m+n=6B. m−n=6C. mn=6D. mn=6
3.如图所示,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4.已知△ABC与△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分别2和4,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 )
A. 1: 2B. 1:2C. 1:4D. 1:8
5.同时抛掷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
A. 38B. 58C. 23D. 12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AD边上,BE=2,AF=6,AE//CF,则△ABE的面积为( )
A. 6
B. 8
C. 12
D. 16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若ab=13,则a+ba的值为______.
8.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x1和x2,则x1x2为______.
9.若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8,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__.
10.在Rt△ABC中,∠C=90°,sinA=35,BC=6,则AB=______.
11.如图,在△ABC中,∠BAC=90°,BC=4,AC=2,AD⊥BC,垂足为D,DE//AC,则ED长为______.
12.如图,菱形ABCD中,AD=4,∠A=45°,DE⊥AB,垂足为E,点P在菱形的边上,若DE=DP,则CP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11小题,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6分)
(1)解方程:x2−4x+3=0;
(2)如果四条成比例线段的长分别为2,3,6,a,求a的值.
14.(本小题6分)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调查显示,截止2023年中旬某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为18.9万辆,已知2021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约为2.1万辆,求2021年中旬至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
15.(本小题6分)
如图是4×6正方形网格,已知格点A,B,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
(1)在图1中,以AB为对角线,作一个正方形;
(2)在图2中,取格点C,作∠BAC,使sin∠CAB= 22.
16.(本小题6分)
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AC,交BC于点E.求证:BDAB=ECAC.
17.(本小题6分)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两个2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1)随机摸一个球,摸到的是红球的概率为______,摸到的是黄球是______事件;
(2)小新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放回后,又再摸出一个球,求摸到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的概率.
18.(本小题8分)
在Rt△ABC中,∠A=90°,∠B=30°,D为AB的中点,DE⊥BC,垂足为E,DE=2,求EC的长.
19.(本小题8分)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34x+m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4x(x>0)的图象交于点B(4,n),BC⊥x轴,垂足为C.
(1)求m,n的值;
(2)求AC的长.
20.(本小题8分)
如图1是某校操场上的一种漫步机,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已知主支架AB长为120cm,且与水平地面基架BD的夹角为70°,前支架CD与AB所成的∠DCB=45°,扶手AE长为30cm,∠EAB=135°.
(1)求∠CDB的度数;
(2)求漫步机的高度(点F到BD的距离).
(参考数据:cs70°≈0.342,sin70°≈0.940,tan70°≈1.222,cs25°≈0.906,sin25°≈0.423,tan25°≈0.466,结果精确到0.1cm)
21.(本小题9分)
九年级某班在学习了教材P23页的数学活动后,某数学小组经讨论组织了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经历了如下过程:将大小相同的标准小等边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摆放,根据图形中的规律,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提出
(1)在下列三个图中,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图1中共有______个,图2中共有______个,图3中共有______个;
操作发现
(2)按此规律摆放下去,猜想第四个图形中,共有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数为______个;
数学思考
(3)按以上规律摆放下去,是否存在最后两个图形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总数为265个的情况?如果存在,求最后这个图形中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2.(本小题9分)
如图,△ABC中,AC=8,BC=10,CD是⊙O直径,且平分∠ACB,BC交⊙O于点E,BD是⊙O的切线.
(1)求BE的长;
(2)求⊙O直径CD和tan∠ACD的值.
23.(本小题12分)
某数学小组在一次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经历了如下过程:
问题提出
如图,正方形ABCD中,P在CD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重合),以P为旋转中心,将PA逆时针旋转90°,得到PM,连接AM,AM,PM分别交BC于点E,F.
操作发现
(1)当∠DAP=35°时,∠BAE的度数为______,∠EFM的度数为______;
数学思考
(2)连接BM,当P为CD中点时,求证:∠CBM=45°;
拓展应用
(3)若AB=4,AF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求此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去括号整理可得x2−x=0,是一元二次方程,符合题意;
B、由x2−ax2=2得到(1−a)x2−2=0,当a=1时,该方程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不符合题意;
C、该方程不是整式方程,不符合题意;
D、方程xy−1=0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即为一元二次方程.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注意抓住5个方面:“化简后”;“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0”;“整式方程”.
2.【答案】C
【解析】解:∵点A(m,n)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
∴n=6m,
∴mn=6,
故选:C.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点的纵横坐标之积相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点的纵横坐标之积相等是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从正面看可以得到从左到右共两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是1,1,
因此主视图为.
故选:D.
根据主视图的定义即可判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即是主视图.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图.
4.【答案】C
【解析】解: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
则a2+a2=22,b2+b2=42,
∴a2=2,b2=8,
∵S△ABC=12a2=1,S△DEF=12b2=4,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1:4,
故选:C.
由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写出所有的可能性.
根据题意,通过列树状图的方法可以写出所有可能性,从而可以得到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所有的可能性为:
∴共有8种等可能情况,其中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有4种,
∴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48=12,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四边形是ABCD是正方形,
∴AD//BC,AB=BC,∠B=90°,
∵AE//CF,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CE=AF=6,
∵BE=2,
∴BC=BE+CE=2+6=8,
∴AB=8,
∵∠B=90°,
∴△ABE的面积=12⋅AB⋅BE=12×8×2=8.
故选:B.
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BC,AB=BC,∠B=90°,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E=AF=6,由此计算AB=BC=8,最后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结论.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7.【答案】4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根据ab=13,得出b=3a,再代入a+ba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ab=13,
∴b=3a,
∴a+ba=a+3aa=4;
故答案为:4.
8.【答案】0
【解析】解:∵x2−2x=0的两根分别为x1和x2,
∴x1x2=0,
故答案为:0.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1x2=0,此题得解.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积等于ca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2 2
【解析】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8,
∴4a=8,即a=2,
∴对角线AC= 2a=2 2.
故答案为:2 2.
由正方形的周长可得正方形的边长,再由对角线等于边长的 2倍,可得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属于简单题目,知道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0.【答案】10
【解析】解:∵∠C=90°,sinA=BCAB=35,BC=6,
∴AB=53BC=53×6=10;
故答案为:10.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正弦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答案】32
【解析】解:∵∠BAC=90°,BC=4,AC=2,
∴AB= BC2−AC2= 42−22=2 3,
∵AD⊥BC,
∴S△ABC=12BC⋅AD=12AB⋅AC,
∴AD=AB⋅ACBC=2 3×24= 3,
∴BD= AB2−AD2= (2 3)2−( 3)2=3,
∵DE//AC,
∴∠DEB=∠BAC=90°,
∴DE⊥AB,
∴S△ABD=12AB⋅ED=12AD⋅BD,
∴ED=AD⋅BDAB= 3×32 3=32,
故答案为:32.
由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面积求出AD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然后由三角形面积求出ED的长即可.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2 2
【解析】解:过点P作PH⊥CD于H点,如图,
在Rt△ADE中,∵∠A=45°,
∴△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 22AD= 22×4=2 2,
∴DP=DE=2 2,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A=45°,CD=AD=4,
∴△P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H=CH,PC= 2CH,
∴DH=4−CH,
在Rt△DPH中,∵DH2+PH2=DP2,
∴(4−CH)2+CH2=(2 2)2,
解得CH=2,
∴PC=2 2.
故答案为:2 2.
过点P作PH⊥CD于H点,如图,利用△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DE=2 2,所以DP=2 2,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D=∠A=45°,CD=AD=4,则△P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H=CH,PC= 2CH,则DH=4−CH,在Rt△DPH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CH)2+CH2=(2 2)2,然后解方程求出CH,从而得到PC的长.
本题看了菱形的性质: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3.【答案】解:(1)x2−4x+3=0,
(x−3)(x−1)=0,
x−3=0或x−1=0,
所以x1=3,x2=1;
(2)若2:3=6:a.
解得a=9,
若2:a=3:6,
解得a=4,
若a:2=3:6,
解得a=1,
综上所述,a的值为1或4或9.
【解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把方程转化为x−3=0或x−1=0,然后解两个一次方程即可;
(2)根据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得到2:3=6:a或2:a=3:6或a:2=3:6,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出对应的a即可.
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一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
14.【答案】解:设2021年中旬至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2.1(1+x)2=18.9,
解得:x1=2=200%,x2=−4(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2021年中旬至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00%.
【解析】设2021年中旬至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为x,利用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2021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1+2021年中旬至2023年中旬该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2,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解:(1)正方形ACBD即为所求;
(2)∠CAB即为所求.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图;
(2)根据网格线的特征及三角函数作图.
本题考查了作图的应用与设计,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和特殊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证明:∵CD平分∠ACB,
∴∠BCD=∠ACD,
∵DE//AC,
∴∠EDC=∠ACD,
∴∠EDC=∠BCD,
∴DE=EC,
∵△DBE∽△ABC,
∴BDAB=DEAC,
∴BDAB=ECAC.
【解析】由CD平分∠ACB,DE//AC,推导出∠EDC=∠BCD,则DE=EC,而△DBE∽△ABC,则BDAB=DEAC,所以BDAB=ECAC.
此题重点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证明DE=EC及△DBE∽△ABC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13 不可能
【解析】解:(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两个2个绿球,
∴随机摸一个球,摸到的是红球的概率为13,摸到的是黄球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13,不可能;
(2)树状图如下:
由上可得,一共有9种等可能事件,其中摸到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的可能性有4种,
∴摸到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的概率为49.
(1)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概率和写出摸到的是黄球是不可能事件;
(2)先画出相应的树状图,然后计算出相应的概率即可.
本题考查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的树状图,求出相应的概率.
18.【答案】解:∵DE⊥BC,
∴∠BED=90°,
∵∠B=30°,
∴BD=2DE=2×2=4,BE= 3DE=2 3,
∵D为AB的中点,
∴AB=2BD=8,
∵∠A=90°,∠B=30°,
∴AC= 33AB=8 33,
∴BC=2AC=16 33,
∴EC=BC−BE=10 33.
【解析】由垂直的定义得到∠BED=90°,由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2DE=2×2=4,BE= 3DE=2 3,AC= 33AB=8 33,BC=2AC=16 33,即可得到EC=BC−BE=10 33.
本题考查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关键是由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2DE,BE= 3DE,AC= 33AB,BC=2AC.
19.【答案】解:(1)∵点B(4,n)在反比例函数y=24x(x>0)的图象上,
∴n=244=6,
∴B(4,6),
∵B(4,6)在一次函数y=34x+m的图象上,
∴34×4+m=6,解得m=3.
(2)由(1)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4x+3,令y=0,则x=−4,
∴A(−4,0),
∵BC⊥x轴,垂足为C.
∴C(4,0),
∴AC=4−(−4)=8.
【解析】(1)将点B(4,n)坐标代入y=24x(x>0)求出n,将B(4,6)代入一次函数y=34x+m求出m即可;
(2)先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4x+3,令y=0,则x=−4,可得点A坐标,再求出点C坐标,继而可得线段AC的长.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代入求值是关键.
20.【答案】解:(1)在△CDB中,
∵∠CBD=70°,∠DCB=45°,
∴∠CDB=180°−∠CBD−∠DCB=65°;
(2)过点A作BD的平行线AF,
∵∠ABD=70°,
∴∠FAB=110°,
∵∠EAB=135°,
∴∠EAF=∠EAB−∠FAB=25°,
分别过点A,E作AM⊥BD于M,EN⊥AF于N,
∵∠EAF=25°,AE=30cm,AB=120cm,∠ABD=70°,
∴EN=sin∠EAN⋅AE=sin25°×30=0.423×30≈1.27cm,
AM=AB⋅sin70°=120×0.94=112.8cm,
∴漫步机的高度为EN+AM=1.27+112.8=114.07≈114.1cm.
【解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求解;
(2)过点A作BD的平行线AF,过点A,E作AM⊥BD于M,EN⊥AF于N,解直角三角形AEN和直角三角形ABM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4 9 16 25
【解析】解:(1)观察图形可知,图1中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3=4(个),
图2中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3+5=9(个),
图3中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3+5+7=16(个);
故答案为:4,9,16;
(2)按此规律摆放下去,第四个图形中共有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数为1+3+5+7+9=25(个);
故答案为:25;
(3)存在最后两个图形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总数为265个的情况;
设最后一个图形是第n个图形,则最后一个图形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3+5+...+2n+1)个,
∴[1+3+5+...+2(n−1)+1]+[1+3+5+...+2n+1]=265,
即n2+(n+1)2=265,
解得n=11或n=−12(舍去),
∴最后一个图形是第11个图形,
∵1+3+5+...+23=144(个),
∴最后一个图形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44个.
(1)观察图形可得答案;
(2)按照(1)中的规律可得答案;
(3)设最后一个图形是第n个图形,则最后一个图形标准小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有(1+3+5+...+2n+1)个,可得[1+3+5+...+2(n−1)+1]+[1+3+5+...+2n+1]=265,即可解得n=11,从而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摆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图形变化的规律.
22.【答案】解:(1)连接DE,AD,
∵CD是直径,
∴∠DAC=∠DEC=90°,
∵CD平分∠ACB,
∴DA=DE,
∵CD=CD,
∴Rt△DEC≌Rt△DAC(HL),
∴CE=AC=8,
∴BE=BC−CE=10−8=2;
(2)∵BD是⊙O的切线,
∴∠BDC=90°,
∵∠BDE+∠CDE=∠DCE+∠CDE=90°,
∴∠BDE=∠DCE,
∵∠BED=∠DEC=90°,
∴△BDE∽△DCE,
∴BEDE=DEEC,
∴DE2=BE⋅EC=2×8=16,
∴DE=AD=4,
∴CD2=DE2+EC2=42+82,
∴⊙O的直CD=4 5,
∴tan∠ACD=ADAC=48=12.
【解析】(1))连接DE,AD,由HL证明Rt△DEC≌Rt△DAC,得到CE=AC,即可求出EB的长;
(2)由△BDE∽△DCE,求出DE的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D的长,由锐角的正切即可求出tan∠ACD的值.
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应用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10° 55°
【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B=90°,
∵将PA逆时针旋转90°得到PM,
∴PA=PB,∠APB=90°,
∴∠PAM=∠M=45°,
∵∠DAP=45°,
∴∠BAE=∠BAD−∠PAM−∠DAP=10°,
∴∠AEB=∠FEM=90°−∠BAE=80°,
∴∠EFM=180°−∠FEM−∠M=55°,
故答案为:10°,55°;
(2)过点M作MQ⊥DC交DC延长线于Q,MN⊥BC于N,则∠Q=∠MNC=∠BNB=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DC=BC,∠D=∠BCD=90°,
∴∠D=∠Q=∠BCQ=∠MNC=∠BNB=90°,∠DAP+∠APD=90°,
∴四边形MNCQ为矩形,
∵将PA逆时针旋转90°得到PM,
∴PA=PB,∠APB=90°,
∴∠APD+∠MPQ=90°,
∴∠DAP=∠MPQ,
∴△ADP≌△PQM(AAS),
∴DP=MQ,AD=PQ,
∵P为CD的中点,
∴PD=PC=12CD=12AD=12PQ,
∴MQ=PC=CQ,
∴四边形MNCO为正方形
∴MN=CN=MQ=12AD=12BC,
∴BN=CN,
∴MN=BN,
∴△B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BM=45°;
(3)存在.
连接A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AD=4,∠ABC=∠BCD=∠D=90°,
由勾股定理可知AF= AB2+BF2,
∴当BF取最小值时,AF有最小值,
而BF=BC−CF,
∴当CF取最大值时,BF有最小值时,
即:当CF取最大值时,AF有最小值,
设DP=x,CF=y,则PC=4−x,
由(2)可知,∠DAP=∠FPC,
∴△ADP∽△PCF,
∴ADPC=DPCF,
∴44−x=xy,
∴y=x(4−x)4=−14x2+x=−14(x−2)2+1,
∴x=2时,y有最大值1,
此时DP=2,CF=1,则BF=3,
∴AF= AB2+BF2= 42+32=5,
即:当DP=2时,AF存在最小值,此时AF取得最小值为5.
(1)由旋转的性质得出PA=PB,∠APB=90°,求出∠ABE和∠AEB的度数,则可得出答案;
(2)过点M作MQ⊥DC交DC延长线于Q,MN⊥BC于N,则∠Q=∠MNC=∠BNB=90°,证明△ADP≌△PQM(AAS),得出DP=MQ,AD=PQ,证出△B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得出答案;
(3)连接AF,设DP=x,CF=y,则PC=4−x,由(2)可知,∠DAP=∠FPC,证明△ADP∽△PCF,得出ADPC=DPCF,求出x=2时,y有最大值1,则可得出答案.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