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1.自然环境的组成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了解陆地环境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组成2.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3.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视野拓展 图示法记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成会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视野拓展 概括法记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2)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意义: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探究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古代黄土高原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人们大量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逐渐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结合材料探究:(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2)黄土高原的演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1)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后经长期的流水侵蚀而成。(2)整体性特征。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例如,下图反映撒哈拉沙漠各要素间的关系。
2.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下图反映破坏森林与植树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
3.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下图反映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整体性。
4.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下图反映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答案:(1)B (2)C (3)B
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规律总结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生动反映,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分析环境整体及要素的变化,关键是要找到能牵动全身的“一发”,由此理顺相关要素的变化,最后归纳到整体环境。
探究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罗布泊地处我国新疆东南部,被称作“地球之耳”“死亡之海”。历史上,由于塔里木河、车儿臣河、孔雀河等汇聚,罗布泊面积超过3 000平方千米,曾经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湖。20世纪,由于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气候的变化,流入罗布泊的水源锐减,最终导致巨大的罗布泊干涸,成为“生命禁区”。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发罗布泊的钾盐资源,大规模汇聚的卤水在罗布泊形成了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的巨型季节性浅水咸水湖。“死亡之海”罗布泊如今碧波重现,工业与旅游产业也都发展了起来。
结合材料探究:(1)罗布泊完全干枯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2)如今罗布泊地区工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3)资源开发给罗布泊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体现了什么原理?提示:(1)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流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最终导致罗布泊干涸。(2)钾盐资源的开采。(3)早期水资源的利用,引起径流的变化,导致罗布泊干涸,罗布泊地区气候变得干旱,罗布泊成为“死亡之海”。近年来,钾盐的开发,使罗布泊形成了巨型季节性浅水咸水湖,罗布泊碧波重现。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河流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2)“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A、C两项错误;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释放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而在水量固定的情况下持续放水,会减小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不能达到清淤的目的,B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2.如果b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②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及其判断,根据图示即可判断。第2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如果b(生物)中的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读图,完成3~4题。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壳运动。第4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南海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多样。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5~6题。5.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6.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D.珊瑚、贝壳碎屑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南海诸岛虽然面积小,但是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南海诸岛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均较近。第6题,据图可知,鸟类排泄鸟粪,堆积、分解,磷进入土壤。南海诸岛鸟类较多,粪便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磷,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富磷土壤。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要素发生变化也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所示的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8.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甲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项正确。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项错误。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项错误。围湖造田与温室效应增强无直接因果关系,D项错误。第8题,题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产生一系列的变化,C项正确。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字母填入图中合适的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2)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 资源和 资源。 (3)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垂直分异规律,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归纳思维升华,生物圈,纬度地带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自主梳理•探新知,生物循环,物质迁移,相互制约,有机物,叶绿素,光合作用,自我调节,要素组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