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1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2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3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4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5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6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7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8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图谱,明清科举简表,真题研析规律探寻,考题分析,实践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综述】理解文史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新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不仅决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2.回教材细落实。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的文史常识。3、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课外的文史常识,并检验自己掌握的文史常识的准确性。基础抓落实。4.多阅读重能力。文言文阅读基本功培养在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同时对文言实词、虚词、固定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化常识等知识点,在记忆的基础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总结规律。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
    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例: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例: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例: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例:2023年新课标Ⅰ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出题角度。
    角度一: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角度二: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角度三: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角度四:考查词义的历史演变,重视古今词义比较。
    D项“诬说”,不仅考了文中意思,还把它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做了比较,“诬说”在文中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现在是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两者并不一样。
    角度五:考查古文化常识,要有大量的积累和对文意的理解才能判断。
    2021年新高考Ⅰ卷: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不仅考察了古文化常识,还定位到原文解释。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2题,从2021年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到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词语考查,也涉及一定的文化常识。或直接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如2023新课标Ⅱ卷-11B考查“金”和“刁斗”的常识;2023乙卷Ⅱ-2C考查“血食”的常识。或考查文言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如2022新课标Ⅱ卷-11C考查“尊重”一词的古今意义。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如2023新课标Ⅱ卷-11D将材料“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中的“果”字,与教材《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字的含义加以比较。考题以课本为基础,更加注重知识迁移,有意识地加大对教材的考查力度,这提醒我们复习备考要加强对教材文言文知识的掌握。
    (2021·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2021·新高考Ⅱ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原文为“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这里“将”是“率领”的意思,那么“部曲”应该是指“军队”,因此也就是前者。
    (2021·全国甲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 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 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2021·全国乙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即达到。抵极刑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也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2022·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2022·新课标Ⅱ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光武帝说“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吴汉比较令人满意。
    (2023·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2023·新课标Ⅱ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金”指“钲”,古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煮饭,夜间敲击巡逻防卫。
    寒声一夜传刁斗《燕歌行》,书下注释有
    “不可以不劝爱人”是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
    《劝学》中“劝”的意思
    (2023·全国甲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 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 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 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2023·全国乙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B. 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 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 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穷冬,寒冬、隆冬。《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穷秋,深秋。
    逆旅,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逆,迎接。旅,旅人。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设错类型】
    1.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混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其对应名第,迷惑考生。2.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部门或官职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3.打乱典籍对应搭配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
    4.弄错祭祀等级标准考查祭祀仪礼时,弄错天子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或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张冠李戴。6.古今地名识别不清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7.混淆官职任免词语将涉及官职任免的文言词汇混淆,如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
    从2021-2023年命题方式看,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的考查,并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加点的词语与前后文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在课内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紧扣语境,合理推断。
      1.关联教材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和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语句呈现的相关背景、句意等来判断。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11-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可联系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进行印证。2023年新高考Ⅱ卷11-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可联系教材《燕歌行》中“寒声一夜传刁斗”和书中注释。
      2.巧于归类联想  由一点展开相似或相反的相关联想。比如记科举制度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汉代实行察举征辟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朝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像这样把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归纳整理,方便记忆。
      3.剖析词语推断  做此类题目,可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正误。如“黜陟”解释为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可知,“黜”应指降职,联系“陟罚臧否”一词可知,“陟”应指升职。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表述错误
    这种错误现象在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同时需要靠知识积累来应对。表述错误往往直接改变加点词语的含义,或是在补充说明的部分设置误区。如果考生基础扎实、文史常识积累丰富且较为全面,那么在解决这类题时往往得心应手;如果基础较为薄弱,则很难选出错误选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例:2023年全国乙卷
    A 选项: 穷,困窘,窘急②。“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月序》)中的“穷”是“终端,终极”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A选项表述错误。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鱼目混珠
    这是一种在历年考题中很常见的设置陷阱的方法,出题人在解说词语时,往往用同类或相似事物代替词语正确释义中的一个或几个事物。
    例:2019年全国Ⅲ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C选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形近替换
    形近替换是文化常识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陷阱设置。出题人会利用词汇的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等特点来设置陷阱,一般有两种典型做法,第一种是以今义带入古义,即用现代汉语思维去解释古代汉语词汇;第二种是想当然地做出一些论断,往往忽略了其内涵和文化背景。这种错误选项似是而非,难以分辨,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结合原文,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重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例:2019年全国Ⅱ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匀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B选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表述与之不符,故错误。选项后半部分“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则属于迷惑成分,因为商汤、周武王、孙武三人都符合这一陈述,考生在做出判断时应多加注意,切勿主次不分。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混淆感情色彩
    混淆感情色彩是文化常识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陷阱设置。混淆感情色彩具体体现为将中性义与褒义、贬义进行互换。这种改变往往是不易察觉的,考生在作答时应子细审题,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在古代,“践阼”和“登基”往往是指经正常程序登上帝位,属于中性词语;而通过武力或威逼夺权的行为,不能被以以忠孝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念接受,所以在描述这种行为时,古人往往会用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记载,比如“篡位”“僭位”等。
    从2023年高考题看“文言词语题”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看,该题考查“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相关内容解说,说明可以对词语进行多方面的解说,不一定围囿在语义的考查。词语题是个框,各种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从考查的词语看,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化常识专有词汇。重点是文言实词。
    从选材范围看,可以是“原文本词语”、“教材(含初高中)课文句子中词语”。考题体现了课内课外相结合。
    词语题 考查的 三大项
    考词语意义:对加点词语及课文中词语进行 含义确认及比较。
    考词语用法:对加点词语及课文中词语进行 语法功能运用的确认及比较, 包括词语的活用(含使动、意 动)、词语在句式中功能(含 被动、倒装)
    考文化词汇:加点词语及课文中词语是文化 常识词汇,确认该词语的相关 文化常识解读是否正确。
    以2022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改编的10道“词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0道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降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答案:C【解析】前者译为“成为赵国的屏障”;后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为“被(受)蒙蔽”之意,表示被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伐魏”与“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将”字的含义不同。B.“魏王闻之”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两句中的“之”字的含义不同。C.“告之曰”与“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两句中的“告”字的含义相同。D.“子为寡人谋”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句中的“为”字的含义相同。
    答案:C 【解析】C项,前者是“告诉”的意思,后者是“告慰”的意思。A项,前者是副词“将要”的意思;后者是“大将军”的意思。B项,前者是代词,代指“秦国准备攻打魏国”;后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作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二者都是介词“替,给”的意思。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B.“夜见孟尝君”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两句中的“夜”字含义不同。C.“秦且攻魏”与“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两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D.“孟尝君之赵”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将要”的意思,后面懂得动作“攻”即将发生;后者是“将近”的意思,后面跟表示时间的名词。A项,前者是“听说”的意思,后者是“听见”的意思;B项,前者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在夜里”,后者是“夜晚”的意思;D项,二者含义都是动词“到”的意思。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得闻乎”意思是能讲给我听听吗?“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余”,即赵王。B.“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与《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中的“兵”含义相同。C.“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与“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于”用法和意义相同。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中的“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武器”的意思。C项正确,符合结构“形容词+介词(于)”,“于”表示比较。D项,前者是“……的原因”的意思,后者意思是“是用来的……”。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愿”字含义相同。B.“歃盟”的意思是歃血为盟,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C.“许诺”的意思是“同意,应允”,与《史记·项羽本纪》“项伯许诺”中的“许诺”含义相同。D.“岁不熟”的意思是年成不丰熟。“熟”指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动词“希望”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愿望”的意思。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尚未许也”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两句中的“尚”字含义相同。B.“臣效便计于王”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C.“王不用臣之忠计”与“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涉江》)两句中的“用”字含义不同。D.“魏王折节割地”中的“折节”意思是魏王主动改变志节、降低身份、降下身段,投秦之所好,以求秦退兵。
    答案:B【解析】A项,二者都是副词,意思都是“仍然”,表示动作行为仍在继续。B项,前者是“贡献、进献”的意思,后者是“效果、功效”的意思;C项,前者是“使用、采纳”的意思,后者是“被任用”的意思.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名文,食客数千人,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鸡鸣狗盗之徒,无贫贵贱,皆招致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B.“寡人愿子之行也!”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C.“文愿借兵以救魏”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燕王尚未许也”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B项,二者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子之行”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之”后就变成这个句子的宾语了。“松柏后凋”也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之”后就变成这个句子的宾语了。C项,前者是目的连词,连结两个动词,译为“来”;后者是介词,表示原因,后面跟名词,译为“因为”“由于”。D项,前者是动词“答应”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期望”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效便计于王”与“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B.“文请行矣”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行”字含义相同。C.“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恐”字含义相同。D.“秦必去矣”与“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必”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离开”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行为”的意思。A项,前者是介词“对、向”的意思,后者是介词“比”的意思。C项,二者都是“恐怕”的意思,表示推测。D项,前者是副词“一定”的意思,后者是假设连词“倘偌,假如”的意思。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国之半与秦”与“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B.“秦必去矣”与“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C.“秦已去魏”与“已矣乎!”(《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D.“魏王悉韩、魏之兵”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两句中的“悉”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副词“已经”或“……之后”的意思;后者是动词“停止”“算了吧”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动词“给予”的意思。B项,前者是动词“离开”的意思,引申为“撤军”。后者是“相距、距离”的意思。D项,前者做动词,根据语境翻译为“率领所有的”,后者是副词,全部,全都的意思。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国之利也”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不同。B.“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与“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C.“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与“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D.“燕不救魏”与“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两句中的“不”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连词,连结动词“出”和“望”,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所以这里“而”表示顺承,翻译为“就”。后者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翻译为“可是”。A项,前者是名词“利益”“好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快、迅猛”的意思。C项,二者都表示假设关系,翻译为“即使”。D项,前者是否定副词,暗示前后句为否定的假设关系。后者通“否”,根据语境,翻译为“不从师”。
    相关课件

    专题25+词语使用和病句修改(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25+词语使用和病句修改(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图谱,认真分析语境,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明确适用对象,抓词义侧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突破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9+突破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图谱,真题研析规律探寻,其他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年备考策略,归纳常见八大失误,考情分析,知识图谱,真题研析,核心提炼,题型特训,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考情微观,采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