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九)
展开一、综合性学习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你所在的班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收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友情的成语及出处,你能猜对吗?请完善下面的表格吧!
(填序号)
A.赤诚待人 B.莫逆之交 C.风雨同舟 D.情同手足
(2)【组织策划】为了这次活动能够生动有趣,班级同学一起开动脑筋想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形式,你能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吗?
示例:出一份“有朋自远方来”手抄报; 、
(3)【模拟交友】下面是小明自我介绍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希望三年的初中时光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共同努力进步!
我非常喜欢泰戈尔说的一句话“上天完全是为了顽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嶂碍”。在平时的学习中,【甲】我不但不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所以会选择继续付出。同学们,正所谓付出才有收获,坚持才能胜利。我们一定要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路线,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乙】各位同学,以上就是我对未来三年学习生活的一点高见,如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①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②【甲】句搭配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乙】句存在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事物,点明仲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啼,借用来关怀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二者皆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C.次句直陈原因,由“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悲伤、痛惜之情。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chà( )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4.给下面词语注音或写汉字。
(1)拗( )过去 (2)蝉蜕( ) (3)chà( )异
5.选文中先生和父亲的语言有何特点?
6.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结合选段,谈谈鲁迅对“快乐”和“迷惘”的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8.母亲 “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9.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10.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四、作文
11.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孔子穷①乎陈蔡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④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⑥,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⑦。”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①穷:贫困。②藜羹(lí gēnɡ):粗劣的食物。③爨(cuàn):烧火做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zènɡ):古代蒸食用的炊具。⑥选间:一会儿。⑦馈:向尊者进食叫馈。
1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在陋巷( ) (2)贤哉( )
(3)颜回索米( ) (4)弃食不祥( )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孔 子 穷 乎 陈 蔡 之 间 藜 羹 不 斟 七 日 不 尝 粒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15.【甲】文中孔子夸奖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乙】文中通过颜回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联系你自身的实际谈谈颜回在做人方面给你有哪些启示。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 止: ( )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 )
③一狼洞其中 洞: ( )
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御狼——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
(4)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六、名著阅读
17.下列有关《西游记》中“唐僧初遇磨难,途中收徒”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祸起观音院 ②鹰愁涧收白龙马 ③悟空拜师 ④流沙河收悟净 ⑤云栈洞收八戒
A.②①④③⑤B.②④①⑤③C.③②①⑤④D.③④⑤②①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
①
推心置腹
②
同舟共济
参考答案:
1.(1)①B ②D
(2) 示例:出一期“有朋自远方来”的黑板报; 办一场“有朋自远方来”的演讲比赛(答出两种,意思对即可)
(3) 嶂碍 障碍 “所以”改为“而且” “高见”改为“鄙见”或“拙见(意思对即可)”
2.A 3.拟人,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做使者,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写出诗人的忧愁和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4. ǎ tuì 诧 5.语言短促,多使用命令语气,表现出二人对“我”学习态度严厉,要求高。 6.玩耍、游戏带来的“快乐”,枯燥的读书带来的“迷惘”。
7.“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8.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9.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10.“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
11.示例:爱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2. 简陋 品质高尚 索要,讨要 丢弃,扔掉 13.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14.(1)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2)孔子故意假装没有看见。 15.安贫乐道;颜回是一个勤劳、节俭、诚实、虔诚的人。结合颜回的品质谈出个人的感受即可。
16.(1) 只 以前,原来 打洞 大腿
(2)①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②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对手。
(3) 惧狼 杀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7.C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六):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六),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六):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六),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