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蜀道难 蜀相(第2课时)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蜀道难 蜀相(第2课时)课件PPT,共25页。
品读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文开篇用“丞相”而不称“蜀相”倍感亲切;“寻”又说明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现了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鉴赏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鉴赏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鉴赏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 ——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试比较杜甫和孔明的异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试比较杜甫和孔明的异同壮志未酬,抱恨而终情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杜甫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思维导图寻:专程来访柏:高大正直森森:静谧肃穆追慕景仰自:碧草自绿,无人欣赏凄凉感伤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寓情于景 以乐衬哀天下计:济世雄才老臣心:忠诚报国崇敬仰慕泪: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失败的英雄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蜀相》主旨一场隔代知音的神秘邂逅,一次贤者之间的精神对话,虽已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心怀!“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多维探究【观点一】运用大胆的夸张。诗人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观点二】发挥奇特的想象。诗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象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悲鸟号鸣、子规啼月等情景,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多维探究【观点三】引用传说故事。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写到盘踞剑阁的猛虎长蛇,富有时空感。【观点四】语言富有激情。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并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的句子。在《蜀道难》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山水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技法迁移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技法迁移写法指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高迁移练笔【答案示例】 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刚才天空还是阳光明媚,我看这么好的天气,什么雨具也没带,就背着书包上学了。走到半路,天边飘来了几朵黑云,一转眼的工夫,那些黑云越涌越多,越涌越快,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顿时,天黑沉沉的,像个锅底扣下来一般。起风了,风越刮越大,小树被吹得弯下了腰,人们赶紧跑回家,走到半路的学生也拼命向学校奔去。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高迁移练笔【答案示例】 突然,天边一闪,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开天地。接着,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地面上留下了铜钱一样大小的水印。紧接着,密密的雨从远处横扫过来,那声音好像千军万马一般。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帘,我措手不及,全身湿漉漉的,像一只落汤鸡,好狼狈!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用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还是多种角度。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修辞手法:点明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鉴赏艺术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展开简析。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例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霁 夜① 孔平仲②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参考答案】①对比,诗人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②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从触觉角度写凉意,从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③想象,诗歌尾联诗人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④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亦可),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泠、寂静。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解析】这首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泠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尾联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给人清爽之感。
品读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文开篇用“丞相”而不称“蜀相”倍感亲切;“寻”又说明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现了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鉴赏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鉴赏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鉴赏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 ——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试比较杜甫和孔明的异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试比较杜甫和孔明的异同壮志未酬,抱恨而终情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杜甫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思维导图寻:专程来访柏:高大正直森森:静谧肃穆追慕景仰自:碧草自绿,无人欣赏凄凉感伤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寓情于景 以乐衬哀天下计:济世雄才老臣心:忠诚报国崇敬仰慕泪: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失败的英雄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蜀相》主旨一场隔代知音的神秘邂逅,一次贤者之间的精神对话,虽已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心怀!“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多维探究【观点一】运用大胆的夸张。诗人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观点二】发挥奇特的想象。诗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象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悲鸟号鸣、子规啼月等情景,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多维探究【观点三】引用传说故事。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写到盘踞剑阁的猛虎长蛇,富有时空感。【观点四】语言富有激情。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并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的句子。在《蜀道难》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山水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技法迁移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技法迁移写法指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高迁移练笔【答案示例】 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刚才天空还是阳光明媚,我看这么好的天气,什么雨具也没带,就背着书包上学了。走到半路,天边飘来了几朵黑云,一转眼的工夫,那些黑云越涌越多,越涌越快,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顿时,天黑沉沉的,像个锅底扣下来一般。起风了,风越刮越大,小树被吹得弯下了腰,人们赶紧跑回家,走到半路的学生也拼命向学校奔去。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高迁移练笔【答案示例】 突然,天边一闪,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开天地。接着,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地面上留下了铜钱一样大小的水印。紧接着,密密的雨从远处横扫过来,那声音好像千军万马一般。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帘,我措手不及,全身湿漉漉的,像一只落汤鸡,好狼狈!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用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还是多种角度。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技法攻略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修辞手法:点明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鉴赏艺术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展开简析。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例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霁 夜① 孔平仲②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参考答案】①对比,诗人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②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从触觉角度写凉意,从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③想象,诗歌尾联诗人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④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亦可),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泠、寂静。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解析】这首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泠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例题展示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尾联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给人清爽之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