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展开授课
学科
中学地理
授课班级
高一<10>班
授课时间
授课
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
课
时
第 1 课时
(总2课时)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敖选平
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课程标准解读
首先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其中太阳辐射是其根本热源,而地面才是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其次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气的削弱作用和温室效应起着关键的作用;再次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也能为理解大气的运动打下基础。因此,我将本条标准解读为:①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②认识大气的基本组成及对能量传输及转换的影响;③结合图表说明大气的具体受热过程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好奇心较强,有一定的探索能力,而且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本知识,而且通过前面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有所理解,对进一步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有铺垫作用。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考虑到本校学生基础较差,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高,读图用途的能力很差,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对地理现象的认识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阶段,原理性的认知少。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本班学生很乖,课堂纪律较好,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介于这些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材、教具等)
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文字)
本部分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它是第二章的基 础,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本章和整个教材体系中起铺垫作用,另外,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体现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而且对后面的章节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知识结构关联图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文字)
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结合前面对课标的解读,我认为弄清大气的热源,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由于人教版的新教材对大气的成分及作用作了删减,讲解时学加入适当的知识补充;另外考虑到本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大气的具体的受热过程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我认为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3、可进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的挖掘及补充
大气受热的过程与大气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太阳辐射能的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讲解过程中适当补充这部分知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大气的最终能量源和直接热源
能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说明大气具体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用探究法学习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并将它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能结合起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分析地球与月球表面受热过程的不同之处,强调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初步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究分析大气保温作用及温室效应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学会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辩证的看问题的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大气的环保意识。
教学策略/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在分析大气的热量来源时,借助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大气受热的三个具体过程时结合图表分析法,加强学生的理解;在学生活动时运用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能够加强学生对大气保温作用的理解,突出重点。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
学生准备:教材
板书设计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短波辐射
2、地面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教学过程
讲授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提问]晴朗的天空都呈什么颜色?我们每天在地球上生活,我们感受得到地表温度早上、中午和夜晚是不一样的,存在一定的温差,同学们想过没有,地表为什么会存在温差呢?
[讲述] 这两个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正是因为常见,同学们忽略了对它们的思考,但是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我就要求同学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
[回答]
[思考]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板书]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提问]在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于什么?
[讲述] 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势把能量射向地球,从而使地表受热,那么这个受热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首先要学习的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渡]我们课本图2.1有一副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结合这幅图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从图中可以看到太阳辐射能能不能完全到达地表;第二,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源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书看完了,先请两位同学起来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思考题。
[过渡]刚才的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正如第一位同学回答的一样,太阳辐射能不能完全到达地球表面,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它不能完全到达呢,我们现在就结合一副图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讲述]补充大气的成分及其对太阳辐射能的削弱作用和太阳辐射能的组成,讲解大气受热的第一个过程,即通过太阳短波辐射实现太阳暖大地,并结合大气的削弱作用,解释课前提出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以及为什么地表早、中、晚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讲解时,注意提醒同学们分清什么是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板书]太阳暖大地——太阳短波辐射
[过渡]刚才分析了大气受热的第一个过程,太阳暖大地,那地面升温以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个过程,我们把它简单的概括为大地暖大气。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示和老师分析太阳暖大地的方法,先试着分析讨论一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讲述]讨论结束了,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这个过程,看同学们分析的正不正确。讲解地面通过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告诉我,大地暖大气是通过什么辐射完成的?
[板书]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
[过渡]前面的这两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白天,晚上也会发生,只是现象不是很明显,那到了晚上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下,大气增温同时又会发生哪些明显的现象呢?请同学们看到29页上面的活动中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
[讲述]结合课本29页上面的活动,讲解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使地表温度夜晚时候不会降到很低,对地表起着保温作用;少部分通过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并举例说明,没有大气逆辐射,地表的平均温度会从15摄氏度降到-23摄氏度,强调大气保温作用的重要性。
[提问]那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什么?通过什么辐射来完成?
[板书]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提问]这三个过程就是大气受热的整个过程,那现在再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图总结一下,告诉我在整个过程中,大气它对哪部分能量吸收得多,哪部分吸收得少,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讲述]强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少,只占19%,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多,可达75%-95%,所以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源。
[过渡]好了,地球上大气受热过程我们基本上理解了,那如果把研究对象改成月球,情况会是怎样的呢,那带着这个问题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刚才活动当中的第二个问题。
[提问]同学们可以前后两桌的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2.2,对比地球与月球表面的不同,讨论分析一下问什么月球表面昼夜会有如此大的温差?
[讲述]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第太阳辐射能的削弱作用,晚上没有大气逆辐射,不能对月球表面起保温作用,所以月球表面白天温度会升到很高,晚上会降到很低,昼夜温差非常大。由此可见,大气层对我们人类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全力得保护我们的大气,使之不受到破坏。
[提问]同学们想想,大气层中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话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讲述]讲解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成因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多走路、多种树、减少工业碳的排放等措施。
[回答]
[看书]
[思考]
[回答]
[听课]
[讨论]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讨论]
[思考]
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看书读图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大气削弱作用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强调保温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调重难点。
引出问题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深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大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引出温室效应,激发探索欲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结束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关联图,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图。
[填图]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课后探究
把大气受热具体的过程图画在作业本上,要求把三个过程的名称写出来。
[完成作业]
同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结合老师的点评,我感觉不是很满意,总结下来存在的缺点有:(1)在一些细微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比如只会关注前两排的同学或回答问题的同学,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后忘记给予评价;(2)声音小,语气不够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一起学生的注意;(3)在分析地表为什么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时,分析的不是很透彻,学生理解困难。(4)板书设计上还需要加强,粉笔字不好,尤其是在版画的绘制上如果用不同颜色绘制的话形成鲜明对比,会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优点是: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时间把握较好;能够结合实际,重点突出,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
我总结也分析了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首先是第一次上讲台面对较多学生心理有一点紧张,其次是缺乏教学经验,再次应变能力较弱,组织和管理能力不好。在老师的点评下,我会吸取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授课中不犯相同的错误,充满激情的上好下一节课。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