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369696/0-1708440341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369696/0-17084403413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共4页。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读句子,写词语。天刚刚 pò xiǎo( ),勤劳的农民伯伯就已经开始 yún tián( )了,cǎi sāng( )的姑娘也开始忙碌起来。二、选一选。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供耕织(gōng) 绩麻(jì) B.依傍(bàng) 寒漪(yī)C.稚子(zhì) 银钲(zhèng) D.玉磬(qìng)水满陂(pō)2.选字组词。 晓 浇 烧 绕 饶 挠富( ) 围( ) 通( )( )头 燃( ) ( )花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B.稚子金盆脱晓冰(知道)C.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D.短笛无腔信口吹(曲调)4.从人体感知事物的角度,下列诗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诗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B.山衔落日浸寒漪C.牧童归去横牛背D.短笛无腔信口吹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两句诗是从( )觉的角度来描写的,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孩童们 的情景。(2)从第一句诗中我看到了( )的画面,孩童的心情是( )的;从第二句诗中我看到了( )的画面,孩童的心情是( )的。(填序号)A.冰块碎裂 B.孩童敲冰C.懊恼 D.得意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有人说这两句妙在未写“趣”字,但却充满“趣味”。下列哪个词不符合这一说法?( )A.归去B.横牛背C.无腔D.信口吹(2)读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写一写,体会其中的乐趣。 四、请根据三首古诗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五、对比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宋]范成大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①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②,催唤山童③为解围。【注释】①无端:无缘无故。②窘:困窘。③山童:此处指山里的孩童。1.朗读第一首诗并回答问题。(1)“儿女”指的是 。男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女人们 ,“ ”和“ ”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字说明了农民的辛劳。(2)读了这首诗后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2.读第二首诗,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人“催唤山童为解围”的原因?( )A.无端妨碍小虫飞 B.静看檐蛛结网低 C.蜻蜓倒挂蜂儿窘3.比较两首古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古诗描写的季节是夏季,第二首古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季。B.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农村夏日繁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第二首古诗写的是诗人看到一张蜘蛛网粘住昆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C.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一个侧重写人物活动,一个侧重写动物。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情感。六、(拓展)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最适合题在图上的诗句是(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B.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C.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2.这幅画可以命名为“ ”。 参考答案一、破晓 耘田 采桑二、1、B2、富饶 围绕 通晓 挠头 燃烧 浇花3、B4、D三、1、(1)听 比喻 敲冰玩耍、自得其乐(2)B D A C 2、(1)A (2)示例: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腔调四、五、1、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夜晚在家里把麻搓成线昼 夜孩子们还不懂得抖田站似的事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习种瓜。2、B3、D六、1、A 2、小儿垂钓图古诗时间人物事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古诗时间人物事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初夏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寒冬早晨稚子弄冰《村晚》夕阳西下牧童横牛背、吹短笛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读句子,写词语。天刚刚 pò xiǎo( ),勤劳的农民伯伯就已经开始 yún tián( )了,cǎi sāng( )的姑娘也开始忙碌起来。二、选一选。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供耕织(gōng) 绩麻(jì) B.依傍(bàng) 寒漪(yī)C.稚子(zhì) 银钲(zhèng) D.玉磬(qìng)水满陂(pō)2.选字组词。 晓 浇 烧 绕 饶 挠富( ) 围( ) 通( )( )头 燃( ) ( )花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B.稚子金盆脱晓冰(知道)C.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D.短笛无腔信口吹(曲调)4.从人体感知事物的角度,下列诗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诗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B.山衔落日浸寒漪C.牧童归去横牛背D.短笛无腔信口吹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两句诗是从( )觉的角度来描写的,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孩童们 的情景。(2)从第一句诗中我看到了( )的画面,孩童的心情是( )的;从第二句诗中我看到了( )的画面,孩童的心情是( )的。(填序号)A.冰块碎裂 B.孩童敲冰C.懊恼 D.得意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有人说这两句妙在未写“趣”字,但却充满“趣味”。下列哪个词不符合这一说法?( )A.归去B.横牛背C.无腔D.信口吹(2)读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写一写,体会其中的乐趣。 四、请根据三首古诗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五、对比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宋]范成大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①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②,催唤山童③为解围。【注释】①无端:无缘无故。②窘:困窘。③山童:此处指山里的孩童。1.朗读第一首诗并回答问题。(1)“儿女”指的是 。男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女人们 ,“ ”和“ ”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字说明了农民的辛劳。(2)读了这首诗后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2.读第二首诗,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人“催唤山童为解围”的原因?( )A.无端妨碍小虫飞 B.静看檐蛛结网低 C.蜻蜓倒挂蜂儿窘3.比较两首古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古诗描写的季节是夏季,第二首古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季。B.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农村夏日繁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第二首古诗写的是诗人看到一张蜘蛛网粘住昆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C.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一个侧重写人物活动,一个侧重写动物。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情感。六、(拓展)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最适合题在图上的诗句是(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B.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C.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2.这幅画可以命名为“ ”。 参考答案一、破晓 耘田 采桑二、1、B2、富饶 围绕 通晓 挠头 燃烧 浇花3、B4、D三、1、(1)听 比喻 敲冰玩耍、自得其乐(2)B D A C 2、(1)A (2)示例: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腔调四、五、1、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夜晚在家里把麻搓成线昼 夜孩子们还不懂得抖田站似的事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习种瓜。2、B3、D六、1、A 2、小儿垂钓图古诗时间人物事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古诗时间人物事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初夏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寒冬早晨稚子弄冰《村晚》夕阳西下牧童横牛背、吹短笛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