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30818/0-17054636216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30818/0-17054636216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30818/0-1705463621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一)
展开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fén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yǒng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倏六七年 懵懂 ; fén yǒng
2.根据你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积累,用简练的文字概括选段内容。
3.选段中的孙悟空和祖师形象鲜活,个性分明;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略加评析
4.对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其中律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颔联、颈联)需要对仗。
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后人以“颜筋柳骨”称赞他们的书法风格不同作品艺术水平极佳。
C.“夏天到了,浓浓的树荫里,鸟儿唱着欢快的歌。”这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词类活用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现代汉语中也随处可见,比如“火红的太阳”中的“火”本来是名词,这里就活用了,是“像火一样”的意思。
二、综合性学习
5.欣赏下面的这幅名为“天马行空”的绘画作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诗歌前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风、马蹄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 特点。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作者将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相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哪些“奇迹”和“怪事”?
9.作者对济南冬景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请以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阅读《女娲造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⑫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⑬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⑭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⑮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⑰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⑱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0.课文中女娲先后运用两种方法造人,她采用的第一种方法是 ;第二种方法是 ,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成男女进行婚配,解决了绵延后代的问题。
11.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请结合文中三句划线句具体分析。
(1)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2)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3)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12.课文是根据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说说课文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工作繁多),力不暇供,乃引絙(gēng,粗绳索)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五、作文
13.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六、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联读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篇》)
【注释】①政,治理国家的方法。
14.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米饭)B.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C.思而不学则殆(迷惑)D.逝者如斯夫(消逝)
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不习乎? 尊君在不?
B.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C.下车引之 择其喜者而从之
D.回也不改其乐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6.下面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沧海的地点,直陈其事,显得很质朴。
B.中间六句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像表现大海“吞天沃日”的气概。
D.全诗虚实结合,其中最能反映作者胸怀的当是铺写大海的前六句。
17.下列对乙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立志和学习是人生中的要事,修身做人是一辈子的功课。
B.孔子认为学而时习,学思结合,切问近思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C.孔子认为每一个时间段都该有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顺天命,不逾矩。
D.颜回不改其乐,只因他习惯了饭疏食饮水,觉得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8.对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孔子“切问而近思”,不停地做出选择。
B.孔子认为治国主要依靠粮食、兵马、诚信这三点。
C.孔子认为民生是基本条件,所以粮食比兵马重要。
D.孔子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比粮食都重要。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敌: (2)弛担持刀 弛:
(3)其一犬坐于前 犬: (4)一狼洞其中 洞:
(5)狼亦黠矣 黠:
2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3.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4.这篇课文给你哪些启示?
七、名著阅读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旱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材料二: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材料三: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材料一中的“她”是谁?
(2)材料二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选文中的“她”是一个 的人。
(3)材料三中“我”觉得没大意思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shū měng 焚 踊 2.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讲法(意思到即可) 3.紧扣选段内容,评析正确、简洁即可 4.C
5.示例:一匹白色的骏马,昂首向前,前腿弯曲,后腿踩在白云上,一跃而起,在白云间腾空飞行,自由洒脱。
6.寂寥与辽远(或高耸雄壮)(意近即可) 7.拟人修辞,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腾还嫌拘束,山入潼关不知何谓平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8.没有风声,响晴,温晴。 9.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暗黄相间的山坡比作带水纹的花衣,并且“穿”字将小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薄,以及薄雪覆盖下的山色彩多样,表达了作者薄雪覆盖下的济南的山及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0. 黄土揉团 枯藤蘸泥甩向地面? 11.女娲像人一样会感到孤独,女娲像俏皮的小姑娘一样活泼可爱,女娲也会感到疲倦。 12.课文删去了“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一句,因为作者认为这是阶级社会划分阶级后,打上去的阶级烙印,不是原始神话本来的面目(也可以回答“违背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思想”,意思对即可),因此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内容。
13.【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平。
14.A 15.A 16.D 17.D 18.A 19.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0.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21. (1)攻击 (2)解除,卸下 (3)像狗一样 (4)挖洞 (5)狡猾 22.(1)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3.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可以看出狼贪婪凶残的特点;从“耽耽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等可以看出狼狡猾的特点。 24.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决不能妥协退让,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5.(1)阿长或长妈妈
(2) 《琐记》 自私自利、表里不一、多嘴多舌,好拨弄是非(写出一点即可)
(3)父亲让我背完《鉴略》才能去五猖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二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二十),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三):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六):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六),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