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19 天气和气候教案
展开课题
天气和气候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重点
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难点
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清晨,当你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
2、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通过连续一周天气情况的记录,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
【小结】
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3、天气在一定的地区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天气的规律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应对天气灾害对人类活动景响的能力,并及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调整。我们的家乡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回答:天气
回答
思考
让学生直观感知,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气候的探究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区分天气与气候
1、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小结】
(1)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常开放,草木四季常青。
(2)常年炎热: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8 ℃以上,全年皆夏。
(3)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2、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天气
气候
时间
短时间
长时间
规律
一次性出现
周而复始出现
3、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小结】
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1、读图引导
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2、数据比较任务
①从数据来看,哪个地区比较炎热,哪个地区降水更多?
②预测一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几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
3、分析数据,写出你的发现
4、请作出预测,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会出现在几月? (在相应的空格中打“√”)
②今年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在气温计上标出)
【小结】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获得的气候信息,为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因此,利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天气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
三、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1、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
【小结】
2、你还知道哪些说天气和气候的语句?
【提示】
天气: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气候:冬暧夏凉、海南全年皆夏、终年干燥少雨
……
3、用几句话描述你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
四、查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列举适宜该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小结】
(1)雨林气候
①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
②热带雨林的许多乔木高大笔挺,没有分枝。有些树主干基部具有外露土面的板状根。雨林里充满了藤。藤本植物有很好的生态适应,它们可以以本身缠绕而上,或以嫩枝卷绕支持物而上,或依靠卷须,或依靠吸根向上攀登。
③热带雨林气候区动物种类的分化达到高峰,个体数却较少。具有鲜丽的体色,奇怪的外形。美洲主要有,卷尾猴,蛛猴,亚洲有猩猩,长臂猿,眼镜猴,绿孔雀,等。大洋洲有树袋鼠,树袋熊,等。
(2)草原气候
①草原气候属于沙漠气候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其特征是降雨量偏少,以夏季阵性降雨为主,气候干燥,高大的树木无法生长。草原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很高。但全年的日照时间较长,拥有较好的热量条件,适于牧草的生长。
②典型的植物有水瓶树、野牛草、黑麦草、甘草、三叶草 等。
③草原气候下有大象,长颈鹿、角马、羚羊等动物。
(3)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气候特点:常冬无夏,终年严寒。
主要植物:苔藓,地衣……
动物:企鹅、北极熊……
【小资料】3种气候类型一览表
教师寄语:
不同气候类型只能适应不同的动植物的生活,动植物生存以环境为基础,动植物在适应的环境下才能生存。气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因些,我们要善待地球周围的大气圈,维护气候变化相对稳定,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创造重要的生存环境。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昨晚一直在下雨”说的是天气特征。
2.企鹅、北极熊生活在热带气候地区。
3.气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4.“冬暖夏凉”指的是气候特征。
5.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6.气候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
六、拓展提高
【资料】天气、气象、气候
天气是在一定区域、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 (形态与量)、气压、风、云等大气现象的变化。天气大多发生于大气的对 流层内,但更高处的大气现象如急流,以及高山、大面积的水体等地表形态 对天气也有影响。
气象是大气物理状态与物理现象的统称,如冷、热、干、湿、风、雨、 雪、电等。
气候是一个地区由纬度、地形、海拔高度、大气环流等因素相互作用所 形成的气象状态的总体情况。它是某一特定地区长期(从几个月到成百上千 年,但通常是 30年)的大气状况,是构成天气的那些大气因子及其变化的长 期概括。这些大气因子是: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风、云等。
七、作业布置
阅读:蒲福氏风级表
交流自己的理解
比较天气和气候
讨论交流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讨论交流
交流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查阅资料回答
阅读资料
独立完成
阅读资料
课后阅读
以家乡的天气情况入手,引导出气候的概念,强化对四季气候特征的认识。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解决自己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天气和气候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对描述天气和气候语句的辨别,强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别的认识,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体现科学教育学科学用科学的初终。
课堂检测
了解天气、气象和气候三者之间关系
补充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动。 我们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能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使我们认识到要善待地球周围的大气圈,要维护气候变化的相对稳定,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创造重要的生存环境。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10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473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10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a>,共4页。
小学苏教版 (2017)9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 (2017)<a href="/kx/tb_c40047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馨提示,活动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8 石头上的植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47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8 石头上的植物教案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