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7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8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87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89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92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93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3 板块模型(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273874/0-170599989595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模型概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两者之间或有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问题涉及时间、速度、加速度、位移及后面要学到的能量和动量等。
因能全面考查运动与力和能等知识,故该类题型就成了各种类型考试的热点题型。
2.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与木板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滑块与木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求出滑块与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与木板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条件。
1.速度关系:滑块与木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明确滑块与木板的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与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应注意当滑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情况。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x1,滑板位移x2同向运动时:相向运动时: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1.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2.若滑块和滑板相向运动,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1.明确各物体初始状态(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分别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下面我们从四个不同角度来具体分析板块模型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kg,不计A的大小,木板B长L=3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水平初速度v0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取10 m/s2。(1)发生相对滑动时,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2)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v0为多大?
【答案】 (1)3 m/s2,1 m/s2;(2)【解析】(1)A在B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木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2)由题意可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的速度与B的速度相同,设为v,则有
【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长木板左端加一水平恒定推力F=8 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长木板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长木板足够长。(g取10 m/s2) (1)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后,小物块及长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长木板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2)由amt=v0+aMt可得t=1 s。
【例题3】(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和与之对应的水平拉力F,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已知g取10m/s2,则( )A.滑块A与木板B间动摩擦因数为0.1B.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2m/s2C.木板B的质量为4kgD.滑块A的质量为2kg
【例题4】如图所示,倾角 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m,质量M=3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1)求物块相对木板静止时的最大加速度;(2)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
1.分析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动力学条件).(2)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运动学条件)(其中动力学条件是判断的主要依据)
【练习1】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则木板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A. B. C. D.
【练习2】(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某同学根据图像作出如下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和木板始终存在相对运动B.滑块始终未离开木板C.滑块的质量大于木板的质量D.木板的长度一定为
【练习3】(2022·山东滨州·高一期中)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长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必须让长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C.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D.图乙中曲线可以反映长木板所受拉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练习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2kg、长度L=1.5m的极薄平板AB,在薄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开始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此时薄平板与斜面间无摩擦力。然后将F撤去,使小滑块和薄平板同时无初速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薄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薄平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sin37°=0.6,cs37°=0.8,取g=10m/s2。求:(1)求力F的大小;(2)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a1和薄平板的加速度a2;(3)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t。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专题3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课件)-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8页。
物理必修 第一册5 共点力的平衡一等奖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292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 共点力的平衡一等奖备课教学课件ppt</a>,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平衡状态,PART01,PART02,PART03,总结提升,PART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293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备课教学ppt课件</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轻绳模型,PART01,轻杆模型,PART02,轻弹簧模型,PART03,总结提升,PART04,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