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7691/0-17090228498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 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孔的分布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寻找校园内的植物
教师介绍叶片之最
叶的形态为什么是各异的?
学生拍出照片
与植物生长的环境有关
兴趣导入
讲授新课
图片展示水边的植物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 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
为什么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 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或小鳞片状, 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问:不同的叶片的结构相同吗?
教师介绍叶片的内部结构
由于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说说叶片的功能。
活动:1.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 如天竺葵等)
2. 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不要透气。
3. 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4. 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说说蒸腾作用的意义
活动: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呢?
思考:蒸腾作用的水分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
介绍两种检验水的存在:无水氯化钴、无水硫酸铜
活动:1.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2.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地贴在同一张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3.向浸过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滴一滴水,观察到蓝色试纸的颜色变化 。
4.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上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的变化。先变色的是 ,颜色深一些的 。
思考:水分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结构散发出来的呢?
读图:说说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
学生回答:以增加换气的面积
学生回答:减少蒸腾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总结叶片的结构
学生回答: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学生完成活动得出:植物蒸腾作用产生水
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1.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2.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学生活动后回答:大气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学生活动:1.水是从叶的上表皮、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
2.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学生显微镜观察: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通过观察发现下表皮的气孔数目多。
学生读图:根毛吸收→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叶片气孔→叶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一)叶的形态
(二)叶的组成
(三)叶片的结构
(四)叶片功能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优秀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观察和交流,观察与讨论,总结和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日食的成因,日食的类型,月食,月食的成因,月食的类型,日食和月食的差异,日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