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主题热练20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644/0-17060633470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主题热练20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644/0-17060633471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主题热练20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275644/0-17060633471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主题热练20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展开2. (2023·苏锡常镇二调)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酸钠。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备氯气
B. 用装置乙处理余氯
C. 用装置丙除去氯化氢
D. 用装置戊检验氯气
3. (2023·苏州期末)设计实验验证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实现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B. 用装置乙检验产物中的SO2
C. 用装置丙检验产物中的水蒸气
D. 用装置丁检验产物中的CO2
4. (2023·常州期末)实验室以 BaS为原料制备BaCl2·2H2O晶体。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乙中的a用于防止倒吸
B. 装置丙用于吸收尾气中的H2S
C. 将BaCl2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产品
D. 根据实验可得酸性顺序:H2SO4>HCl>H2S
5. (2023·扬州期初)实验室制取少量H2S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备少量H2S
B. 用装置乙探究H2S的漂白性
C. 用装置丙探究H2S的酸性
D. 用装置丁吸收H2S
6. (2023·泰州期末)实验室制取少量Cl2并研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 (2023·苏北四市一调)实验室制取Fe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并利用两者反应制取FeCO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FeSO4溶液
B. 用装置乙制取NaHCO3溶液
C. 用装置丙制取FeCO3
D. 用装置丁过滤所得的浊液
8. (2023·南通三调)实验室制备溴苯,并验证HBr的生成。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旋开装置甲中恒压滴液漏斗的活塞可使苯和溴混合液顺利滴入烧瓶中
B. 装置乙盛放NaOH溶液以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Br2
C. 向装置丙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检验HBr的生成
D. 用装置丁分离苯和溴苯
9. (2023·南京、盐城一模)下列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10. (2023·南通一调)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l/L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l/L CH3COONH4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l/L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下列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eq \(=====,\s\up7(△))Mg(OH)2+H2↑
B. 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Cl-)<2c(Mg2+)+c(NHeq \\al(+,4))
C. 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H3
D. 实验1和实验4表明Cl-对Mg与H2O反应有催化作用
11. (2023·苏北四市一调)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12. (2023·南京、盐城二模)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13. (2023·南京三模)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14. (2023·南通三调)为探究AgNO3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浓度均为1 ml/L AgNO3溶液和KI溶液混合,有黄色沉淀产生,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显蓝色。
实验2:搭建如图所示装置,闭合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电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c(Ag+)·c(I-)
C. 实验2反应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c(K+)增大,右侧烧杯中c(NOeq \\al(-,3))增大
D. 实验1和实验2表明,AgNO3和KI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比氧化还原反应的大
15. (2023·盐城三模)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微主题热练20 化学实验基础
1. D 【解析】 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NH3,并用碱石灰干燥,A正确;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由装置甲制得的干燥的氨气先接触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未变蓝,再接触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能证明NH3水溶液呈碱性,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会形成倒吸现象,D错误。
2. A 【解析】 MnO2与浓盐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制备Cl2,A错误;NaOH溶液能与Cl2反应,B正确;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HCl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C正确;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I2可使淀粉溶液变蓝,D正确。
3. B 【解析】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需要加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能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装置乙中会带出水,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装置乙用于检验SO2,并不能将SO2完全除尽,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SO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干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4. D 【解析】 HCl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装置乙中a的容积较大,可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A正确;装置丙用于吸收乙装置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H2S,B正确;反应结束后,将装置乙中的BaCl2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BaCl2·2H2O晶体,C正确;浓硫酸和氯化钠固体反应制取HCl气体,利用的是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的原理,与H2SO4和HCl的酸性强弱无关,D错误。
5. B 【解析】 FeS与稀盐酸反应能制得H2S气体,A正确;将H2S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体现的是H2S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B错误;用石蕊试液可以检验H2S的酸性,C正确;H2S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D正确。
6. D 【解析】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时需要加热,A错误;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氯气,B错误;氯水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测其pH,C错误;Cl2可以被NaOH溶液吸收并得到无毒物质,D正确。
7. C 【解析】 碳酸氢钠和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eq \\al(-,3)===FeCO3↓+H2O+CO2↑,有气体产生,不能关闭止水夹,C错误。
8. A 【解析】 打开活塞后,恒压滴液漏斗能保持漏斗与烧瓶中压强一致,有利于液体顺利流下,A正确;NaOH溶液能同时吸收HBr和Br2,B错误;酚酞遇酸不变色,无法用酚酞检验HBr的生成,C错误;溴苯与苯互溶,液体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二者,D错误。
9. A 【解析】 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通过测定pH可以计算水的电离程度,从而确定二者的水解程度,进而比较室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大小,A正确;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的存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SO2,但是会生成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是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CO2气体还是NaHCO3溶液与SO2反应产生CO2气体,B错误;Cl-、Fe2+均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故无法证明Fe3O4中含Fe2+,C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可以水解为乙酸钠和乙醇,故无法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D错误。
10. D 【解析】 加热条件下,镁条与水发生反应生成Mg(OH)2和H2,Mg(OH)2电离出OH-使溶液呈碱性,因此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A正确;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2c(Mg2+)+c(NHeq \\al(+,4))+c(H+),溶液呈碱性,c(OH-)>c(H+),则c(Cl-)<2c(Mg2+)+c(NHeq \\al(+,4)),B正确;实验3中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Heq \\al(+,4)与OH-反应会生成氨气,因此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C正确;对比实验1和实验4可知,NaCl对镁与水的反应有促进作用,其作用的离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Na+,D错误。
11. D 【解析】 浓硝酸受热分解能生成NO2,碳与浓硝酸反应也能生成NO2,因此无法得出碳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硝酸反应的结论,A错误;前者pH大于后者,说明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则醋酸的酸性强于HClO,B错误;酸化的AgNO3中相当于含有强氧化性的HNO3,能将Fe2+氧化为Fe3+,无法说明氧化性:Ag+>Fe3+,C错误;SOeq \\al(2-,3)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加入BaCl2溶液后,Ba2+与SOeq \\al(2-,3)反应生成BaSO3,消耗了SOeq \\al(2-,3),导致SOeq \\al(2-,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红色褪去,D正确。
12. A 【解析】 溴元素的检验中,加AgNO3溶液之前,应该先用HNO3将NaOH中和掉,A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具有强氧化性:Cl2+2Br-===Br2+2Cl-,则Cl2的氧化性大于Br2,B正确;F-与ClO-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说明对应酸的电离程度越小,C正确;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Fe(SCN)3,当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2Fe3++Fe===3Fe2+,c(Fe3+)减小,上述平衡逆向移动,D正确。
13. B 【解析】 苯和烷烃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和甲基间存在相互作用,A正确;乙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乙酸会干扰CO2和苯酚钠溶液的反应,不能确定一定是碳酸使苯酚钠转变成苯酚,B错误;Na2S2O3与H2SO4反应生成单质硫,故通过溶液变浑浊所需时间的长短可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从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K3[Fe(CN)6]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Fe2+,若没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没有Fe2+,从而证明Fe被Zn保护,D正确。
14. B 【解析】 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生成AgI沉淀,上层清液为AgI的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故上层清液中存在:c(Ag+)·c(I-)=Ksp(AgI),A错误;实验2中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I--2e-===I2、Ag++e-===Ag,故总反应为2AgNO3+2KI===2Ag+I2+2KNO3,B正确;实验2中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NOeq \\al(-,3)向左侧烧杯移动,C错误;实验1和实验2的装置不同,两种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无法比较平衡常数的大小,D错误。
15. C 【解析】 香茅醛中的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NHeq \\al(+,4)的水解影响CH3COO-的水解,B错误;在Fe3+不足、I-过量的实验条件下,若充分反应后仍能检验出Fe3+,则能说明Fe3+和I-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C正确;比较Fe3+、Cu2+的催化效果时,应保证加入的c(Fe3+)与c(Cu2+)相同,且无其他干扰,D错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l/L 的CH3COONa、NH4Cl溶液的pH
比较室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
B
将浓硫酸和灼热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NaHCO3溶液、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
C
将少量Fe3O4溶于过量热浓盐酸中,再滴加几滴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3O4中含Fe2+
D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选项
方案
结论
A
将灼热的木炭加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木炭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硝酸反应
B
用pH计分别测定0.1 ml/L NaClO溶液和0.1 ml/L 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pH大于后者
HClO酸性强于CH3COOH
C
向Fe(NO3)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AgNO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变红
氧化性:Ag+>Fe3+
D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试管中滴入几滴1溴丁烷,再加入2 mL 5% NaOH溶液,振荡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静置。取数滴水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2%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B
向盛有4 mL 0.1 ml/L 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 mL新制氯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C
室温下,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F溶液和NaClO溶液pH的相对大小
Ka(HF)>Ka(HClO)
D
向盛有5 mL 0.005 m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5 ml/L 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反应物浓度影响化学平衡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两支分别盛有2 mL苯和2 mL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探究有机物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
B
用分液漏斗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乙酸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
C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0.1 ml/L Na2S2O3溶液,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再同时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 mL 0.1 ml/L H2SO4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以Zn、Fe为电极,以酸化的3% NaCl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连接成原电池装置。过一段时间,从Fe电极区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入2滴K3[Fe(CN)6] 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金属的电化学保护法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香茅醛()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香茅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
B
测量浓度均为0.1 ml/L的CH3COONH4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Kh(CH3COO-)
取5 mL 0.1 ml/L KI溶液和1 mL 0.1 m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2 mL 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Fe3+和I-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向两支盛有5 mL 4%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0.1 ml/L的CuSO4溶液和2滴0.1 ml/L的Fe2(SO4)3溶液,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
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微主题10 化学实验与探究 热练(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微主题10 化学实验与探究 热练(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共10页。
微主题9 化学工艺流程 热练(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微主题9 化学工艺流程 热练(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l2O3,Pb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微主题热练6 反应热 盖斯定律(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微主题热练6 反应热 盖斯定律(含解析)-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已知,02×1023,0 kJ/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