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展开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去哪游过山玩过水,感受心情如何?生畅谈
过渡:今天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好天气,我们就跟随宋朝诗人曾几一起游浙江省的三衢山吧!
2.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3、了解诗人
曾几是何许人也?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著有《茶山集》。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茶山集》中。
任务一:初读古诗,质疑探究
1.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
4. 小组汇报学会了那个词语或哪句诗。
(1)梅子黄时日日晴
①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小结: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2)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②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③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小结:诗人乘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尽头而诗人游玩的兴致却正浓,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一个“却”字,说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3)指导朗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齐读。)
过渡: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但)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②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③黄鹂:黄莺。
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有声有色 静中有动)
(5)指导朗读:后两句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
齐读整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感受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任务二:实践运用(背诵 书写 作业)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景,却处处锲入感情,背诵古诗。
完成作业:诗配画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衢道中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衢道中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绝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绝句教案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