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16题 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展开江苏高考遗传题注重思维的考查而不是对于复杂计算问题的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比如基因定位、育性基因频频出现,基因频率计算、子代分离比的分析也多次考查,应该说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灵活性均很强,难度相对较高。抓住问题的本质,利用好多样化的题目信息,具有扎实的遗传分析思维,问题解决起来不会很难。在教学中,遗传学应该重视基础的变式训练和专题的综合提升相结合,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基因定位的专题梳理,训练学生在复杂问题情境中准确找到问题本源和实质的能力。训练题目应该偏重于思维训练而非复杂的规律计算,不要把遗传题做成数学题,遗传还是需要回归本源,通过对数字的分析,找到背后的隐含规律并做出合理的假设,如果可能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022江苏卷T18). 科研人员开展了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实验,杂种经多代自花传粉选育,后代育性达到了亲本相当的水平。下图中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两亲本和F1都为多倍体
B. F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形成13个四分体
C. 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类型为LM和MN
D. F1两个M染色体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
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详解】A、由题意可知,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故两亲本和F1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四多倍体,A正确;
B、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由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推知,F1可能产生M、LM、LN、MN、LMN等配子,C错误;
D、根据C选项配子类型的分析,已经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可知,后代一定会获得两个M染色体,D正确。
故选AD。
(2021江苏卷T16). 短指(趾)症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群体中频率约为1/100~1/1000。如图为该遗传病某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B. 系谱中的患病个体都是杂合子
C. VI1是患病男性的概率为1/4
D. 群体中患者的纯合子比例少于杂合子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Ⅳ12正常女性和Ⅳ13患病男性婚配,后代中男性有患病和正常两种情况,且短指(趾)症为显性遗传病,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1)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2)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但绝大多数为杂合子;(3)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4)连续传递,即通常连续几代都可能有患者。
【详解】A、假设患病基因用A/a表示,Ⅳ12和Ⅳ13婚配,若患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中不会有患病男性,故该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
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患病个体中Ⅰ1个体为患者,其基因型为A_,因Ⅰ2个体为正常人,基因型为aa,其后代Ⅱ1为杂合子,故不确定Ⅰ1个体是不是杂合体,也可能是纯合体其他患病后代有正常个体,故其他患病个体都是杂合子,B错误;
C、Ⅳ12正常女性和Ⅳ13患病男性婚配,其后代Ⅴ2个体为患者,其基因型为Aa,和正常人Ⅴ1婚配,Ⅴ1基因型为aa,则后代VI1是患者的概率为1/2,是患病男性的概率为1/2×1/2=1/4,C正确;
D、在群体中该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很低,约为1/100~1/10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显性纯合子短指症患者AA的频率更低,大约为1/10000~1/1 000 000,而杂合子短指症患者Aa的频率可约为1/50~1/500,故绝大多数短指症患者的基因型为Aa,即群体中患者的纯合子比例少于杂合子,D正确。
故选ACD。
(2020江苏卷T2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概率约1/1000000。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
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 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Ⅱ7和Ⅱ8均患病,其后代中出现了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Ⅱ8患病,但其女儿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
C、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000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0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000×999/1000≈1/500,C正确;
D、Ⅲ6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故其患病基因可能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也可能由一方提供,D错误。
故选ABC。
1.用不同刚毛表型和眼型的纯合雌雄性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上述每一对相对性状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F1个体数基本相同。结合表格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Ⅱ组的结果说明控制刚毛和眼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常、X染色体上
B.Ⅰ、Ⅱ组F1雄性个体减数分裂产生不同基因型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
C.取Ⅰ组F1的雄蝇与Ⅱ组F1的雌蝇杂交,后代中焦刚毛粗糙眼的概率为1/8
D.分别让Ⅰ、Ⅱ组的F1个体随机交配,F2直刚毛正常眼个体中纯合子均占1/6
【答案】BC
【分析】表格中给出的Ⅰ、Ⅱ组为正反交实验,正常眼和粗糙眼纯合亲本的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正常眼对粗糙眼为显性。焦刚毛和直刚毛纯合子正反交的子代刚毛的表现不同,说明为伴性遗传,且只位于X染色体上,直刚毛为显性。
【详解】A、假设与上述果蝇眼型相关的基因为A、a,与刚毛表现相关的基因为B、b,表格中给出的Ⅰ、Ⅱ组为正反交实验,正常眼和粗糙眼纯合亲本的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正常眼对粗糙眼为显性,受A基因控制,粗糙眼由a基因控制,焦刚毛和直刚毛纯合子正反交的子代刚毛的表现不同,说明为伴性遗传,且只位于X染色体上,直刚毛为显性,受B基因控制,焦刚毛受b基因控制,A错误;
B、Ⅰ组亲本的基因型为♀焦刚毛正常眼AAXbXb×♂直刚毛粗糙眼aaXBY,Ⅰ组对应的F1基因型为♀直刚毛正常眼AaXBXb、♂焦刚毛正常眼AaXbY,雄性减数分裂会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同理Ⅱ组亲本的基因型为♀直刚毛粗糙眼aaXBXB×♂焦刚毛正常眼AAXbY,Ⅰ组对应的F1基因型为♀直刚毛正常眼AaXBXb、♂直刚毛正常眼AaXBY,雄性也能产生比例相同的四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
C、Ⅰ组F1 AaXbY与Ⅱ组F1 AaXBXb杂交,后代为焦刚毛粗糙眼(aaXbXb、aaXbY)的概率为1/8,C正确;
D、Ⅰ组对应的F1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眼型的基因型比为AA:Aa:a=1:2:1,正常眼:粗糙眼=3:1,后代刚毛表现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直刚毛:焦刚毛=1:1,因此容易算出Ⅰ组随机交配得到的F2的直刚毛正常眼个体中纯合子占(1/4×1/4)/(1/2×3/4)=1/6,Ⅱ组对应的F1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眼型的基因型比为AA:Aa:a=1:2:1,正常眼:粗糙眼=3:1,后代刚毛表现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直刚毛:焦刚毛=3:1,因此容易算出Ⅱ组随机交配得到的F2的直刚毛正常眼个体中纯合子占(1/2×1/4)/(3/4×3/4)=2/9,D错误。
故选BC。
2.某家系既有甲遗传病患者(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也有乙遗传病患者(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两病的相关基因都不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上。利用两种基因探针对各成员的乙病基因(B和b)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代表有相关基因,-代表没有相关基因)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均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4/9
B.乙病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
C.基因探针1用于检测B基因,基因探针2用于检测b基因
D.Ⅱ-3与Ⅱ-4的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18
【答案】BD
【分析】分析题图:只分析甲病:I-3和I-4表现正常,但其女儿Ⅱ-5患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分析乙病:仅从家系图中无法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需结合杂交结果做判断。
【详解】A、根据I-3、I-4表现型正常,但生出患甲病的II-5女性,可推断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I-4的基因型均为Aa。同理可知I-1、I-2的基因型也均为Aa,则II-3和II-4个体都有2/3的可能是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II-3和II-4均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2/3=4/9,A正确;
B、若乙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I-2患乙病,则II-2个体必然会患乙病,但系谱图II-2个体不患乙病,由此推断乙病不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I-4个体(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Y染色体,但对乙病基因的基因探针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B、b两个等位基因,所以推测乙病既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也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B错误;
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基因探针检测结果显示I-1同时具有B和b, I-1应表现为患乙病,但I-1表现型为正常个体,故此推断乙病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结合B项分析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2的基因型为bb,则对应的基因探针2应检测b基因,探针1用于检测B基因,C正确;
D、甲、乙两病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探针检测结果可确定个体乙病相关的基因型。II-3为Aa的概率为2/3,II-4为Aa的概率为2/3,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根据探针检测结果II-3为bb,II-4为Bb,其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9×1/2+8/9×1/2=1/2,D错误。
故选BD。
3.雄果蝇(2n=8)基因型为AaBb,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雄果蝇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B.乙时期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2条X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
D.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则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1/5
【答案】A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甲中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此时染色单体数=核DNA数=8;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l,细胞中无染色单体,A错误;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该果蝇为雄性,若该图表示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若该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进入该细胞中的是Y染色体,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0条X染色体;若进入该细胞中的是X染色体,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B正确;
C、产生该精子时,若是A、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若是B、b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综合两种情况,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或AB,C错误;
D、根据题意“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可知,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Ab的概率=5/(45+5+5+45)=1/20,假设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x,则1/4x=1/20,x=1/5,D正确。
故选AC。
4.野生型豌豆子叶黄色(Y)对突变型豌豆子叶绿色(y)为显性。Y基因和y基因表达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两种蛋白质都能进入叶绿体,它们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图。SGRY蛋白能促使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SGRy蛋白能减弱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维持“常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GRY蛋白和SGRy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SGRy蛋白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增加豌豆子叶中叶绿素的含量
C.位点①②突变不影响转运肽将SGRY蛋白和SGRy蛋白引导进入叶绿体
D.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增添
【答案】CD
【分析】题图分析: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SGRY蛋白和SGRy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不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
B、SGRy蛋白能减弱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维持“常”,不能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加豌豆子叶中叶绿素的含量,B错误;
C、题图分析: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C正确;
D、题图分析: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D正确。
故选CD。
5.某种烟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A)对白色(a)呈完全显性,现有两个开红花(甲、乙)的三体植株,让甲、乙分别作父本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甲测交:红色:白色=4:1,乙测交:红色:白色=3:2,出现这些比例的原因是当存在两个相同基因时会造成花粉不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三体杂合子与正常植株杂交,获得三体纯合子,该三体植株只能作母本
B.若三体纯合子作父本与正常植株杂交,后代中不存在三体
C.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a,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a
D.甲与乙杂交,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比例比乙植株的多
【答案】C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存在两个相同基因时会造成花粉不育,所以不存在AA和aa的花粉,若三体杂合子与正常植株杂交,获得三体纯合子,该三体植株只能作母本,A正确;
B、由于存在两个相同基因时会造成花粉不育,所以不存在AA和aa的花粉,若三体纯合子作父本只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与正常植株杂交,后代中不存在三体,B正确;
C、由于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甲和乙植株一定是杂合子,所以甲、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a或Aaa,AAa作父本,产生配子是a:Aa:A=1:2:2,测交后代红色:白色=4:1,故甲的基因型是AAa,乙的基因型是Aaa,C错误;
D、甲、乙两者杂交,当甲为父本,配子中(2A、2Aa):1a=4:1,乙为母本,配子中(1A、2Aa):(2a、1aa)=1:1,则乙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概率为1/10,同理甲为母本,其配子中(1AA、2Aa、2A):1a=5:1,乙为父本,其配子中(A、2Aa):2a=3:2,则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概率为1/15,故甲植株的种子种植后开白花的比例比乙植株的少,D错误。
故选CD。
6.肾性尿崩症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还有少数患者是由于AQP2基因(控制水通道蛋白合成)突变导致。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有两个家系都患有该种遗传病,系谱图如下。经检测发现I-1和I-4均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且Ⅱ-6和Ⅱ-8的致病基因不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家系中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相同
B.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C.Ⅱ-5和II-7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Ⅱ-7和Ⅱ-8婚配所生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9/16
【答案】AB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I-1和I-2不患病,生有Ⅱ-6为患者,且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家族的该种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但Ⅱ-6和Ⅱ-8的致病基因不同,说明两个家系的致病原因可能有差异。
【详解】A、I-1和I-2不患病,生有Ⅱ-6为患者,且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家族的该种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而Ⅱ-10是患者,如果两个家系中该病的遗传方式相同,则Ⅱ-10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含有该致病基因而表现为患病,但Ⅲ-12表现正常,说明两个家系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同,A错误;
B、该病为基因突变导致,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Ⅱ-5和II-7所在的该种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的基因是A,则Ⅱ-6患者基因型是XaY,则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和XAXa,他们的女儿基因型是1/2XAXa和1/2XAXA,故Ⅱ-5和II-7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2×1/2=1/2,C错误;
D、Ⅱ-6和Ⅱ-8的致病基因不同,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b,由于I-4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在该家族中该遗传病是显性病,由于I-3为男性患者,生有正常的女儿,说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4基因型是bbXAY,Ⅱ-8为BbXAY,Ⅱ-7的基因型是1/2bbXAXa和1/2bbXAXA,两对等位基因分别考虑,先考虑B/b,则Ⅱ-7和Ⅱ-8婚配所生后代患该病的基因型是Bb,概率为1/2,正常个体的概率为1/2,再考虑A/a,则两者婚配产生后代患该病的基因型是XaY,概率为1/2×1/4=1/8,正常个体的概率为7/8,即合起来考虑的话,正常个体的概率是1/2×7/8=7/16,故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7/16=9/16,D正确。
故选ABC。
7.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micrRNA,这些micr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蜂王浆中的micr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
B.micr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其表达
C.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D.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
【答案】BD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蜂王浆中的micrRNA能被幼虫直接摄入,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说明两者可以碱基互补配对,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Dnmt3基因的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
【详解】A、由题干信息“micr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可知蜂王浆中的micrRNA被雌性幼虫摄入后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 ,A正确;
B、micrRNA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使Dnmt3基因的翻译受抑制,B错误;
C、Dnmt3基因的mRNA的翻译受抑制后,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知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正确;
D、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促进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D 错误。
故选BD。
8.乳糜泻疾病是一种对小麦等作物籽粒中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产生不良反应的肠道疾病。研究表现,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的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源于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使这两类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
B.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抑制这两类基因的表达
C.DME基因沉默可以实现低(或无)麦谷蛋白小麦品种的培育
D.DNA甲基化能在不改变碱基序列的情况下,扩大表型的多样性
【答案】BCD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的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源于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使这两类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状态,说明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抑制这两类基因的表达。
【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抑制这两类基因的表达,但是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DME影响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甲基化程度,会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DME基因可使麦谷蛋白基因处于较低的甲基化状态导致麦谷蛋白基因在小麦的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DME基因沉默,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含量少,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高,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表达受到抑制,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含量低,所以DME基因沉默可以实现低(或无)麦谷蛋白小麦品种的培育,C正确;
D、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使这两类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状态,DNA甲基化能在生物基因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扩大表型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CD。
9.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甲型血友病发病史,图1中Ⅲ2和Ⅲ3婚后生下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该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甲型血友病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电泳,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2和Ⅲ3再生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孩子的概率是1/2
B.根据图1可以推测Ⅱ5的基因型是XHXh
C.结合图1、图2结果不能确定Ⅳ2的基因型是唯一的
D.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答案】BD
【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详解】A、XXY个体的出现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无法预测概率,A错误;
B、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图1中,Ⅱ5的母亲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HX-,其父亲患病基因型为XhY,可以推测Ⅱ5的基因型是XHXh,B正确;
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Ⅲ2基因型为XhY,Ⅲ3基因型为XHXh因此Ⅳ2(XXY的非血友病儿子)的基因型可能有XHXHY或XHXhY两种,但图2电泳结果可除基因型XHXhY,C错误;
D、图2中下方条带为h基因,电泳速度快,说明分子量小,可能是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D正确。
故选BD。
10.外界因素或细胞自身因素均可引起DNA分子断裂。下图是断裂DNA的一种修复模式,其中DNA同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a的作用是形成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
B.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DNA会发生解旋
C.酶b是DNA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
D.修复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ABC
【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据图可知酶a的作用是将断裂后的平末端转化为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DNA会发生解旋,为入侵单链的延伸做准备,B正确;
C、酶b连接的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DNA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催化DNA单链的延伸,C正确;
D、DNA同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而修复DNA的过程是以去同源序列的单链为模板实现的,因此修复部位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BC。
组别
亲本类型
F1的表型
Ⅰ
♀焦刚毛正常眼×♂直刚毛粗糙眼
♀直刚毛正常眼、♂焦刚毛正常眼
Ⅱ
♀直刚毛粗糙眼×♂焦刚毛正常眼
♀直刚毛正常眼、♂直刚毛正常眼
检测结果
Ⅰ-1
Ⅰ-2
Ⅰ-3
Ⅰ-4
Ⅱ-1
Ⅱ-2
Ⅱ-3
Ⅱ-4
Ⅱ-5
基因探针1
+
-
+
+
-
+
-
+
+
基因探针2
+
+
+
+
+
+
+
+
+
押江苏卷第19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9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9题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9题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8题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8题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17题 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7题 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7题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7题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