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一)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我怎能将当时在海底下散步的印象写出来呢?像这类神奇的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就是画笔也不能将海水中的特殊景象描绘出来,语言文字就更不可能了。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rén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分( )量 差( )不多 杏rén( )
(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摇来晃去”相同的一项是( )
A.热爱祖国B.大家唱歌C.改革开放D.完全相信
(3)文中提到的“笔”是文房四宝之一,下列选项中不是文房四宝的一项是( )
A.书B.墨C.纸D.砚
(4)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人名)。反对 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 、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二、综合性学习
拓展阅读
材料一:中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以数据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工作成就: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68%的国民掌握了汉语拼音。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6类47种,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59种;国家汉办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世界各地有近2万所中文学校,面向华侨华人传授中文;国家帮助15个少数民族创制或改进了文字方案,颁布实施了10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截至2016年,我国制定颁布的专门针对语言文字问题或包含语言文字法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 200项。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
材料三:
一级(标准的普通话)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失误较多。方言语调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三级(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材料四:
《纲要》中指出目前的重点工作为:一、推广普及;二、基础建设;三、督查服务;四、能力提升;五、科学保护;六、文化传承。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2.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至少列出两点)
3.分析材料二,归纳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4.下列内容符合上述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达到96%。
B.国家帮助15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方案。
C.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普通话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要求为二级甲等及以上。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体现了《纲要》中的第六点——文化传承。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我国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发展。(至少列出两点)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运用了对偶的修辞,读起来朗朗上口。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7.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8.“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9.“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11.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时候,每天要走很长的路上学。傍晚放学时,街灯未亮,天幕像被戳了一个窟窿,浑浑浊浊的暮色悠悠忽忽地掉了出来。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慢腾腾地走着,眼前的路,忽然变得很长,长得无止境。我低着头,拖着宛如上了脚镣的腿,走啊走。突然,我闻到空气里飘来的一股香味,抬眼处,街灯已亮,浓汤飘香。啊,家近在眼前,我的心情立刻亢奋了。
②父亲是广东人,广东人特别喜欢喝汤,因为他们相信,煲得久、熬得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因此,煲汤便成了我家的日常作业。一个人在生活中纵使拼得焦头烂额,一回到家,只要能喝上一碗好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得到了弥补,五脏六腑也美美地得到了滋补。
③曾经,母亲用炭炉煲汤。朱褐色的圆肚瓦锅,稳稳地坐在小小的炭炉上,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母亲坐在小凳子上,拿着蒲葵扇,耐心地扇。那炭,愈烧愈红,愈红愈旺,有时烟灰飞出来,便沾了母亲一头一脸。可是,好整洁的母亲,竟然一点儿也不嫌脏。她的心思,全都缠在那一锅好汤里。A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溢出来的。初而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好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笛声清越悠扬,但又带着些许隐晦的神秘感。渐渐地,笛子声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锣鼓的喧闹声,大鸣大放。那种香味,浓郁醇厚,非常跋扈、嚣张,带有很强的侵略性。
④母亲把瓦锅小心翼翼地捧到桌子上,瓦盖一掀,一阵一阵白白的烟雾,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万分地扑了过来。母亲常说:“水,原是没生命的,煮成汤后,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灵魂。”因此,我们是以近乎虔诚的心,一口一口地捧喝手里那一碗汤的。我们相信,汤喝下肚,便能像魔术豌豆一般飞快地向上蹿长。也许,有一天,当碰上成人世界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又会后悔童年喝汤太多,长得太快吧。
⑤母亲熬煮的汤,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绿幽幽像液状森林的,是西洋菜蜜枣猪肺汤;红艳艳像液体宝石的,是莲藕鸡爪花生汤;红白分明像调色板的,是番茄萝卜牛肉汤;温柔敦厚暖心暖肺的,是老黄瓜红枣八爪鱼汤;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是党参枸杞龙眼炖鸡汤;风采迷人腴香诱人的,是冬瓜火腿干贝汤……我们兄弟姐妹就在一锅锅好汤的滋润下,慢慢地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后,我们也欢欢喜喜地为各自的孩子炖汤。
⑥汤的文化,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了。
⑦我的丈夫是琼州人,婆母的汤,和我家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婆母会把碎肉镶在鱼鳔里,和海参冬菇一起煮,这样的汤,在我来看,实在是豪华得近乎奢侈了。婆母最拿手的,是熬煮高汤。几只老母鸡,去皮、去油,加上几个大洋葱,慢火在瓦锅里浮浮沉沉三四个小时,之后,将所有的杂质过滤掉,那一锅澄清明净的汤,甘美鲜甜,达于极致,是天下之最。婆母把它搁在冰箱,煮粥、炒菜,都用它。我家孩子常吵着要吃奶奶熬的那种白白的粥,他不知道,那粥其实是用千锤百炼的高汤熬成的。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功夫盖世,我想,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吧!
⑧有一个时期,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食材一股脑儿地丢进去,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物”,试想,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这不正是“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吗?想到不必像母亲那样蓬头垢面,心里对现代科技充满了感谢。
⑨然而,我错了。
⑩B在慢锅里“自生自灭”的汤和水,并没有“患难与共”地融合在一起,反之,两者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地保持着距离。当机立断,弃用慢锅。然而,我又没耐心和那灰烬四飞的炭炉耳鬓厮磨,就改用中庸的煤气炉。把汤放进瓦钵里,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地熬上三四个小时,其间不时去看看、搅搅,那一钵汤,充分地感受到煮汤人的诚意,总会“投桃报李”地显示出一个汤的样子和味道。
⑪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却又具有鱼翅所没有的清甜,十分可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⑫女儿负笈①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漫应②着:“好,明天就快邮寄出。”过了几个月后,她又在电子邮件里写道:“妈,春天都来了,我苦等这么久,怎么您的汤还没寄到?”
⑬我以汤的味道去装饰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依然是一根细细长长、坚坚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注:①负笈原指背着书箱,形容读书之多,这里指游学外地。②漫应:随便答应。
1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写相关的内容。
童年时 ;
成家后 ;
后来“我”用煤气炉煮的汤让远在国外的女儿想念不已。
13.结合上下文,从文中画线的A和B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4.请从“家的味道”和“浓香的汤”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五、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
【乙】
①《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②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唐人李渤始访其遗踪③,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④,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舟行至临汝。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⑤,可坐百人,空中⑥而多窍⑦,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⑧之声,如乐作焉。笑叹曰“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⑨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⑩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有删改)
【注释】彭蠡:鄱阳湖的别称。鼓:振动。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中流:水流的中心。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殆:大概。陋者:浅陋的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棹数小舟( ) (2)不亦颠乎?( )
(3) 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 ) (4) 是说也,人常疑之( )
17.翻译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18.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寺僧只考虑石兽和泥沙的关系,未考虑水流;讲学家只考虑水流未考虑石兽和泥沙的关系,所以找不到石兽。
B.【甲】文语言简洁,如第段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取三个短句,将寺僧沿河打捞石兽这一件事交代清楚。
C.【乙】文引用《水经》中的句子,交代了石钟山的所在地,点出石钟山,引出下文。
D.【乙】文作者指出,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受人怀疑的原因是他的记述过于简略;而唐人李渤是没有进行细致考察就妄下定论。
19.【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用是什么?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0.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公大笑乐B.徐以杓酌油沥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但手熟尔 但微颔之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正确翻译是( )
A.(卖油翁)于是(对陈尧咨)说:我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手熟罢了。
B.(卖油翁)因此(对陈尧咨)说:我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手熟罢了。
C.(卖油翁)于是(对陈尧咨)说:我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熟悉倒油而已。
D.(卖油翁)因此(对陈尧咨)说:我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熟悉倒油而已。
22.下面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之”说明陈康肃公内心承认了卖油翁的手艺高超,熟能生巧。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从正面表现了卖油翁的技艺高超。
C.本文中卖油翁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谦虚的心态。
D.陈康肃公的经历反映了“轻视他人必然导致失败”的道理。
七、名著阅读
23.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语段
题目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老头子又落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
(1)(辨识人物)“老头子”是谁?
他在这里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
她又往前走了两步,脸上忽然红起来,露出几个白牙,可是话没能说出。她的生活使她不能不忘掉羞耻,可是遇到正经事,她还是个有真心的女人:女子的心在羞耻上运用着一大半。“我想……”她只说出这么点来。她心中的话很多;脸一红,它们全忽然的跑散,再也想不起来。……“我没法子!”她自言自语的说了这么句,这一句总结了她一切的困难,并且含着无限的希望---假如祥子愿意娶她,她便有了办法。
(2)(勾连情节)请结合全书,说说祥子此时拒绝小福子的原因有哪些:
已经坐起来,又急忙的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3)(圈点批注)写出你对这五个“不”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 fèn chà 仁
(2)C
(3)A
(4) 儒勒·凡尔纳 殖民压迫 战士 科学
2.①颁布实施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②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3.①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次逐年增长且增长迅速;②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二甲和二乙的人数占大部分;③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D 5.①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②做好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投入。
6.C 7.A 8.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和他身体极差的情状,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10.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1.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
12. 示例:童年时,“我”对母亲用炭炉煲的汤极为喜爱痴迷。 成家后,“我”对婆母煮的“白粥”极为推崇赞美。 13.示例: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煮的汤的香味渐浓的过程,采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汤的香味的浓郁醇厚吸引人的特点,表达了对母亲手艺的赞叹和对家的依恋。
B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锅里的汤和水比喻成君子之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者有距离,不能融合的特点,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不用炭炉煮汤的原因,通过汤具的选择表达了“我”认真做汤的态度对家的重视。 14.示例:选择“家的味道”作为本文的题目,本文写了我的母亲煮汤滋养了一家人,我的婆母煮汤受到了孩子的喜爱,得到了“我”的称颂,“我”精心煮汤使得孩子身在国外惦念不已,文章明着写汤,实际表现的是人们对家的喜爱留恋和惦念,本文以“家的味道”为题,点明了文章主旨。
选择“浓香的汤”作为本文的题目,本文以“汤”为线索贯穿全文,“我”母亲、“我”的婆母和“我”都是煮汤的高手,以一手好汤滋养了家人,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本文以“浓香的汤”为题,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15.学会忘记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当遇上了无可逆转的败况与不幸的厄运时,我们又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选择愁眉深琐,郁郁寡欢;还是学会忘记,对之一笑而过,进而蓄势待发呢?答案显然是后者。只有学会忘记,我们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有些时候,要自己刻意忘记一些东西比刻意记住一些东西要难得多。但是,我们也不能以为这样而放弃忘记。相反,我们要试着忘记,学会忘记。蓦然回首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一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受的屈辱够深了吧!所受的痛苦够大了吧!在他尚未由一个地位卑微,还受了宫刑的小小掌史文官变成流芳千古的历史巨匠之前,他又是怎样独自承受皮肉的煎熬,怎样苦苦坚持他的心志的呢?答案是:忘记.试想一下,司马迁在受刑之后哪有不遭白眼,哪有不遭唾弃.但是司马迁忘记身体上的痛苦,忘记心灵上的创伤,忘记周遭的蜚言谤议,终于成就了一代历史宝鉴《史记》.由此观之,学会忘记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它甚至能够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是司马迁的毅然忘记,又何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呢?
诚然,忘记,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某些时候,忘记,又显得十分的必要.不会忘记的人只会把自己逼上四面楚歌的境地。回溯三国的铁马金戈,关云长的义释曹孟德就奠定了刘备不能恢复汉室的失败之基。这就是因为关云长的不会忘记,他不能忘记自己的信义,不能忘记曹操当日五关斩将的恩义。面对着今日的敌人,昔日的恩人,义重如山的关羽一发心中不忍,放虎归山.纵使蜀军气势如虹,纵使曹操兵败如山倒,但曹操仍因关羽的“不忘记”而败走华容,苟且存活.正是由于关羽的“不忘记”也断送了蜀军的大好势头,葬送了刘备的兴复之梦。真是:“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可悲啊!这如何不使有志之士扼腕悲叹,如何不引起后人之哀,后人之鉴呢?
历史总会给人予深刻的警示,由司马迁、关羽这两面镜子,折射出学会忘记的闪光之处:遇上厄运,遇上不幸,何不忘记.不会忘记,只会令你“山重水复疑无路”;学会忘记,才可使你“柳暗花明又一村”。
16. 划 颠倒、错误 靠近 这 17.(1)你们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郦道元所看到的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的不详细。 18.A 19.内容上:用反问引出作者的观点,启发读者的思考;点明中心。结构上:引出下文。
20.B 21.A 22.A
23. 刘四爷 自私自利;阴险狡猾;精明果断。 ①小福子有个酒鬼爸爸,性格暴躁,经常跟小福子要钱。②小福子有两个弟弟,需要抚养。③小福子家太穷,祥子负担不起。④虎妞刚死,祥子也没有心情考虑个人的事情。 体现祥子善良、诚实的品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二十),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