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苏教版)
展开一、单选题
1.(2023上·江苏盐城·高一江苏省射阳中学校考期末)研究表明,酸雨对铝和重金属有溶出活化效应,进而危害生物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度燃煤会造成降雨中含量升高
B.稀硫酸能将土壤中转化为可溶盐
C.水体中铝和重金属的活化不会危害到人
D.在煤粉中掺入石灰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2.(2023上·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粒径不大于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3.(2023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A.燃烧含硫燃料B.垃圾分类回收C.露天焚烧秸秆D.污水排入河流
4.(2023上·江苏连云港·高一统考期末)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B.研究转化为甲醇技术
C.践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D.加强的捕集和再利用
5.(2023上·江苏南京·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循环使用资源B.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煤炭消费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治理工业三废,消除污染源头
6.(2023上·江苏南通·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气体大量排到空气中不会引起酸雨的是
A.B.C.D.
7.(2023上·江苏宿迁·高一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备硫酸后含SO2的尾气大量排放至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B.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
C.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淡黄色固体,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D.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红色复现,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8.(2023上·江苏苏州·高一统考期末)空气中的下列物质,不计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告项目的是
A.PM2.5B.NOxC.SO2D.CO2
9.(2022上·江苏盐城·高一校考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氯气
10.(2022上·江苏南通·高一统考期末)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浓度增加会导致气温升高
B.为实现“碳中和”,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可以减少碳排放
D.我因首次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新思路
11.(2022上·江苏南通·高一江苏省如皋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和B.用激光笔鉴别胶体和溶液
C.用NaOH溶液除去中的HClD.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溶液
12.(2022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5月9日,我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成立。下列措施或方法无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可用碳酸钠溶液捕捉(吸收)
B.煤中添加石灰石,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C.开发新型光伏电池材料,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D.开发新型催化剂直接利用太阳能和水制备氢气,制造氢能汽车
13.(2022上·江苏徐州·高一统考期末)反应可用于工业上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的排放会引起酸雨
C.属于电解质D.的水溶液显碱性
二、填空题
14.(2023上·江苏苏州·高一校考期末)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
(1)酸雨是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甚至低于2.1(食醋的pH=3)。引起硫酸型酸雨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SO2.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排放1.5亿吨的SO2。
①SO2可在空气中受光照等因素作用而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硫酸型酸雨。试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 (填序号)。
A.腐蚀建筑物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酸化水源、土壤等
③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化石燃料中的硫元素通常加入 进行处理,并最终转化为工业用品石膏;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SO2、N2、O2)中SO2的含量(已知碘能氧化H2SO3,生成H2SO4)。
①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时,上述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当装置B中出现 现象时,立即停止通气。
③你认为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淀粉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氨水
④若碘溶液的浓度为0.05 ml·L−1,体积为20 mL,停止通气时,收集到的N2与O2的体积为297.6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那么SO2的含量是否超标? 。(写计算过程)
15.(2017上·江苏苏州·高一统考期末)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I.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某兴趣小组同学汲取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实验。
① 测得该雨水样品的pH为4.73;
② 每隔1 h,通过pH计测定雨水样品的pH,测得的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雨水的pH为5.6,偏酸性,这是因为 。
(2)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认为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II.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000L(内含氮气 、氧气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慢慢通过足量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H2O=2HCl+H2SO4),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0.233g。
(1)过滤时,除去沉淀中附着的过量氧化钡的方法是 。
(2)计算该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2016上·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化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
(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①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t,海水里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②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填字母)。
A.单质钠 B.单质钾 C.氯化钠
(2)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pH< 的雨水称为酸雨。
②下列物质中,会破坏臭氧层的是 (填字母)。
A.氮气 B.一氧化碳 C.氟氯烃
三、解答题
17.(2022上·江苏盐城·高一校考期末)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图:
(1)酸雨的pH 5.6(填“>”“<”或“=”)。
(2)D物质的化学式为 。
(3)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1上·江苏常州·高一统考期末)大气污染物 SO2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 SO2的相关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用于制取 SO2气体,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的 (填“玻璃塞 a”或“活塞 b”,下同),再打开 ,逐滴加入 80%的 H2SO4;
(3)一段时间后,装置 B 中出现淡黄色(S)沉淀,可证明 SO2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充分反应后取装置 C 中溶液,加入 (填“AgNO3溶液”、“品红溶液”或“BaCl2 溶液”),出现 现象,可证明 SO2具有还原性;
(5)装置 D 的作用是 。
19.(2020上·江苏扬州·高一统考期末)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碳的排放,实施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生活主流。
(1)下列措施不利于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
C.大力发展风能、水力、潮汐能发电和核电,大力推行太阳能的综合开发
D.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
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如将CO2和H2以1∶4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CO2+4H2 +2H2O。
(3)CO2合成生产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现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l CO2和6 ml 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填字母)。
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D.CO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l/(L·min)。
(4)以KOH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 = 2K2CO3+6H2O,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 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0.(2015上·江苏徐州·高一统考期末)钙、镁、铝等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甲、乙两研究小组分别对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碱式碳酸镁铝[MgaAlb(OH)c(CO3)d·xH2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组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有广泛应用的Ca(NO2)2,其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①大量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由氮氧化物形成的酸雨称为是 (填“硫酸”或“硝酸”)型酸雨。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②上述流程中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 ;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
(2)乙组查阅有关资料知道碱式碳酸镁铝受热容易分解,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①MgaAlb(OH)c(CO3)d·x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 。
②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的可能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 。
③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6.780 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1.12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7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注意:固体残留率是指。则在270℃~600℃之间,物质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6.780 g样品中,除结晶水外还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l。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过度燃煤生成硫的氧化物,硫氧化物在空气中转化为硫酸,会造成降雨中含量升高,A正确;
B.稀硫酸能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B正确;
C.水体中铝和重金属的活化会进入人体在人体中积累危害到人体健康,C错误;
D.在煤粉中掺入石灰可以将硫元素转化为硫酸钙,减少硫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A正确;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B正确;
C.CO2是温室效应的气体,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错误;
D.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非线性指数,其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D正确;
故本题选C。
3.B
【详解】A.燃烧含硫燃料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对资源再利用,对环境友好,B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秸秆污染空气,C不符合题意;
D.污水排入河流污染水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符合题意;
B.研究转化为甲醇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充分利用,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
C.践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量,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强的捕集和再利用利于减少碳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循环使用资源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A不合题意;
B.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煤炭消费,将加快化石燃料的耗尽,同时产生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不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B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和增强地球的自净能力,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C不合题意;
D.治理工业三废,消除污染源头,做到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地球,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D
【详解】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选项A不选;
B.一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会导致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选项B不选;
C.二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也能形成硝酸型酸雨,选项C不选;
D.CO有毒,但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选项D选;
答案选D。
7.D
【详解】A.工业制备硫酸后含的尾气,大量排放至空气中最终会转化为硫酸,从而会形成酸雨,A正确;
B.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酸性KMnO4具有强氧化性,KMnO4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的化合价升高,体现SO2的还原性,B正确;
C.与气体混合,产生淡黄色固体,反应为2H2S+SO2=3S+2H2O,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了的氧化性,C正确;
D.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红色褪去,是因为氢氧化钠被中和转化为亚硫酸钠,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碱性增强,红色复现,和的漂白性无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D。
8.D
【详解】空气质量日报”涉及的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为空气组成成分,不计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故选D。
9.A
【详解】A.虽然会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并未归在空气污染物之列,A符合题意;
B.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若把亚硫酸进一步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B不符合题意;
C.CO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也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污染物之一。CO主要作用于血液,造成组织缺氧,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大,C不符合题意;
D.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主要刺激呼吸道黏膜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环境有严重危害,还可造成水体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A。
10.B
【详解】A.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A正确;
B.现阶段还无法完全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合理使用化石燃料,B错误;
C.CO2为酸性氧化物,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 CO2,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铵,可以减少碳排放,C正确;
D.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新思路,D正确;
故答案选B。
11.B
【详解】A.CO2和SO2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A错误;
B.激光笔鉴别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B正确;
C.CO2和HCl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C错误;
D.KCl溶液和K2CO3都含有钾元素,焰色反应相同,故不能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K2CO3溶液,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可用碳酸钠溶液捕捉(吸收),利于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
B.煤中添加石灰石,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符合;
C.开发新型光伏电池材料,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减少CO2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
D.开发新型催化剂直接利用太阳能和水制备氢气,制造氢能汽车,减少CO2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
故答案选B。
13.D
【详解】A.Na2S中S为-2价,中S为+2价,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的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SO2过多才会形成酸雨,故B错误;
C.本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俗名为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14.(1) ① 2SO2+O22SO3 SO3 + H2O =H2SO4 ABD 石灰石 2CaCO3+ 2SO2+ O22CaSO4 + 2CO2
(2) c→d→b→a→e I2+ SO2+2H2O=2HI+ H2SO4 当B中蓝色褪去 A C n(SO2)=n(I2)=0.05×0.02=0.001ml,m(SO2)=0.001×64=0.064g = 64mg, V(SO2)=0.001×22.4=22.4 ml, V(总气体)=22.4+297.6 = 320 ml, SO2的含量:=200 mg·L-1 ,严重超标
【详解】(1)①在空气被氧化生成,与雨水形成硫酸,形成硫酸性酸雨,反应方程式为:,;
②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导致树木枯萎、酸化水源、土壤等,故选ABD。
③为了减少酸雨的排放,通常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①为了测定工业原料气中的含量,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碘-淀粉溶液,吸收,剩余的和通过排水法出体积,从而得出混合气体中的含量,故装置连接的顺序为:c→d→b→a→e;
②碘单质将氧化,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当B中的碘单质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蓝色退去,立即停止通气;
③能与且溶液颜色变化比较明显的是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橙色的溴水,当溶液颜色褪色时,立即停止通气体;
④根据反应,得出,, , , 的含量,故含量严重超标。
15. 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 H2SO3与空气中的O2作用转化为H2SO4,使雨水的酸性增强,pH减小 在漏斗中用蒸馏水淋洗 根据SO2~H2SO4~BaSO4,可得n(SO2)=0.00100ml,该1.000L空气中含有SO2的体积为0.0224L,该同学样品中SO2的体积分数为2.24%(4分)
【详解】试题分析:I.(1)雨水中溶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碳;(2)亚硫酸能被氧气氧化为强酸硫酸;I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根据关系式SO2H2SO4BaSO4计算SO2的体积;
解析:I.(1)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使正常雨水的PH为5.6。(2)酸雨含有弱酸亚硫酸,亚硫酸能被氧气氧化为强酸硫酸,雨水酸性增强,PH减小;II.(1)过滤时,除去沉淀中附着的过量氧化钡的方法是在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蒸馏水没过固体,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2)产生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0.233g÷233 g/ml = 0.001 ml ,根据SO2H2SO4BaSO4,可得n(SO2)=0.00100ml,该1.000L空气中含有SO2的体积为0.00100ml ×22.4 L/ml = 0.0224L,该同学样品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0224L ÷1L×100%=2.24%。
点睛:正常雨水由于溶有二氧化碳PH为5.6,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中含有的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酸雨雨水酸性增强。
16.(1) 化合态 C
(2) 5.6 C
【详解】(1)①镁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易被氧化,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海水中镁元素以盐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化合态;②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提取NaCl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而Na、K元素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由化合态转化为单质,一定需要经过化学变化,通常电解氯化钠固体得到金属钠,电解氯化钾固体得到金属钾,故答案为:化合态;C;
(2)①正常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碳,饱和时其pH=5.6,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与水等反应生成硝酸,故pH值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答案为5.6;②氮气、CO不会破坏臭氧层,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故答案为:5.6;C。
17.(1)<
(2)H2SO3
(3)SO3+H2O=H2SO4
【分析】含硫燃料燃烧生成A为SO2,A和氧气反应生成B为SO3,SO3和水反应生成C为硫酸;A和水反应生成D为H2SO3,H2SO3和O2反应生成C为硫酸。
【详解】(1)正常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pH约为5.6。SO2溶于雨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雨水的酸性增强,pH减小,则酸雨的pH<5.6;
(2)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H2SO3;
(3)反应c为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18.
或 玻璃塞 a 活塞b 氧化性 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吸收尾气 SO2,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1)装置 A 中Na2SO3固体与较浓硫酸反应,可制取 S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能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 a,再打开活塞 b,逐滴加入 80%的 H2SO4;
(3)H2S和SO2发生反应:,生成的硫使 装置 B 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反应中SO2中S化合价从+4价下降到0价,可证明 SO2具有氧化性;
(4)充分反应后取装置 C 中溶液,加入BaCl2,出现的白色沉淀为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可证明 SO2具有还原性,因为反应中SO2中S化合价从+4价上升到+6价,二氧化硫和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二氧化硫有毒,则装置 D 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SO2,防止污染环境。
19. B CH4 AD 0.375 负 O2+2H2O+4e-=4OH-
【分析】(1)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能增强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节约用电、用气,可以节能减排;
D.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节约能源;
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减少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节约能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根据v= 计算v(C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4)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钾,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详解】(1)
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能增强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B正确;
C.积极推进核能、风能、潮汐能建设,大力推行太阳能的综合开发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能减少电的使用,减少煤和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E.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减少石油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故E错误;
答案为B。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和种类应该相等,分析题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前出现了2个O,1个C,8个H,反应后出现了2个O,4个H,所以在X中含有4个H和1个C,即X为CH4;
答案为CH4。
(3)
A.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开始投料比,6ml H2和2ml CO2,方程式系数比3:1,则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始终为3:1,所以不能证明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前后都为气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C错误;
D.CO2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与CH3OH生成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两者相等,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
由图可知,12min到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2ml/L-0.5ml/L=1.5ml/L,所以v(CO2)= =0.125m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3v(CO2)=3×0.125ml/(L•min)=0.375ml/(L•min);
答案为AD;0.375。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溶液中生成碳酸盐,则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为负;O2+2H2O+4e-=4OH-。
20. 硝酸 漏斗 增大吸收效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Ca(OH)2 2a+3b=c+2d 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CO2、H2O 0.03
【详解】(1)①酸雨分为硫酸雨、硝酸雨,硫酸雨由SO2引起,硝酸雨由氮的氧化物引起,根据题意酸雨由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因此称为硝酸型酸雨。过滤时用到的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因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②尾气从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目的:增大吸收效率,提高原料利用率;未反应的石灰乳在过滤中作为滤渣,可以循环吸收尾气;
(2)①该化合物中Mg为+2价,Al为+3价,OH-带1个单位负电荷,带2个单位负电荷,H2O不带电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2a+3b=c+2d;
②碱式碳酸铝镁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的热,环境温度降低,同时分解过程产生大量的CO2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进行灭火,分解生成的氧化镁、氧化铝都是耐高温材料附着在燃烧物上隔绝空气,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③样品在27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说明在270℃-600℃之间,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是CO2、H2O;6.780g样品中n(CO2)==0.05ml,m(CO2)=0.05×44=2.2g,270℃-600℃之间失去结晶水后进一步分解放出CO2和H2O,m(CO2)+m(H2O)=6.780×(0.7345-0.3702)=2.470g,m(H2O)=2.470-2.2=0.27g,n(H2O)= =0.015ml,n(H)=0.015×2=0.03ml。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课时训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