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6356/0-17086606699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6356/0-17086606700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6356/0-17086606700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共8页。
第四单元 综合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底,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B.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懊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yān)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juè)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D.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wǎn)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景)B.菌中之王是鸡纵,味道鲜浓,无可方比。(比较,比得上)C.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高耸在天空中)D.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俯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而是奋起反击。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4.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A.拟人 比喻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问C.比喻 拟人 拟人 设问 D.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删去“至少”)B.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前加“是否”)。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太空开发研究。(“毅然”和“决定”位置对调)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把“扩大”改为“提高”)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碧溪河从村前流过。②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③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④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⑤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A.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⑤③④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内阅读背影(节选)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8.这两段写父亲送别我的情景,其中写了父亲的以下行为:( )→讲价钱→拣定椅子→( )→嘱托茶房→( )→( )→告别离去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A.弯 吊 缩 拉 B.俯 攀 勾 搀C.探 攀 缩 搀 D.伏 吊 勾 扶10.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扑扑身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C.“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11.“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请进行简要分析。12.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二、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关,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⑧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13.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14.结合文章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叫座”的含义。15.闻先生上课,“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作者为什么要交待这些16.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一、非连续性文本读。【材料一】南通风筝博物馆坐落在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全馆展区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厚重的风筝文化;第二展厅,巨大的风筝贡献;第三展厅,精彩的风筝世界;第四展厅,独特的南通板鹞。除此之外还设有风筝制作室、影视厅。馆中藏有来自民间演奏“空中交响乐”的各种器乐:“嗡声”“啜子”“哨子”“葫龙”等,种类齐全。还收藏着展示传统文化的数十种风筝画品,以及风筝制作器材、工具等,实物、照片、文字俱全。【材料二】①“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见鸣唱的“纸鸢”才叫“风筝”。②近代以来,人们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往往就是指南通的板鹞风筝。南通板鹞具有轻风能上天、强风不掉地、一飞冲天的动态美,独特的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美,介于年画、工笔画、壁画、唐卡之间的绘画美,得风而鸣、随风而歌的音律美四大艺术特色。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形成了它在风筝类别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③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南通板鹞风筝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这样的风筝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南通板鹞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放飞时风力鼓荡百哨齐鸣,声线似古筝奏响天籁。④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寄托人们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如“福寿双全”“花开富贵”“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⑤南通临黄海,渔业资源丰富,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天气预测是头等大事,关乎渔民的生命安全。从前每逢出海前夕,渔民将风筝放上高空,可以据鹞尾的摆动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气流方位的变化,以此作为获取气候变化情况的一个参考依据。渔民们还放一种六角形风筝,在风筝上绑上小旗,风筝放上天空后,可以从小旗的飘动情况来判断风向和风力,这种风筝称作“顺风旗”,有顺遂平安之意。⑥南通板鹞源自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内心情感物化的体现。在小小的风筝中,凝结的是人们的精神祈盼、审美习惯和艺术品位。风筝高高飞上天,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承载的是浓郁的乡土情怀,难忘的童年记忆,还有人们在千百年间传承的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3月2日,有删改)【材料三】①《红楼梦》第七十回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当紫鹃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时,林黛玉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否则就会沾上晦气。②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抬头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古人对此也有认识,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朝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选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3月23日,有删改)南通风筝博物馆举办“传承非遗,筝鸣蓝天”专题展览,你作为江海志愿者积极参与。17.在第四展厅,你向参观者介绍南通板鹞的特点。18.你来到“风筝制作室”,参与互动。(1)你的同学融融希望制作的风筝能参加“筝迎新年”作品展。下面三种图案中,你推荐了最合适的一种给他,并告知了理由。ABC(2)融融跟他爸爸说:“爸爸,学校建议参观展览的同学,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回去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一起放风筝呢。”爸爸说:“这是你们孩子的娱乐活动,你们放就好。”你听见后,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就放风筝的益处作现场宣传。19.假如南通风筝博物馆准备增设第五展厅。阅读三则材料,仿照材料一中的展厅名称给第五展厅命名,并就展览内容提出具体建议。二、综合运用。20.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是《白杨礼赞》一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选取你周围的一种自然景物,仿照本文的象征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三、写作。21.按要求作文指南针,是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同学、朋友、老师、父母等,他们会在我们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定时,给予我们方向的指引。请以“你是我的指南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②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