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和实例操作,经历观察、分析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观察推理能力.
2.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不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不等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
一、复习回顾 导入新知
设问1: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共同作答——
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教师选几名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表格(如下),回顾等式的性质.
设问2: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什么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猜想.
猜想 :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性质 1
探究1:用“<”或“>”完成下列两组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1) 5>3,5 + 2_____3 + 2,
5 + (-2)_____3 + (-2),5 + 0_____3 + 0;
(2) -1<3,-1 + 2_____3 + 2,
-1 + (-3)_____3 + (-3),-1 + 0_____3 + 0.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完成填空,随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自己的猜想,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猜想1: 当不等式两边加 (或减) 同一个数(或式子) 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合作交流
问题1:猜想1是否正确,如何验证?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成下列算式.
8 5, 8 + 2 5 + 2, 8 - 2 5 - 2.
-5 -1, -5 + 2 -1 + 2, -5 - 2 -1 - 2.
-5 5, -5 + 2 5 + 2, -5 - 2 5 - 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随后小组讨论填空结果,发现不论是由正数、负数还是一正一负组成的不等式,都满足猜想,由此可见猜想正确.
追问:类似等式性质的符号语言,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式的性质吗?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总结.
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1
当不等式两边加 (或减) 同一个数 (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 a > b,那么 a ± c > b ± c .
例1 用“>”或“<”填空:
(1)已知 a>b,则 a + 3 b + 3;
(2)已知 a<b,则 a - 5 b - 5.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作答,教师总结答案.
练习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1) x+5>-1;
(2) 4x<3x - 5.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选几名学生作答,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教师总结.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2、3
探究2:对于乘除法,不等式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用“<”或“>”完成填空,总结其中的规律.
(1) 6>2,6×5___2×5, 6×(-5)___2×(-5);
(2) -2<3,-2×6___3×6, -2×(-6)___3×(-6).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完成填空,随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自己的猜想,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猜想2: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问题2:猜想2是否正确?如何验证?
填一填
如图所示,托盘天平的右盘放上一质量为 b g 的木块,左盘放上一质量为 a g 的木块,
天平向左倾斜. 用不等号填一填:
1.a b;
2.2a 2b;
3. .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根据可课件共同完成填空.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当不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2
当不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 a>b,c>0,那么 ac>bc (或 > ).
合作验证
把 a>b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a - b 你能发现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作答,教师补充分析.
不等式两边同乘-1,不等号方向改变
不等式两边同乘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3
当不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 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 a>b,c<0,那么 ac<bc (或 < ).
填一填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共同作答.
例2 用“>”或“ b,则 3a 3b ;
(2)已知 a > b,则 -a -b .
(3)已知 a < b,则 - -2 - -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共同作答,并说明判断理由,教师补充分析.
练习2. 设 a>b,用“<”“>”填空并回答是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得来.
(1) a - 3____b - 3;
(2) a÷3____b÷3;
(3) ;
(4)-4a____-4b;
(5) 2a + 3____2b + 3;
(6)(m2 + 1)a____ (m2 + 1)b ( m为常数).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选几名学生作答,其他同学补充分析.
三、当堂练习
1. 已知 a < b,用“>”或“ b,那么 a ± c > b ± c .
不等式的性质2
如果 a>b,c>0,那么 ac>bc (或 > ).
不等式的性质3
如果 a>b,c<0,那么 ac<bc (或 < ).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及运用这三条性质对不等式进行正确变形来解不等式.如果只是直接讲解后进行运用、反复的操练的话,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对数学产生厌烦,所以在这一节课时需要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教授,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培养迁移归纳的思想,学习也更为轻松;同时结合生动的课件,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应用举例,拓展提升,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