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已能利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初步感受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本章前几节的学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及掌握,但对于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及巩固。
本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演示追赶过程,更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方程的作用。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中的追及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利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明确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为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这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前后的联系,由浅入深,由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的规律。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事例“追赶小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问题。教学时是让学生根据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2、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3、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借助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题目分析,借助线段图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发现,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合作学习,拓展思维;展示应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追赶小明”这一事件,采用生动活泼的影象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轻松地引入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引入课题,便于引起每位同学的兴趣。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据题意得
80×5+80x=180x.
解,得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180×4=720(米),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活动目的:让分析出发时间不同的追及问题,能画出线段图,进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既能娴熟使用“线段图”又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作出小结。注意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分析题目,尝试画出线段图,在题目中自主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容易出错处主要体现在:学生画线段图时不够规范,图中量的表示不够明确。
第二环节 合作学习,拓展思维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分析题目,共同提出问题。
例2: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 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你提出的问题是?
活动目的:此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问题的实质所在,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教师没有直接提出应解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题目具有开放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做解答。列方程解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及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明白了数形结合的好处,教学中可以适当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换加以渗透,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对三种语言进行转换的能力。学生比较容易画出这个图形,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适当帮助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自己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亲身体会数学变式问题的趣味性,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注意事项与效果:注意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时,教师可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并适时点拨。将学生所提问题板书陈列,并将问题分析归类,主动权交给学生,注意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从易到难分析解决问题。
容易出错处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提问题时,问题表达不够明确。
第三环节 展示应用,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解决问题,展示应用之后,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谈体会
归纳:(1)借助线段图来分析等量关系;
(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注意:一、正确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 ;二、列出方程正确求解;三、判明方程解的合理性。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主角”意识。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会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并能掌握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注意事项与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感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学生体会深刻。
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补充作业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习题5.9 2、3题;课后作业:学习之友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起点,通过对行程问题的讲解、例题分析、巩固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又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学生兴趣、激情的提高。本节采用了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老师灵活引导,先解决易解决的问题,先易后难,教师适时点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解答之后可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此时学生也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应用题的解决,不少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列方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模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必要性,为八年级、九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好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当堂训练,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