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目标任务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燃烧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效果检测
探究提升
►环节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
►环节二 探究灭火原理
课堂总结
强化训练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一、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不会 (填会或不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
1.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
(2)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效果检测
1.关于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化合反应D.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详解】
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反应。但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C。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块状固体要粉碎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详解】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块状固体要粉碎不是燃烧的条件;
故选A。
3.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B.纸比煤着火点高
C.比煤的密度小D.纸比煤着火点低
【答案】C
【分析】
纸和煤都是可燃物,纸的着火点较低,煤的着火点较高。
【详解】
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纸比煤着火点低,所以纸比煤易点燃,与密度大小、接触面积无关。
故选:C。
4.扑灭油锅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迅速盖严锅盖。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撤离可燃物B.隔绝氧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
故选:B。
5.森林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空地,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离氧气
【答案】B
【解析】森林灭火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空地,火会逐渐熄灭,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故选:B
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详解】
A、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 60℃过程中,仅①燃烧;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继续升高至 260℃过程中,又仅③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与②中存在两个变量,无可比性。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D、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发生燃烧,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酒精灯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低 D
【详解】
(l)酒精灯;
(2)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故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故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4)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正确;由图可知B、C正确;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故错误。因此本题选D。
03
探究提升
►环节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
问题探究1
一、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要点诠释:燃烧一定会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得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
二、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
归纳燃烧条件:1. 可燃物
2.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要点诠释:
①燃烧要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对于不同的可燃物来说燃点一般是不同的。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典例1】(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典例2】(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一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先通入N2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再改通入O2红磷燃烧。
(1)通入N2和O2的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下列灭火方法或操作的原理与上述结论有关的是___________。
A. 釜底抽薪B.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C. 水灭火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B
【解析】
(1)实验时,先通入N2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再改通入O2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2)A、釜底抽薪是应用了撤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应用了隔离空气或氧气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有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灭火应用了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灭火方法,与上述结论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环节二 探究灭火的原理
问题探究2
灭火原理
灭火原理归纳
1.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要点诠释:
1.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水来灭火。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典例1】(2023年重庆市中考B卷)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答案】C
【详解】A、植被茂密,可燃物多使大火旺盛,故A正确;
B、高温少雨不利于火的扑灭,故B正确;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错误;
D、用水喷淋可以降低可燃物周边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典例2】(2023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答案】A
【解析】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将至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清楚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隔绝了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清除了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3】(2023山西统考中考)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答案】(1);(2)产生大量气泡;(3)整理洗涤仪器(合理即可);(4)盐酸洒出/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
【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3)结束实验后,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仪器;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4)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未紧靠烧杯口,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
04
课堂总结
05
强化训练
1.(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答案】B
【详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2. (2023江苏连云港市一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 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
D. 白磷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B说法正确;
C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使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故C说法正确;
D、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磷燃红磷不燃烧;待白磷停止燃烧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由上述实验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若操作无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D.实验中所用白磷的量不会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
【答案】D
【详解】A、铜丝导热可以点燃白磷,正确;
B、红磷燃烧、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将量筒中水倒吸入集气瓶,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正确;
D、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否则会使结果偏小,错误。
故选:D。
5.(2023·辽宁盘锦·校联考二模)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向烧杯中滴加水后白磷燃烧(注射器预装50mL水,导管内的空气体积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理论上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30mL附近
D.实验中白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C
【详解】A、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说法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则其中氧气约1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故说法错误;
D、实验时白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C。
6. (2023海南中考二模)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也能燃烧
B. 70℃热水的作用只是为锥形瓶提供热量
C. 由物质A与物质C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由物质C与物质B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C
【详解】A、锥形瓶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锥形瓶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水底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C、白磷A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白磷B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 无法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年重庆市中考B卷)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答案】C
【详解】A、植被茂密,可燃物多使大火旺盛,故A正确;
B、高温少雨不利于火的扑灭,故B正确;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错误;
D、用水喷淋可以降低可燃物周边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8.(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图1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B.图2中将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图3中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的顺序为,蜡烛由上而下依次熄灭
D.四4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B
【详解】A、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B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着火点是不会变的,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2023四川自贡市富顺学区一模)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详解】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将环境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改变,故A选项错误;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选项正确;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利用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10. (2023年辽宁省抚顺、本溪、辽阳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纸的着火点变低B. 水隔绝了氧气
C. 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答案】C
【详解】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继续吸热,但温度总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盒没有燃烧,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燃烧时的温度,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C。
11. (2023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模拟)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B. 细沙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C. 气球可以缓冲管内气压
D. 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能够支持白磷燃烧,可以代替氧气,A正确;
B、细沙能够保证在推动注射器的时候白磷不随水移动,影响实验,B正确;
C、气球能够缓解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和消耗收缩导致的压强变化,C正确;
D、实验前后的变量是白磷是否与氧气接触,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错误。
故选:D。
12. (2023年河南省中考)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写出一种能使其燃烧的方法。
【答案】(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欲使白磷在水中燃烧,可以通过导管向白磷处输送氧气,这样白磷就能够燃烧起来。
【解析】
(1)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和与具有助燃性的气体接触;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80℃时,虽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不燃烧; 欲使白磷在水中燃烧,可以通过导管向白磷处输送氧气,这样白磷就能够燃烧起来。
13. (2023广东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一模)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如图)。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需要氧气;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请回答:
①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得到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可燃物 ②.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④.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⑤. ⑥. 氧气
【详解】(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②水能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可以降低温度,使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条件,从而灭火。
(3)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得到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可知黑色固体为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4.(2023河南郑州市金沙区河南实验中学二模)周末时,萧同学和家人一起踏青、烧烤。
(1)他们使用了如图的迷你燃气炉,其中的燃料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烧烤时,为使木柴燃烧更旺,可将木柴架空,写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_______。
(3)离开时,他们用沙土覆盖在余火和灰烬上以防引起火灾,写出利用的灭火原理:_______。
【答案】(1)
(2)可增大木柴和氧气间的接触面积
(3)隔绝氧气(或空气)
【解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木柴架空可增大木柴和氧气间的接触面积,使木柴燃烧更旺,更充分。
(3)沙土覆盖在余火和灰烬上,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防引起火灾。
15.(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
【答案】(1)
(2)增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详解】(1)白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3)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6.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展开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白磷的着火点为40°C)。
(1)按照图一装置实验,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此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2)按照图一装置实验,发现铜片上白磷迅速燃烧,而烧杯底部的白磷不燃烧,对此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明将一个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伸入烧杯底部的白磷,如图二所示,观察到白磷在水底剧烈燃烧,则试管内的气体是_______。
(4)图二“水底燃烧”的奇观告诉我们,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电器着火: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室内起火:打开门窗D. 图书起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1)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氧气或O2 (4)AD
【解析】
(1)图一装置实验,发现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图一装置实验,发现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迅速燃烧,而烧杯底部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此时有热水和可燃物磷,因此需要氧气,所以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为氧气,故填:氧气或O2;
(4)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处理方式正确;
B、电器着火,不能泡沫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处理方式不正确;
C、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故选项处理方式不正确;
D、图书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故选项处理方式正确。
故选AD。
17. (广东省梅州市东山学校2022-2023上学期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后,对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下图,利用如图微型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酒精灯微热不超过 80℃。
【进行探究】
(1)实验步骤①: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该步骤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②:保持燃烧管微热,__________________,燃烧的白磷熄灭。
【分析与讨论】
(2)步骤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灭火方法与该步骤中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填字母)。
A. 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
B.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C. 用一小盆水泼灭炭火
【拓展探究与应用】实验步骤:①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边滴管并引燃,镁条燃烧。
②挤压左边滴管,一段时间后,镁条仍能继续燃烧。
(5)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燃烧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
(6)金属镁着火时,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1)①. 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②. ③. 挤压左边滴管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B
(5)不一定 (6)不能
【解析】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虽然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的着火点低,所以白磷燃烧,而红磷着火点高,所以不燃烧,故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该步骤中在双球管内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为;
保持燃烧管微热,挤压左边滴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烧的白磷熄灭,说明CO2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挤压左边滴管;
(2)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都有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步骤①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步骤②燃烧的白磷熄灭,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的,故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下列灭火方法与该步骤中灭火原理是二氧化碳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则
A、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B、油锅着火时盖上钢盖灭火,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选项正确;
C、用一小盆水泼灭炭火,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产生氧气,并引燃,反应现象是:双球管右边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再挤压左滴管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镁条仍能继续燃烧,说明镁条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故燃烧条件的新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6)由实验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故说明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8.(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上学期期末)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木炭、红磷、氢气等物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发光B. 产生大量的白烟C. 发热D. 产生黑色固体
(2)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
A. 卧薪尝胆B. 釜底抽薪C. 火上浇油D. 钻木取火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某学习小组对铁燃烧实验作了探究,分别从物质状态和反应物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______(填“编号”)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______。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______。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任务四】燃烧再利用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主要含CO、CH4、H2)、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______,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AC (2)A
(3) ① ②
②. 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4) ①. 隔绝氧气 ②.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 ①.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 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解析】
(1)A、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B、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木炭与氢气燃烧均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
C、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D、红磷、木炭、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C;
(2)A、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D、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实验②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陶瓷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氦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19.(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2)改进后的装置II(如图II)与图I相比,其优点是______。欲使图 II 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 III 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
【综合应用】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 H2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知识运用】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5)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 1______;实验 2______。
【答案】(1) ①. 与氧气接触或与空气接触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①. 减少污染或环保 ②. 擦干
(3)氧气或空气 (4) ①. ②. 放热
(5) ①.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②.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解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或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II是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实验,与图I相比,能够减少白磷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更环保;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防止外壁有水,受热不均匀导致试管炸裂,故填:减少污染或环保;擦干;
(3)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时,遇到氧气或空气时,白磷会燃烧起来,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或空气,故填:氧气或空气;
(4)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能燃烧,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5)实验1中吹灭蜡烛主要是由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蜡烛;实验2中用容器罩上蜡烛时,容器中的氧气不断减少,隔绝空气,使蜡烛熄灭,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新增),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3.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新增),
5.结合实例认识合理利用、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3.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实验操作
现象
原理分析
蜡烛过一会儿熄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火焰熄灭
蜡烛燃烧
蜡烛持续燃烧
产生气泡,蜡烛熄灭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使气体充满烧杯隔绝空气,火焰熄灭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①
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
不燃烧
②
将铁丝加红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③
将纳米铁粉稍加热立即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优秀第2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优秀第2课时课后测评</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hx/tb_c115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8课燃烧和灭火二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8课燃烧和灭火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