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1.4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31579/0-17054665078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1.4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31579/0-17054665079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1.4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31579/0-17054665079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共22页。
TOC \ "1-3" \t "正文,1" \h
\l "_Tc1161" 【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PAGEREF _Tc1161 \h 9
\l "_Tc25206" 【题型2 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PAGEREF _Tc25206 \h 11
\l "_Tc9103" 【题型3 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PAGEREF _Tc9103 \h 12
\l "_Tc6522" 【题型4 综合与探究】 PAGEREF _Tc6522 \h 13
【知识点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例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变式1-1】(2022·贵州·仁怀市周林学校八年级开学考试)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变式1-2】(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斜面AB之间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的时间。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大
B.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小
C.增大AB间的距离,将使测量的误差增大
D.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变式1-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准确测量时间
B.实验中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题型2 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2】(2022·江西·南城县第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在10h内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物体( )
A.全程平均速度为4.5km/h
B.在0~4h内做加速运动
C.在4~7h内处于静止状态
D.2~4h内的速度比8~10h内的速度小
【变式2-1】(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变式2-2】(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2-3】(2022·上海静安·二模)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开始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乙比甲先运动16秒,若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12米,则( )
A.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C.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一定为4秒D.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28秒
【题型3 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3】(2021·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Δ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变式3-1】(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小明为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电子设备记录了每隔相同时间小车在斜面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B.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D.为了测出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能让小车从C点静止下滑
【变式3-2】(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小车自斜面上端A位置时开始计时(时:分:秒),滑至底端B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
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
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0cm/s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变式3-3】(2022·全国·八年级)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是小车下滑过程的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其中,,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静止的B.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增大斜面的坡度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D.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
【题型4 综合实验与探究】
【例4】(2022·江西·崇仁县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变式4-1】(2021·河南·中牟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中)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测出_______(选填“走曲线”或“沿直线”)步行_______(选填序号“①一步的距离”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_______,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_______?
(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时10min,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
【变式4-2】(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
(1)图甲中数字“100”表示的意义是______。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是 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所处的位置到周口市最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_
(3)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驾驶汽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爸爸驾驶汽车在这一区间路段是否超速。______
【变式4-3】(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小明骑自行车从人民广场出发,到达沧浪海旅游港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哪一段:______(选填“OA”或“AB”);
(2)小明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
(3)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______?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需要多长时间______?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
【人教版】
TOC \ "1-3" \t "正文,1" \h
\l "_Tc1161" 【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PAGEREF _Tc1161 \h 9
\l "_Tc25206" 【题型2 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PAGEREF _Tc25206 \h 11
\l "_Tc9103" 【题型3 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PAGEREF _Tc9103 \h 12
\l "_Tc6522" 【题型4 综合与探究】 PAGEREF _Tc6522 \h 13
【知识点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例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答案】C
【解析】
A.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下落,快达到地面时,速度较大,动能较大,如果落到人的头上,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A错误;
B.一层楼高约为3m,乒乓球从三楼落下,高度约6m,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高度,刻度尺的量程过小,故B错误;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如果不调零,测量的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故C正确;
D.测量的平均速度表示乒乓球从三楼到地面这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1】(2022·贵州·仁怀市周林学校八年级开学考试)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答案】B
【解析】
A.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较缓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即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把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便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进行测量,用到了转换法,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则小车在上半程所用的时间要大于下半程所以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大,由公式可知,速度越小,故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斜面AB之间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的时间。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大
B.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小
C.增大AB间的距离,将使测量的误差增大
D.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答案】D
【解析】
A.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大,由可知,测量的速度偏小,故A错误;
B.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可知,测量的速度偏大,故B错误;
C.增大AB间的距离,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长一些,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小车运动慢一些,所测时间更加准确,减小测量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1-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准确测量时间
B.实验中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答案】AD
【解析】
A.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实验中小车上半段所用时间为t1=2s,下半段所用时间为t2=1s;即上半段所用时间大于下半段所用时间,上半段和下半段的路程相等,由可知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为
tAC=10∶30∶18-10∶30∶15=3s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所测量AC段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题型2 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2】(2022·江西·南城县第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在10h内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物体( )
A.全程平均速度为4.5km/h
B.在0~4h内做加速运动
C.在4~7h内处于静止状态
D.2~4h内的速度比8~10h内的速度小
【答案】ACD
【解析】
A.由图得,物体全程的路程为45km,全程平均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得,在0~4h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得,在4~7h内物体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C符合题意;
D.图像s-t的斜率反映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图得,2~4h内的斜率小于2~4h内的斜率,即2~4h内的速度比8~10h内的速度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变式2-1】(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A.由图像可知,0~10min,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0~30min,甲、乙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为
s甲=s乙=1.8km=1800m
所用的时间为
t甲=t乙=30min=1800s
则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的平均速度为
即在0~30min,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10~20min,乙是静止,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20~30min之间,刚开始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在这时间段,甲、乙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地30min两人相遇,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2-2】(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3】(2022·上海静安·二模)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开始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乙比甲先运动16秒,若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12米,则( )
A.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C.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一定为4秒D.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28秒
【答案】D
【解析】
AB.由图可知,经过4s,甲车的路程是8m,乙车的路程是4m,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乙比甲先运动16s,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s1=v乙t1=1m/s×16s=16m
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12m,两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相反,如果运动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16m,故AB不符合题意;
CD.甲追赶乙时,没有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2,则
16m-v甲t2+v乙t2=12m
代入数据
16m-2m/s×t2+1m/s×t2=12m
解得时间
t2=4s
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4s;甲超过乙,追上乙时所用的时间为t3,则
v甲t3=16m+v乙t3
代入数据
2m/s×t3=16m+1m/s×t3
解得
t3=16s
甲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4,则
v甲t4-v乙t4=12m
代入数据
2m/s×t4-1m/s×t4=12m
解得
t4=12s
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
t=t3+t4=16s+12s=28s
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3 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3】(2021·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Δ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点的间距减小,故小球做减速运动,故①错误。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点的间距相等,故小球做匀速运动,故②正确。由平均速度定义可得AC的平均速度
故③正确,由于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到D点的速度为
故④错误,故C符合题意,ABD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3-1】(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小明为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电子设备记录了每隔相同时间小车在斜面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B.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D.为了测出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能让小车从C点静止下滑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和CD段的路程相等,小车在AC段所用的时间是CD段时间的两倍,由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的一半,即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段的时间与AC段的时间之比是1∶2,AB段的路程与AC段的路程之比是1∶3,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所测的AB段的时间偏大,由可知,测得AB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车从A静止下滑过程中,经过C点时有一定的速度,所以不能让小车从C点静止下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2】(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小车自斜面上端A位置时开始计时(时:分:秒),滑至底端B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
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
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0cm/s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答案】A
【解析】
ABC.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点的位置为2.00cm,B点的位置为8.00cm,所以AB之间的路程为
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A正确,BC错误;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短,测量的难度越大,所以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让斜面更平缓一点,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3-3】(2022·全国·八年级)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是小车下滑过程的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其中,,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静止的B.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增大斜面的坡度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D.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木块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为了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时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故B错误;
C.图中所示小车A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图中所示小车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1s,BC段平均速度为:
而,所以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4 综合实验与探究】
【例4】(2022·江西·崇仁县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10m/s;(2)700m;(3)17.78m/s
【解析】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由图像可知,轿车在10s~45s内,是匀速运动,故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行驶的总路程
s=s1+s2=100m+700m=800m
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700m;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7.78m/s。
【变式4-1】(2021·河南·中牟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中)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测出_______(选填“走曲线”或“沿直线”)步行_______(选填序号“①一步的距离”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_______,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_______?
(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时10min,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
【答案】 沿直线 ② 42m 1.2m/s 720m
【解析】
(1)[1][2]如果走曲线,则不易用皮卷尺测出通过的距离;如果只测量一步的距离作为步距,则误差较大,为减小测出的步距误差,可测量出走多步的距离,再除以步数。故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用皮卷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或多步的距离,除以步数,测出的步距误差较小。
(2)[3]小冰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6m,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
[4]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她的步行速度是
(3)[5]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用10min,根据速度公式,则小冰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变式4-2】(2021·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
(1)图甲中数字“100”表示的意义是______。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是 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所处的位置到周口市最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_
(3)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驾驶汽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爸爸驾驶汽车在这一区间路段是否超速。______
【答案】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 运动 相对 0.6h 没有超速
【解析】
(1)[1][2][3]图甲中数字“10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交通标志牌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4]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所处的位置到周口市的路程为s=60km,允许行驶的最大v=100km/h,由可知从交通标志牌所处的位置到周口市最少需要的时间为
(3)[5]已知监测点A、B相距的距离为s′=16km,由图乙可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
t′=10∶43-10∶31=12min=0.2h
则小明爸爸驾驶汽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小明爸爸驾驶汽车在这一区间路段没有超速。
答:(1)图甲中数字“100”表示的意义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从交通标志牌所处的位置到周口市最少需要0.6h时间;
(3)通过计算说明小明爸爸驾驶汽车在这一区间路段没有超速。
【变式4-3】(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小明骑自行车从人民广场出发,到达沧浪海旅游港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哪一段:______(选填“OA”或“AB”);
(2)小明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
(3)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______?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需要多长时间______?
【答案】 AB 3.2m/s 5m/s 16min
【解析】
(1)[1]由图可得,在OA段,小明运动的路程s1=2400m,所用时间t1=8min,在AB段,小明运动的路程
s2=4800m-2400m=2400m
所用时间
t2=25min-8min=17min
由可知,在OA段的速度大于在AB段的速度,骑得慢的是图中的AB段。
(2)[2]由图像可知,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的平均速度
(3)[3]小明骑车较快的路程是OA段,骑车较快段的平均速度
(4)[4]若小明全程都用较快的速度骑行
v全=vOA=5m/s
则小明从人民广场到沧浪海旅游港需要的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2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1节 透镜练习,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