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的太阳,游记散文,各拉丹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使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为之向往。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马丽华的脚步,一起走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环绕奇山进行一次心灵之旅吧!·导学参考·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各拉丹冬的相关资料,例如雪山、冰塔林的图片及相关介绍等。
1.走近作者。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国家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 》,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背景介绍: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当代作家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了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景色之后,写下了此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裸露( )( ) 黧( )黑蠕( )动 豁( )然骤( )然 眩( )晕蜷( )卧 怜悯( ) 棱( )角 冰凌( )遗憾( )横贯( )
léng líng
zhòu xuàn
rú huò
quán mǐn
hàn guàn
分( )外刀削( )气势磅礴( )( )气喘吁( )吁鲜( )有人迹
fèn xiā
páng bó xū
·导学参考·本节课生字词较多,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上以检测的形式进行复习。
拓展:“分”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削”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鲜”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
3.词义小检测(连连看)。
1.朗读课文,归纳相关内容,完成填空。·学习小助手·通读全文,结合已有文字的相关提示完成填空,第一空是判断体裁,后面两空都是填写本文所写的地点。·导学参考·可以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对于不太恰当的填写,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纠正。
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是一篇 ,按照时间和旅行的进程记叙了作者在 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 的壮美景色和作者在那里的经历。 2.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简要概括各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
·学习小助手·给每段标上序号,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作者的行程和经历,可以分为四部分。·导学参考·可以先让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做出总结。
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作者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以及介绍当地的地貌、海拔、气候条件,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第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第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第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潺潺的流水给作者的旅行带来一丝神圣的色彩。
3.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和句子。·学习小助手·游记组织材料的顺序一般就是游踪顺序,或者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结合课文实际作答。
本文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游 踪 顺 序游踪顺序又叫地点变换顺序(或者空间方位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1)事情发展顺序。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来写。(2)时间顺序。按事情或者表达时间的先后来安排。(3)地点变换顺序、空间方位顺序、游踪顺序。地点变换就是指地点变化。空间方位顺序常用于写一些既有地点变化,又有空间顺序变化的事物。(4)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如按气候阴晴雨雪的情况来写某个地方景色的变化。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由此可知,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雪山的特点:天地间浩浩苍苍,奇美。
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冰窟的?从中可以感受到冰窟怎样的特点?·导学参考·此题相对简单,可以抢答或者指定学生回答,让其他同学纠正或者补充。
作者从人的触觉角度来写冰窟;从中感受到冰窟的特点是温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江之歌》,各拉丹冬雪峰,走进作者,背景链接,字词积累,解释下列词语,多音字,蠕蠕动,嚅嗫嚅,溢漫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完整版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链接,砾石堆,冰塔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