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54072/0-17080737229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54072/0-17080737230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54072/0-17080737231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二年级上册6 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6 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主要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乘法的解决问题,是今后继续学习乘法的基础。这些内容的核心是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简单的说就是求几个几相加。但是在教材编排中更加重视对乘法口诀表的整理,对于乘法的意义,虽然有安排,但是没有重点进行复习。
学情分析
从平时的教学和练习反馈中发现一些易混易错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前测单反馈,思考教学落脚点。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但是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虽然有了符号的意识并且已经建立多行多列的乘法模型,对于重复模型以及多一对应模型不太熟悉。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复习中通过选一选、辩一辩、联一联、编一遍、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的过程,将乘法的相关知识结构化,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画图等能明晰乘法意义,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建立乘法的模型思想。
3.灵活运用乘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乘法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勾画知识网
1.汇报:你想到什么?
2.交流:想到的例如4×7就是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例如4+4+4+4+4+4+4,7个4相加,也就是乘法的意义。
3.追问:同学们还有补充吗?你们还想到什么?
4.整理成知识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4×7帮助孩子们回忆所学的乘法知识:乘法算式、乘加、乘减、乘法解决问题、乘法的意义将学生想到的知识于我们的内容相对应,使之形成知识包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同时在后面的环节中发现这么多知识点中有个知识结——乘法的意义。
二、沟通与联系,聚焦知识点
(一)选择中,寻找知识的连接点
1.提问:为什么①⑤⑦⑧都能用4×7来解决呢?
2.思考: 因为第①、⑦题表示4个7相加,第⑤、⑧题表示7个4相加,所有都能用4×7来解决。
3.交流:表示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的问题都能用4×7来解决?
4.感悟:表示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的问题都能用4×7来解决,引导学生加深对4×7意义的理解。
(二)辨析中,寻求知识的本质
1.争议: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④、⑨能用4×7来解决,有的则觉得不行,
请说明理由。
2.辩论
反方: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用乘法来解决。
正方:第④题可以通过移一移就能变成相同
的加数了,第⑨题可以通过合并也能变成
4个7相加,所有这两题都能用4×7来解决。
3.小结:看来通过调配、合并以及拆分等方法,
把看似不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变成能用
乘法解决的问题,数学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
(三)追问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
1.追问:为什么②、③、⑥不能用4×7来解决,②、⑥怎样改才能用4×7来解决?
2.交流:
第②题只有6个4,如果再加一个4就是7个4,才能用4×7解决;
第③题 只有一个4和一个7合并,用4+7解决。
第⑥题3×7+6,再加1个○就能变成4个7,这时能用4×7解决。
3.发现:原来②、③、⑥题中没有4个7相加或7个4相加,因此不能用4×7。
(四)编题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本质
1.编题:你还能编出用4×7来解决的问题吗?
2.展示:
(1)小红有4袋苹果,每组有7个,一共有多少个?
(2)每本书7元,买4本需要多少元?
(3)4个星期多少天?
(4)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写7个大字,一共写了多少个大字?
(5)有4朵花,每朵花都有4片花瓣,一共有多少片花瓣?
3.反馈:
这些题目都能用4×7来解决?
为什么都能用4×7来解决?
4.追问:像这样的问题,能编多少个?
怎样的问题就能用4×7来解决?
5.小结:能用4×7来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能在题目中找到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这就是乘法的意义,也是乘法的本质属性。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辨析、编题、思考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从整体性寻找到关联,提炼乘法的核心元素,思考所有题目的都与4×7这个乘法的意义——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明晰乘法的意义、建立乘法的模型。
三、画图表征,建立乘法模型
(一)数字不变,意义在变
1.画图分析:
从图上看出一共只有两行,一个4和一个7,是4个和7个合并在一起,应该是4+7,数一数也只有11盆,并没有4个7或者7个4,因此不能用4×7来解决。
2.思考提示:虽然数字一样都有4和7、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但是如果只有一个4和一个7,只表示两个部分相合并,用加法。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不同,一定要分清哦!
(二)数形结合,抽象模型
1.数形结合:
2.模型建立:C中一个兔妈妈加上6个兔宝宝就是7个,与前面第6题很相似,有这样的4个7 就能用4×7来解决;D中虽然有8棵树,但是只有7个间隔,每个间隔种4棵,与前面的第5题一样,也就有7个4相加,所以能用4×7来解决。
3.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有时候仅仅看文字信息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还要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有时可以动手画一画图帮助我们解决,有些信息隐藏起来,我们要用雪亮的眼睛去找一找,数学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哦!
【设计意图】通过选一选、想一想、画一画、辩一辩等过程,经历文字表征到图画表征的过程,让学生能真正深入联系乘法的本质属性,虽然题目在不断变化,但是变中不变的依然是乘法的意义,强化对乘法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拓展,提升思维
1.汇报。
2.分析:重点分析5×12,没口诀,怎么求?
3.整理:将学生的过程和答案展示出来
并进行整理,最后归结到5×12的意义,
表示5个12相加或者12个5相加。
4. 小结:同学们你们真厉害,你们通过理解乘法的意义,合理运用乘法口诀,就能解决我们没有学过的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识、方法、思想的迁移应用、循环上升。同时设计开放题和半开放题给学生更多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五、回顾复习过程,总结思想方法
1.忆一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2.连一连。形成复习结构,板书。
连: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个思维导图。
联:寻找出题目中的联系,融会贯通。
练:通过练习,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一、加强联系,提炼乘法的核心元素
在数学世界里,联系无处不在,数学也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和重新组织,学习事物是如何联系的。我们要思考复习课所包含的知识是很多的,我们将所学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包,同时每个知识包都包含着比其他知识更加重要的关键点,它就是一个“知识结”,把其他多个重要的知识“系”在一起。
表内乘法中虽然乘法口诀很重要,但不是乘法的本质,乘法的本质——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也就是知识包中的“知识结”。乘法口诀、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等都与乘法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节复习课仅仅围绕着乘法的意义展开复习为什么这些都能用4×7来计算?寻求题目之间的联系——表示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的含义都能用4×7来计算。怎样改也能4×7来计算?还能编出用4×7计算的问题?……本节课紧紧围绕乘法的意义开展复习。
二、利用主线,建立乘法的结构化模型
如何借助4×7这条主线将这些乘法的情境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建立乘法的模型思想呢?
在环节一中运用多行多列的模型帮助回忆,在选择题中既用多行多列也运用重复集合,同时运用多一对应的乘法模型,让学生体会变中不变的意义,有效地建立乘法的模型思想。
三、方法引领,实现素养导向的数学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进行知识的整理与运用以外,本节课还将复习的方法进行提升,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包,然后找到这些知识包中的知识结也就是知识的本质属性,通过练习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利用知识本质属性解决还未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经历连——联——练的复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复习、学会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_沪教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整理复习单元知识,一四得四;二三得六,理解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