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共6页。
第一学期单元练习题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云霄 臼齿 蔓延 混为一体B.繁忙 嘲讽 渴望 闲情逸志C.想象 振颤 威力 煞费苦心D.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2.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比喻)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比喻、设问)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宾语是“保养好的”)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是由我及物的,而且也是由物及我的。B.通过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我们懂得了白杨树精神的可贵。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D.我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6.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D.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二、句子默写7.根据提示填空。(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风声一何盛, !(刘桢《赠从弟(其二)》)(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5)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 ,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 , 。三、综合性学习8.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激活了思维。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在“互联网新闻”展播会环节,李海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的一则缺标题的新闻,请你帮助他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潇湘晨报》2021年2月9日讯 2021年2月1日,全闽乐购“阳光+1”首届大田助农直播年货节启动。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民政厅指导,大田县人民政府主办,与网红主播一起为当地名优农产品“代言”。近年来,大田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农制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增加农民收入。(2)在“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现场,假如你看到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拿起话筒,先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后揭示其寓意。 四、诗歌鉴赏9.阅读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一诗,完成小题。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①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注】①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后一句中“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②畲(shē):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⑴从诗的一二两句看,诗人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山上层层桃李花”中“层层”字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白杨礼赞茅盾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0.本文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请用两个并列短语概括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并说说这些描写对赞美白杨树有什么作用。11.选文⑤段作者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时,加点的“向上”一词用了三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作者要赞美白杨树,可是在⑦段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3.请从句式的角度对⑦段画线句略作赏析。1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背影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⑦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5.本文共写了作者的四次流泪。请分别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四次流泪的原因。1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7.文章第⑥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18.文中的“我”对父亲“到车站相送”、“向脚夫讲价”、“临别嘱托”、“托茶房照顾”等关心显出不耐烦,却被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感动地流泪。请结合全文内容和社会生活现实,说说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六、作文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第一学期单元练习题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云霄 臼齿 蔓延 混为一体B.繁忙 嘲讽 渴望 闲情逸志C.想象 振颤 威力 煞费苦心D.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2.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比喻)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比喻、设问)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宾语是“保养好的”)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是由我及物的,而且也是由物及我的。B.通过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我们懂得了白杨树精神的可贵。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D.我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6.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D.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二、句子默写7.根据提示填空。(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风声一何盛, !(刘桢《赠从弟(其二)》)(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5)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 ,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 , 。三、综合性学习8.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激活了思维。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在“互联网新闻”展播会环节,李海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的一则缺标题的新闻,请你帮助他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潇湘晨报》2021年2月9日讯 2021年2月1日,全闽乐购“阳光+1”首届大田助农直播年货节启动。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民政厅指导,大田县人民政府主办,与网红主播一起为当地名优农产品“代言”。近年来,大田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农制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增加农民收入。(2)在“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现场,假如你看到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拿起话筒,先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后揭示其寓意。 四、诗歌鉴赏9.阅读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一诗,完成小题。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①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注】①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后一句中“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②畲(shē):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⑴从诗的一二两句看,诗人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山上层层桃李花”中“层层”字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白杨礼赞茅盾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0.本文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请用两个并列短语概括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并说说这些描写对赞美白杨树有什么作用。11.选文⑤段作者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时,加点的“向上”一词用了三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作者要赞美白杨树,可是在⑦段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3.请从句式的角度对⑦段画线句略作赏析。1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背影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⑦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5.本文共写了作者的四次流泪。请分别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四次流泪的原因。1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7.文章第⑥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18.文中的“我”对父亲“到车站相送”、“向脚夫讲价”、“临别嘱托”、“托茶房照顾”等关心显出不耐烦,却被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感动地流泪。请结合全文内容和社会生活现实,说说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六、作文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