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解读)
展开【专题说明】
角平分线在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桥梁和纽带,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其“轴承对称功能”衍生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而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相结合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也常在解题中给我们带来帮助,本专题介绍四种常考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A⊥OM于点A,PB⊥ON于点B。
结论:PB=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构造模型,为边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而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在ON上截取OB=OA,连接PB。
结论:△OPB≌△O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图形的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构造对称全等三角形,可以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利用对称性把一些线段或角进行转移,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AP⊥OP于P点,延长AP于点B。
结论:△AOB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构造此模型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也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个模型巧妙地把角平分线和三线合一联系了起来。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Q∥ON,交OM于点Q。
结论:△POQ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为证明结论提供更多的条件,体现了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密切关系。
【典例分析】
【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典例1】(2019秋•江北区期末)如图,D是∠EAF平分线上的一点,若∠ACD+∠ABD=180°,请说明CD=DB的理由.
【变式1-1】(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
求证:∠A+∠C=180°.
【变式1-2】已知,如图,∠A=∠B=90°,M是AB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CM平分∠BCD.(提示:需过点M作CD的垂线段)
【典例2】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求∠CAB和∠CAP的度数.
【变式2】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 )
A.40°B.45°C.50°D.60°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典例3】在△ABC中,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的任意一点,试比较PB+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变式3-1】已知:如图,在△ABC中,∠A=2∠B,CD平分∠ACB,且AC=6,AD=2.求BC的长.
【变式3-2】已知,如图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BC=AB+CD.
【变式3-3】如图,在△ABC中,∠A=100°,∠ABC=40°,BD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D至E,使DE=AD,连接EC
(1)直接写出∠CDE的度数:∠CDE= ;
(2)猜想线段BC与AB+CE的数量关系为 ,并给出证明.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典例4】如图所示,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B=AC,BD平分∠ABC,CE⊥BD,垂足为点E,求证:BD=2CE.
【变式4-2】如图,△ABC中,∠ACB=90°,AC=BC,BD平分∠ABC,AE⊥BD,垂足为E.
(1)求∠EAC的度数;
(2)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变式4-3】如图.在△ABC中,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
【典例5】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
(1)猜想: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如图2,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在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变式5-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若BM+CN=7,则MN的长为( )
A.6B.7C.8D.9
【变式5-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
(1)请判断△BME与△EC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BM+CN=9,求线段MN的长.
【变式5-3】如图,在△ABC,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
【变式5-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E平分∠BAD,BE平分∠ABC,且AE、BE交CD于点E.试说明AD=AB﹣BC的理由.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解读)
【专题说明】
角平分线在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桥梁和纽带,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其“轴承对称功能”衍生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而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相结合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也常在解题中给我们带来帮助,本专题介绍四种常考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A⊥OM于点A,PB⊥ON于点B。
结论:PB=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构造模型,为边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而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在ON上截取OB=OA,连接PB。
结论:△OPB≌△O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图形的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构造对称全等三角形,可以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利用对称性把一些线段或角进行转移,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AP⊥OP于P点,延长AP于点B。
结论:△AOB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构造此模型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也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个模型巧妙地把角平分线和三线合一联系了起来。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Q∥ON,交OM于点Q。
结论:△POQ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为证明结论提供更多的条件,体现了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密切关系。
【典例分析】
【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典例1】(2019秋•江北区期末)如图,D是∠EAF平分线上的一点,若∠ACD+∠ABD=180°,请说明CD=DB的理由.
【解答】解:过点D分别作AE,AF的垂线,交AE于M,交AF于N
则∠CMD=∠BND=90°,
∵AD是∠EAF的平分线,
∴DM=DN,
∵∠ACD+∠ABD=180°,
∠ACD+∠MCD=180°,
∴∠MCD=∠NBD,
在△CDM和△BDN中,
∠CMD=∠BND=90°,
∠MCD=∠NBD,
DM=DN,
∴△CDM≌△BDN,
∴CD=DB.
【变式1-1】(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
求证:∠A+∠C=180°.
【解答】证明:过点D作DE⊥BC于E,过点D作DF⊥AB交BA的延长线于F,
∵BD平分∠ABC,
∴DE=DF,∠DEC=∠F=90°,
在RtCDE和Rt△ADF中,
,
∴Rt△CDE≌Rt△ADF(HL),
∴∠FAD=∠C,
∴∠BAD+∠C=∠BAD+∠FAD=180°.
【变式1-2】已知,如图,∠A=∠B=90°,M是AB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CM平分∠BCD.(提示:需过点M作CD的垂线段)
【解答】证明:作MN⊥CD于N,如图所示:
∵DM平分∠ADC,∠A=90°,MN⊥CD,
∴MA=MN,
∵M是AB的中点,
∴MA=MB,
∴MB=MN,
∵∠B=90°,MN⊥CD,
∴CM是∠BCD的平分线,
即CM平分∠BCD.
【典例2】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求∠CAB和∠CAP的度数.
【解答】解:在△ABC中,∠ACD=∠BAC+∠ABC,
在△PBC中,∠PCD=∠BPC+∠PBC,
∵PB、PC分别是∠ABC和∠ACD的平分线,
∴∠PCD=∠ACD,∠PBC=∠ABC,
∴∠PCD=∠BPC+∠PBC=40°+∠ABC,
∴∠ACD=∠ABC+40°,
∴∠ACD﹣∠ABC=80°,
∴∠BAC=∠ACD﹣∠ABC=80°,
即∠CAB=80°.
作PE⊥BA于E,PF⊥AC于F,PG⊥BC于G,
∵PE⊥BA,PF⊥AC,PE=PF,
∴∠CAP=∠CAE=50°.
【变式2】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 )
A.40°B.45°C.50°D.60°
【解答】解:延长BA,作PN⊥BD,PF⊥BA,PM⊥AC,
设∠PCD=x°,
∵CP平分∠ACD,
∴∠ACP=∠PCD=x°,PM=PN,
∵BP平分∠ABC,
∴∠ABP=∠PBC,PF=PN,
∴PF=PM,
∵∠BPC=40°,
∴∠ABP=∠PBC=∠PCD﹣∠BPC=(x﹣40)°,
∴∠BAC=∠ACD﹣∠ABC=2x°﹣(x°﹣40°)﹣(x°﹣40°)=80°,
∴∠CAF=100°,
在Rt△PFA和Rt△PMA中,
,
∴Rt△PFA≌Rt△PMA(HL),
∴∠FAP=∠PAC=50°.
故选:C.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典例3】在△ABC中,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的任意一点,试比较PB+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PB+PC>AB+AC(2分)
如图,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E=AC,连接EP.(4分)
由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可知∠CAP=∠EAP,
又AP是公共边,AE=AC,
故△ACP≌△AEP(6分)
从而有PC=PE,在△BPE中,PB+PE>BE(7分)
而BE=AB+AE=AB+AC,(8分)
故PB+PE>AB+AC,
所以PB+PC>AB+AC(10分)
【变式3-1】已知:如图,在△ABC中,∠A=2∠B,CD平分∠ACB,且AC=6,AD=2.求BC的长.
【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CE=CA,连接DE,
∵CD平分∠ACB,
∴∠1=∠2,
在△ACD和△ECD中,
∴△ACD≌△ECD(SAS),
∴AD=ED,∠A=∠CED,
∵∠A=2∠B,
∴∠CED=2∠B,
∵∠CED=∠B+∠BDE,
∴∠BDE=∠B,
∴BE=ED,
∵AC=6,AD=2,
∴AD=BE=2,AC=CE=6,
∴BC=BE+CE=2+6=8.
【变式3-2】已知,如图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BC=AB+CD.
【解答】证明: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
∵BD平分∠ABC,
∴∠ABD=∠EBD=∠ABC.
在△ABD和△EBD中,
,
∴△ABD≌△EBD.(SAS)
∴∠BED=∠A=108°,∠ADB=∠EDB.
又∵AB=AC,∠A=108°,∠ACB=∠ABC=×(180°﹣108°)=36°,
∴∠ABD=∠EBD=18°.
∴∠ADB=∠EDB=180°﹣18°﹣108°=54°.
∴∠CDE=180°﹣∠ADB﹣∠EDB=180°﹣54°﹣54°=72°.
∴∠DEC=180°﹣∠DEB=180°﹣108°=72°.
∴∠CDE=∠DEC.
∴CD=CE.
∴BC=BE+EC=AB+CD.
【变式3-3】如图,在△ABC中,∠A=100°,∠ABC=40°,BD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D至E,使DE=AD,连接EC
(1)直接写出∠CDE的度数:∠CDE= ;
(2)猜想线段BC与AB+CE的数量关系为 ,并给出证明.
【解答】解:(1)∵∠ABC=40°,BD平分∠ABC,
∴∠ABD=20°
∴∠ADB=180°﹣∠A﹣∠ABD=60°=∠CDE,
故答案为:60°
(2)BC=AB+CE
理由如下:如图,在BC上截取BF=AB,
∵BD平分∠ABC,
∴∠ABD=∠CBD,且BD=BD,AB=BF,
∴△ABD≌△FBD(SAS)
∴AD=DF,∠ADB=∠BDF=60°
∴∠FDC=180°﹣∠ADB﹣∠BDF=60°=∠EDC,且DE=DF,CD=CD
∴△CDF≌△CDE(SAS)
∴CE=CF,
∴BC=BF+CF=AB+CE
故答案为:BC=AB+CE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典例4】如图所示,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B=AC,BD平分∠ABC,CE⊥BD,垂足为点E,求证:BD=2CE.
【解答】证明:如图所示,延长BA,CE交于点F,
∵∠ABD+∠ADB=90°,∠CDE+∠ACF=90°,
∴∠ABD=∠ACF,
又∵AB=AC,
在Rt△ABD和Rt△ACF中,
,
∴Rt△ABD≌Rt△ACF(ASA),
∴BD=CF,
在Rt△FBE和Rt△CBE中,
∵BD平分∠ABC,
∴∠FBE=∠CBE,
在Rt△FBE和Rt△CBE中,
,
∴Rt△FBE≌Rt△CBE(ASA),
∴EF=EC,
∴CF=2CE,
∴BD=2CE.
【变式4-2】如图,△ABC中,∠ACB=90°,AC=BC,BD平分∠ABC,AE⊥BD,垂足为E.
(1)求∠EAC的度数;
(2)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解答】解:(1)∵∠ACB=90°,AC=BC,
∴∠CAB=∠CBA=45°,
∵BD平分∠ABC,
∴∠ABD=∠CBD=22.5°,
∵AE⊥BD,
∴∠E=∠C=90°,
∵∠ADB=∠E+∠EAC=∠C+∠CBD,
∴∠EAC=∠CBD=22.5°;
(2)BD=2AE,理由如下:延长AE、BC交于点F,
∵∠AED=∠ACB=90°,∠EDA=∠CDB,
∴∠FAC=∠DBC,
在△AFC与DBC中,
,
∴△AFC≌△DBC(ASA),
∴AF=BD,
在△ABE与△FBE中,
,
∴△ABE≌△FBE(ASA),
∴AE=EF,
∴BD=AF=2AE,
【变式4-3】如图.在△ABC中,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解答】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
∵BE是角平分线,AD⊥BE,
∴△ABF是等腰三角形,且∠2=∠AFB,
又∵∠AFB=∠1+∠C,
∴∠2=∠1+∠C.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
【典例5】如图1,△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
(1)猜想: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如图2,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在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解:(1)EF与BE、CF之间的关系为:EF=BE+CF.理由:
∵BO是∠ABC的平分线,
∴∠EBO=∠CBO.
∵EF∥BC,
∴∠EOB=∠OBC.
∴∠EBO=∠EOB.
∴BE=EO.
同理:CF=FO.
∴EF=OE+OF=BE+CF.
(2)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即EF=BE+CF.理由:
∵BO是∠ABC的平分线,
∴∠EBO=∠CBO.
∵EF∥BC,
∴∠EOB=∠OBC.
∴∠EBO=∠EOB.
∴BE=EO.
同理:CF=FO.
∴EF=OE+OF=BE+CF.
∴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
(3)图中还存在等腰三角形△BEO和△CFO,此时EF=BE﹣CF,理由:
∵BO是∠ABC的平分线,
∴∠EBO=∠CBO.
∵EF∥BC,
∴∠EOB=∠OBC.
∴∠EBO=∠EOB.
∴BE=EO.
∴△BEO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可证△CFO是等腰三角形,
∵BE=EO,OF=FC
∴BE=EF+FO=EF+CF,
∴EF=BE﹣CF.
【变式5-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若BM+CN=7,则MN的长为( )
A.6B.7C.8D.9
【解答】解:∵∠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MBE=∠EBC,∠ECN=∠ECB,
∵MN∥BC,
∴∠EBC=∠MEB,∠NEC=∠ECB,
∴∠MBE=∠MEB,∠NEC=∠ECN,
∴BM=ME,EN=CN,
∴MN=ME+EN,
即MN=BM+CN,
∵BM+CN=7,
∴MN=7,
故选:B.
【变式5-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
(1)请判断△BME与△EC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BM+CN=9,求线段MN的长.
【解答】解:(1)△BME与△ECN都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MBE=∠EBC,∠ECN=∠ECB,
∵MN∥BC,
∴∠EBC=∠MEB,∠NEC=∠ECB,
∴∠MBE=∠MEB,∠NEC=∠ECN,
∴BM=ME,EN=CN,
∴△BME与△ECN都是等腰三角形;
(2)∵MN=ME+EN,BM=ME,EN=CN,
∴MN=BM+CN.
∵BM+CN=9,
∴MN=9.
【变式5-3】如图,在△ABC,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
【解答】解:过E作AC的平行线于AD延长线交于G点,
∵EG∥AC,
∴∠DEG=∠C,
在△DEG和△DCA中,
,
∴△DEG≌△DCA(ASA),
∴EG=EF,∠G=∠CAD,又EF=AC
故EG=AC
∵AD平分∠BAC,
∴∠BAD=∠CAD,
∵EG=EF,
∴∠G=∠EFD,
∴∠EFD=∠BAD,
∴EF∥AB.
【变式5-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E平分∠BAD,BE平分∠ABC,且AE、BE交CD于点E.试说明AD=AB﹣BC的理由.
【解答】证明:在AB上找到F使得AF=AD,
∵AE平分∠BAD,
∴∠EAD=∠EAF,
∵在△AEF和△AED中,,
∴△AEF≌△AED,(SAS)
∴AF=AD,∠AFE=∠D,
∵AD∥BC,
∴∠D+∠C=180°,
∵∠AFE+∠BFE=180°
∴∠C=∠BFE,
∵BE平分∠BAD,
∴∠FBE=∠C,
∵在△BEC和△BEF中,,
∴△BEC≌△BEF,(AAS)
∴BF=BC,
∵AB=AF+BF,
∴AB=AD+BC,即AD=AB﹣BC.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材料,阅读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备战中考数学《重难点解读•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备战中考数学《重难点解读•专项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专题01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备战中考数学《重难点解读•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备战中考数学《重难点解读•专项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01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