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3课《蜀道难》《蜀相》-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3课《蜀道难》《蜀相》-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第3课《蜀道难》《蜀相》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第3课《蜀道难》《蜀相》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蜀道难 蜀相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作者简介】李白“诗仙”称号的由来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这要从他得名的由来和他的诗作特点说起。李白轻财侠义,从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但到40岁还未登仕途。42岁那年,他由朋友举荐,应召入京,初进长安,即访谒文坛名流贺知章,拿出《蜀道难》来请教。据说贺知章读完后十分惊叹,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称他为“谪仙”。从此,李白的诗名大振,誉满京华。后人因此而沿称他为“诗仙”。另外,李白被称为“诗仙”,还因为他的诗作极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诗作所具有的那种想落天外的意境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李白的富于想象、超然洒脱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是屡见不鲜的,难怪后人称他为“诗仙”了。另外,李白思想中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尚武任侠的游侠精神,使得他的诗充满着一种对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他的诗作夸张,神奇瑰丽,色彩斑斓,气势豪迈奔放,大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在《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中,诗人就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动华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光怪陆离、仙境般的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圣”杜甫的传奇经历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朝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所写的诗,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年少游历杜甫年少时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兖州城楼》、《望岳》等,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困守长安后唐朝开始衰败,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战乱流离安史之乱爆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短期任职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今华县),写下《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蜀中漂泊杜甫几经辗转,到达夔州(奉节)。此时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舟中长逝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探寻背景】乐府旧题写新意《蜀道难》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颠沛流离暂安定《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文体知识】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美文阅读】 吊李白歌并序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然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忆昔少年时,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眉巅。莫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人幕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不为我辈圭臬乎?故曰:成矣太白,不朽太白!【基础知识】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一、字音识记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萦绕(yínɡ) 石栈(zhàn) 猿猱(náo)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飞湍(tuān)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扪参(mén shēn) 崔嵬(wéi) 吮血(shǔn)柏森森(bǎi) 空好(hǎo) 满襟(jīn)二、文言基础(一)一词多义1.尚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副词,尚且) ②尚贤使能 (动词,崇尚,尊重)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副词,还)2.危①危乎高哉 (形容词,高) ②危如累卵 (形容词,危险) ③正襟危坐 (形容词,端正)3.绝①可以横绝峨眉巅 (动词,横越,飞越)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③佛印绝类弥勒 (动词,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与世隔绝)(二)古今异义词地崩山摧壮士死 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 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2.使动用法①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②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3.为动用法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四)特殊句式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胡”作宾语,前置)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于”与“上青天”构成介词结构,置于“难”后)3.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4.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1.《蜀道难》共三段,请根据课文填写下表。答案 第一段: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 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段: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 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段:述剑阁险要,想凶险景象 感叹蜀道环境艰险、可畏2.作者针对蜀道之难有三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三叹”内容,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 ①开辟 ②行走 ③把守 ④五丁开山而死 ⑤山水险恶 ⑥剑阁险要3. 下面是《蜀相》这首诗的结构导图,请将图中空缺处填写完整。答案 ①瞻蜀相祠 ②渲染冷落荒凉 ③慨叹壮志未酬4.《蜀相》一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这两句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重点02】问题探究1.《蜀道难》第一节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句子充分表现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明确】高峻、险要、难行。手法:虚写映衬,摹写神情、动作,夸张。2.“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在《蜀道难》中描绘得如此动人?【明确】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玮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凭借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蜀相》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明确】(1)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几百年后,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就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2)这里的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但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是杜甫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重点03】探究诗歌思想内容1.《蜀道难》最后一段写剑阁,李白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并联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写有什么现实意义?【明确】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重点0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明确】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就更加惊心动魄了。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诗人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3.《蜀相》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明确】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怀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4 颔联选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凄凉孤独之情。由“自”和“空”可知来这里的人很少,表明诸葛武侯当年的丰功伟绩已被后人遗忘。能力拓展群文研读 透过诗行看李杜,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虽然诗风不同、性格迥异,但诗人的情怀都令我们敬佩、敬仰。1.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答案 同:精神追求是济苍生、怀家国。异:《蜀道难》警告当世;《蜀相》怀古伤己,赞颂英雄。2.从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看,李杜诗风有什么差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白写蜀道,运用大胆而恰切的夸张,融入丰富、奇特的想象,抒情豪放、奔放,具有突发性,灵感性。杜甫借事抒情、借景抒情(以乐衬哀),情感沉郁(深沉、悲戚),深沉含蓄,具有沉稳性,深思性。 实践飞跃《蜀相》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明确】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景,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之情。本诗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之情。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B.把“万事”比喻为“东流水”,形容万般世事一去就不回头。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D.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层雪霰”。故选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雄飞雌从绕林间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A.“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B.“雌”,形容词作名词,雌鸟。C.“转”,使动用法,使……转动。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D。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 B.月出于东山之上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以其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A.“但见悲鸟号古木”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但见悲鸟(于)古木号”;B.“月出于东山之上”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是标志;D.“雄飞雌从绕林间”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 “雄飞雌从(于)林间绕”,这三项中都有状语后置;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故选C。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C.“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坐”的意思是“徒然,空”。故选C。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不拘于时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险也如此 吾其还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B.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D.第一个“其”,代词,代指蜀道;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还是。故选B。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砯崖转石万壑雷C.君子生非异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通假字的能力。A.无:通“毋”,不要。句意: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B.无通假字。句意: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C.生,通“性”,本性。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颁,通“斑”,斑白。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故选B。7.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D.“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所以“抚膺”意思是“抚摸着胸口”。故选D。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9.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B.“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好音”指优美动听的鸟鸣,而不是“爱好音乐”。这里的“好”是形容词,美妙的、悦耳的意思,不是动词。故选B。10.根据情境默写诗句。(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 , ”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高飞的黄鹄、轻捷的猿都很难越过。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 (4)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6)《蜀相》中“ , ”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5)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6)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却去除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描绘的自然山水只剩下山水的艰险,滤掉了传统山水诗中山水意象的各种附带意义,滤掉了本应该有的功利色彩,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李白写作这首诗时袭用乐府古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而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宝剑。《蜀道难》中,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表现在哪里呢?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峻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或轰响之声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感受等,无不是凭借神奇的想象而实现的,展现了奇特想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眼到、口到。”B.不速之客陨石真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答案】 A【解析】 原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是直接引用了《蜀道难》中的句子,引号标示直接引用。A项“心到、眼到、口到”是引用了朱熹的话,引号标示直接引用。B项“天然史书”比喻陨石,陨石并不是真的“史书”,故引号标示特殊含义。C项“形散”指接下来要论述的对象,标示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D项“希望工程”是资助工程的名称,标示特定称谓。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把“想象”比作“宝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想象”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宝剑”也是剑客们的重要武器,两者具有相似性;(3)“想象”如“宝剑”一般作用巨大,是浪漫主义作家写作的利器。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 (示例)①此类诗歌中明显的功利色彩 ②展开丰富的想象4.下列对《蜀道难》《蜀相》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B.《蜀道难》中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体现了该诗的浪漫主义色彩。C.《蜀相》中“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扶助,渡过难关。D.《蜀相》中“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答案】 C【解析】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其中“两朝”是刘备、刘禅两朝。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①______________,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具继承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答案】 (示例)①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②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③李白代表着青春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6、7题。蜀 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庙佚 名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描绘出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B.《蜀相》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和鞠躬尽瘁,《武侯庙》颔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统一中原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C.《蜀相》尾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和遗憾的情感,《武侯庙》尾联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及对武侯的崇敬之情。D.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表达了哀伤之情。答案 D解析 “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错,《武侯庙》作者没有抒发这样的感慨。7.“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义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更好?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隔叶黄鹂”与“映阶碧草”呈现出一派盎然春意,但诗人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②。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cú)晖:落日余晖。②枳(zhǐ)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yuān)鸾(luá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答案】A【解析】“昂扬奋发”错,应为“悲愤”。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题组C 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诗人自己也认为擅长乐府诗,晚年还把古乐府之学传授给好友韦冰的儿子。李白现存乐府诗一百四十九首,多为旧题乐府。这些诗和前人创作已经形成的传统题材、主题、气氛、节奏有紧密联系。如《陌上桑》《杨叛儿》等内容与古辞相同,《白头吟》写卓文君的故事,与本事紧密相连。《玉阶怨》明显是模拟谢朓的同题作品。即使像《丁都护歌》似乎与原曲主题无关,但诗中仍有“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说明创作时对原乐曲的悲惨意境有深切的联想。李白乐府诗包括《静夜思》《宫中行乐词》等新题乐府在内,几乎都是写思乡、饮酒、失意等传统题材的,而且在表现这些题材时,总是将个别特定的感受转化为普遍传统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战城南》,有汉乐府本辞,经过梁、陈的吴均、张正见以及唐初卢照邻的创作,已经形成描写北方战争悲惨形象的特定内容。尽管李白的《战城南》可能是对唐代某一战争的独特感受,也写到一些具体地名,但很难考证出具体写的是哪一次战争,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对某个特定战役的反映,而是自古以来北方战争的集中概括,与古辞主题相同。又如《将进酒》的主题也与前人之作类似,但李白诗中充满乐观豪迈之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合理的极度夸张使黄河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其文笔纵横驰骋,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平。李白的乐府诗多表现出浑成气象,多用比兴手法,不显露表现意图,这在一些代表作杂言乐府中尤为明显。同时,他又把瑰丽奇幻的想象注入这些作品,使乐府题获得新的生命。这些特点造成李白许多乐府代表作至今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妙处还在于这些乐府可以允许有的人认为有寄托,有的人认为没有寄托,所以胡震亨说:“乐府妙在可解可不解之间。”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对李白一些有分歧的代表作也可以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如《蜀道难》的主旨和寓意是历来分歧最大的,前人作品中,阴铿的《蜀道难》已有“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的思想,唐人姚合也认为李白《蜀道难》乃因功业无成而作。由此可以明白李白在诗中再三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正是寄寓着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无门而郁积的强烈苦闷。李白现存的乐府代表作大都是出蜀以后追求功业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初入长安失意而作的居多。《梁甫吟》原是诸葛亮出山前隐居隆中之作,李白选用此题表明自己亦未出山,作品开头就说:“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可知尚未见过明主,诗中用雷公、玉女、阍者等神话中形象以喻张垍等小人,写出了自己初入长安被小人阻于君门之外的激愤心情。后期的《北风行》则一开头用极度夸张的形象渲染严酷气氛:“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最后又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样极度夸张的比喻,将思妇失去丈夫后的深切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可见,李白把旧题乐府发展到顶峰,对旧题乐府做了辉煌、伟大的完成和结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乐府旧题写出超越李白的作品。(摘编自郁贤皓《李白选集·前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擅长乐府诗,在题材和主题方面既继承传统,又有大胆创新,使后人无法超越。B.李白《战城南》可能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感受,但也概括了古代北方战争的悲惨形象。C.李白乐府诗比兴和想象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无法消除的认识分歧,但这恰是其妙处。D.李白《北风行》以极度夸张手法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与其前期乐府诗风格迥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论证,得出李白将旧题乐府发展到顶峰的结论。B.文章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李白乐府诗在旧题内让后人无法超越的观点。C.文章引用阴铿同题诗句,印证了对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寓意可以有一致认识。D.文章以为读者介绍李白乐府诗为目的,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娓娓道来,雅俗共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拓独特新颖的文学题材,或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深入开掘并超越前人,这都是诗歌创作取得成就的途径。B.李白擅长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除了源于他瑰丽奇幻的想象力之外,也出于表达他强烈深厚的情感的需要。C.结合李白出蜀之后追求功业但不遇明主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理解他乐府诗代表作中隐含的主旨和寓意。D.李白对旧题乐府做了辉煌、伟大的完成和结束,这意味着后世的乐府创作再也没有多少开拓的空间与价值。【答案】1. B 2.B 3.D【解析】1.A项,“又有大胆创新”说法错误,由原文“其文笔纵横驰骋,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平”可知李白在题材和主题方面没有创新;C项,“无法消除的认识分歧”错,原文是说“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对李白一些有分歧的代表作也可以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D项,“与其前期乐府诗风格迥异”说法错误,以极度夸张手法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是李白乐府诗的一贯风格。2.“文章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说法错误,文章并未使用引证法。3.“这意味着后世的乐府创作再也没有多少开拓的空间与价值”曲解文意,文章是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乐府旧题写出超越李白的作品”,不能说后世的乐诗创作再也没有多少价值。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答案 C解析 句中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不用在句尾,排除A、D两项;“从之”的主语是皇上,“从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答案为C。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答案 A解析 A项,“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C.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D.大公鼎深受重视,辞官被拒。他提出的很多有益的建议都得到了皇上的采纳,官职也多次调动。他多次上表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答案 C解析 C项,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糅在了一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4分)(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4分)答案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发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解析 (1)关键词“边障”“甫”“大兴”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反侧”“安”“肆赦”各1分,句子大意1分。8.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3分)答案 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体现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的事例,如文中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却拒绝了,认为不能停止官家用度来谋求个人人情。这说明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简要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长大后爱好学习。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发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停止了劳役,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鼎说:“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冤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向百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职,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命吗!”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蜀道难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准确地概括出蜀道的形象特点,初步理解和体验诗人的复杂情感,然后通过朗诵来表达和巩固这种理解与体验。 2.在品读涵泳诗歌的同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初步感受这首诗豪放中蕴含悲怆的诗风。蜀相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蜀道难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2.体会诗歌中的复杂情感,揣摩“长咨嗟”的复杂内涵。蜀相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段落内容诗人感叹的重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情感同异《蜀道难》《蜀相》
蜀道难 蜀相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作者简介】李白“诗仙”称号的由来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这要从他得名的由来和他的诗作特点说起。李白轻财侠义,从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但到40岁还未登仕途。42岁那年,他由朋友举荐,应召入京,初进长安,即访谒文坛名流贺知章,拿出《蜀道难》来请教。据说贺知章读完后十分惊叹,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称他为“谪仙”。从此,李白的诗名大振,誉满京华。后人因此而沿称他为“诗仙”。另外,李白被称为“诗仙”,还因为他的诗作极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诗作所具有的那种想落天外的意境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李白的富于想象、超然洒脱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是屡见不鲜的,难怪后人称他为“诗仙”了。另外,李白思想中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尚武任侠的游侠精神,使得他的诗充满着一种对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他的诗作夸张,神奇瑰丽,色彩斑斓,气势豪迈奔放,大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在《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中,诗人就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动华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光怪陆离、仙境般的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圣”杜甫的传奇经历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朝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所写的诗,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年少游历杜甫年少时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兖州城楼》、《望岳》等,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困守长安后唐朝开始衰败,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战乱流离安史之乱爆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短期任职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今华县),写下《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蜀中漂泊杜甫几经辗转,到达夔州(奉节)。此时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舟中长逝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探寻背景】乐府旧题写新意《蜀道难》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颠沛流离暂安定《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文体知识】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美文阅读】 吊李白歌并序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然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忆昔少年时,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眉巅。莫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人幕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不为我辈圭臬乎?故曰:成矣太白,不朽太白!【基础知识】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一、字音识记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萦绕(yínɡ) 石栈(zhàn) 猿猱(náo)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飞湍(tuān)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扪参(mén shēn) 崔嵬(wéi) 吮血(shǔn)柏森森(bǎi) 空好(hǎo) 满襟(jīn)二、文言基础(一)一词多义1.尚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副词,尚且) ②尚贤使能 (动词,崇尚,尊重)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副词,还)2.危①危乎高哉 (形容词,高) ②危如累卵 (形容词,危险) ③正襟危坐 (形容词,端正)3.绝①可以横绝峨眉巅 (动词,横越,飞越)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③佛印绝类弥勒 (动词,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与世隔绝)(二)古今异义词地崩山摧壮士死 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 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2.使动用法①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②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3.为动用法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四)特殊句式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胡”作宾语,前置)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于”与“上青天”构成介词结构,置于“难”后)3.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4.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1.《蜀道难》共三段,请根据课文填写下表。答案 第一段: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 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段: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 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段:述剑阁险要,想凶险景象 感叹蜀道环境艰险、可畏2.作者针对蜀道之难有三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三叹”内容,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 ①开辟 ②行走 ③把守 ④五丁开山而死 ⑤山水险恶 ⑥剑阁险要3. 下面是《蜀相》这首诗的结构导图,请将图中空缺处填写完整。答案 ①瞻蜀相祠 ②渲染冷落荒凉 ③慨叹壮志未酬4.《蜀相》一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这两句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重点02】问题探究1.《蜀道难》第一节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句子充分表现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明确】高峻、险要、难行。手法:虚写映衬,摹写神情、动作,夸张。2.“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在《蜀道难》中描绘得如此动人?【明确】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玮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凭借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蜀相》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明确】(1)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几百年后,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就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2)这里的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但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是杜甫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重点03】探究诗歌思想内容1.《蜀道难》最后一段写剑阁,李白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并联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写有什么现实意义?【明确】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重点0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明确】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就更加惊心动魄了。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诗人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3.《蜀相》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明确】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怀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4 颔联选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凄凉孤独之情。由“自”和“空”可知来这里的人很少,表明诸葛武侯当年的丰功伟绩已被后人遗忘。能力拓展群文研读 透过诗行看李杜,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虽然诗风不同、性格迥异,但诗人的情怀都令我们敬佩、敬仰。1.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答案 同:精神追求是济苍生、怀家国。异:《蜀道难》警告当世;《蜀相》怀古伤己,赞颂英雄。2.从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看,李杜诗风有什么差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白写蜀道,运用大胆而恰切的夸张,融入丰富、奇特的想象,抒情豪放、奔放,具有突发性,灵感性。杜甫借事抒情、借景抒情(以乐衬哀),情感沉郁(深沉、悲戚),深沉含蓄,具有沉稳性,深思性。 实践飞跃《蜀相》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明确】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景,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之情。本诗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之情。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B.把“万事”比喻为“东流水”,形容万般世事一去就不回头。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D.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层雪霰”。故选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雄飞雌从绕林间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A.“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B.“雌”,形容词作名词,雌鸟。C.“转”,使动用法,使……转动。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D。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 B.月出于东山之上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以其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A.“但见悲鸟号古木”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但见悲鸟(于)古木号”;B.“月出于东山之上”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是标志;D.“雄飞雌从绕林间”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 “雄飞雌从(于)林间绕”,这三项中都有状语后置;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故选C。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C.“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坐”的意思是“徒然,空”。故选C。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不拘于时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险也如此 吾其还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B.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D.第一个“其”,代词,代指蜀道;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还是。故选B。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砯崖转石万壑雷C.君子生非异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通假字的能力。A.无:通“毋”,不要。句意: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B.无通假字。句意: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C.生,通“性”,本性。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颁,通“斑”,斑白。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故选B。7.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D.“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所以“抚膺”意思是“抚摸着胸口”。故选D。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9.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B.“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好音”指优美动听的鸟鸣,而不是“爱好音乐”。这里的“好”是形容词,美妙的、悦耳的意思,不是动词。故选B。10.根据情境默写诗句。(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 , ”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高飞的黄鹄、轻捷的猿都很难越过。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 (4)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6)《蜀相》中“ , ”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5)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6)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却去除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描绘的自然山水只剩下山水的艰险,滤掉了传统山水诗中山水意象的各种附带意义,滤掉了本应该有的功利色彩,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李白写作这首诗时袭用乐府古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而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宝剑。《蜀道难》中,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表现在哪里呢?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峻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或轰响之声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感受等,无不是凭借神奇的想象而实现的,展现了奇特想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眼到、口到。”B.不速之客陨石真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答案】 A【解析】 原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是直接引用了《蜀道难》中的句子,引号标示直接引用。A项“心到、眼到、口到”是引用了朱熹的话,引号标示直接引用。B项“天然史书”比喻陨石,陨石并不是真的“史书”,故引号标示特殊含义。C项“形散”指接下来要论述的对象,标示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D项“希望工程”是资助工程的名称,标示特定称谓。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把“想象”比作“宝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想象”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宝剑”也是剑客们的重要武器,两者具有相似性;(3)“想象”如“宝剑”一般作用巨大,是浪漫主义作家写作的利器。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 (示例)①此类诗歌中明显的功利色彩 ②展开丰富的想象4.下列对《蜀道难》《蜀相》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B.《蜀道难》中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体现了该诗的浪漫主义色彩。C.《蜀相》中“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扶助,渡过难关。D.《蜀相》中“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答案】 C【解析】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其中“两朝”是刘备、刘禅两朝。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①______________,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具继承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答案】 (示例)①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②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③李白代表着青春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6、7题。蜀 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庙佚 名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描绘出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B.《蜀相》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和鞠躬尽瘁,《武侯庙》颔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统一中原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C.《蜀相》尾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和遗憾的情感,《武侯庙》尾联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及对武侯的崇敬之情。D.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表达了哀伤之情。答案 D解析 “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错,《武侯庙》作者没有抒发这样的感慨。7.“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义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更好?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隔叶黄鹂”与“映阶碧草”呈现出一派盎然春意,但诗人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②。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cú)晖:落日余晖。②枳(zhǐ)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yuān)鸾(luá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答案】A【解析】“昂扬奋发”错,应为“悲愤”。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题组C 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诗人自己也认为擅长乐府诗,晚年还把古乐府之学传授给好友韦冰的儿子。李白现存乐府诗一百四十九首,多为旧题乐府。这些诗和前人创作已经形成的传统题材、主题、气氛、节奏有紧密联系。如《陌上桑》《杨叛儿》等内容与古辞相同,《白头吟》写卓文君的故事,与本事紧密相连。《玉阶怨》明显是模拟谢朓的同题作品。即使像《丁都护歌》似乎与原曲主题无关,但诗中仍有“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说明创作时对原乐曲的悲惨意境有深切的联想。李白乐府诗包括《静夜思》《宫中行乐词》等新题乐府在内,几乎都是写思乡、饮酒、失意等传统题材的,而且在表现这些题材时,总是将个别特定的感受转化为普遍传统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战城南》,有汉乐府本辞,经过梁、陈的吴均、张正见以及唐初卢照邻的创作,已经形成描写北方战争悲惨形象的特定内容。尽管李白的《战城南》可能是对唐代某一战争的独特感受,也写到一些具体地名,但很难考证出具体写的是哪一次战争,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对某个特定战役的反映,而是自古以来北方战争的集中概括,与古辞主题相同。又如《将进酒》的主题也与前人之作类似,但李白诗中充满乐观豪迈之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合理的极度夸张使黄河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其文笔纵横驰骋,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平。李白的乐府诗多表现出浑成气象,多用比兴手法,不显露表现意图,这在一些代表作杂言乐府中尤为明显。同时,他又把瑰丽奇幻的想象注入这些作品,使乐府题获得新的生命。这些特点造成李白许多乐府代表作至今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妙处还在于这些乐府可以允许有的人认为有寄托,有的人认为没有寄托,所以胡震亨说:“乐府妙在可解可不解之间。”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对李白一些有分歧的代表作也可以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如《蜀道难》的主旨和寓意是历来分歧最大的,前人作品中,阴铿的《蜀道难》已有“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的思想,唐人姚合也认为李白《蜀道难》乃因功业无成而作。由此可以明白李白在诗中再三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正是寄寓着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无门而郁积的强烈苦闷。李白现存的乐府代表作大都是出蜀以后追求功业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初入长安失意而作的居多。《梁甫吟》原是诸葛亮出山前隐居隆中之作,李白选用此题表明自己亦未出山,作品开头就说:“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可知尚未见过明主,诗中用雷公、玉女、阍者等神话中形象以喻张垍等小人,写出了自己初入长安被小人阻于君门之外的激愤心情。后期的《北风行》则一开头用极度夸张的形象渲染严酷气氛:“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最后又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样极度夸张的比喻,将思妇失去丈夫后的深切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可见,李白把旧题乐府发展到顶峰,对旧题乐府做了辉煌、伟大的完成和结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乐府旧题写出超越李白的作品。(摘编自郁贤皓《李白选集·前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擅长乐府诗,在题材和主题方面既继承传统,又有大胆创新,使后人无法超越。B.李白《战城南》可能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感受,但也概括了古代北方战争的悲惨形象。C.李白乐府诗比兴和想象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无法消除的认识分歧,但这恰是其妙处。D.李白《北风行》以极度夸张手法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与其前期乐府诗风格迥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论证,得出李白将旧题乐府发展到顶峰的结论。B.文章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李白乐府诗在旧题内让后人无法超越的观点。C.文章引用阴铿同题诗句,印证了对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寓意可以有一致认识。D.文章以为读者介绍李白乐府诗为目的,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娓娓道来,雅俗共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拓独特新颖的文学题材,或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深入开掘并超越前人,这都是诗歌创作取得成就的途径。B.李白擅长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除了源于他瑰丽奇幻的想象力之外,也出于表达他强烈深厚的情感的需要。C.结合李白出蜀之后追求功业但不遇明主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理解他乐府诗代表作中隐含的主旨和寓意。D.李白对旧题乐府做了辉煌、伟大的完成和结束,这意味着后世的乐府创作再也没有多少开拓的空间与价值。【答案】1. B 2.B 3.D【解析】1.A项,“又有大胆创新”说法错误,由原文“其文笔纵横驰骋,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平”可知李白在题材和主题方面没有创新;C项,“无法消除的认识分歧”错,原文是说“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对李白一些有分歧的代表作也可以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D项,“与其前期乐府诗风格迥异”说法错误,以极度夸张手法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是李白乐府诗的一贯风格。2.“文章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说法错误,文章并未使用引证法。3.“这意味着后世的乐府创作再也没有多少开拓的空间与价值”曲解文意,文章是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乐府旧题写出超越李白的作品”,不能说后世的乐诗创作再也没有多少价值。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答案 C解析 句中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不用在句尾,排除A、D两项;“从之”的主语是皇上,“从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答案为C。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答案 A解析 A项,“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C.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D.大公鼎深受重视,辞官被拒。他提出的很多有益的建议都得到了皇上的采纳,官职也多次调动。他多次上表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答案 C解析 C项,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糅在了一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4分)(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4分)答案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发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解析 (1)关键词“边障”“甫”“大兴”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反侧”“安”“肆赦”各1分,句子大意1分。8.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3分)答案 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体现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的事例,如文中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却拒绝了,认为不能停止官家用度来谋求个人人情。这说明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简要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长大后爱好学习。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发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停止了劳役,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鼎说:“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冤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向百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职,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命吗!”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蜀道难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准确地概括出蜀道的形象特点,初步理解和体验诗人的复杂情感,然后通过朗诵来表达和巩固这种理解与体验。 2.在品读涵泳诗歌的同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初步感受这首诗豪放中蕴含悲怆的诗风。蜀相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蜀道难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2.体会诗歌中的复杂情感,揣摩“长咨嗟”的复杂内涵。蜀相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段落内容诗人感叹的重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情感同异《蜀道难》《蜀相》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