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展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四季之美》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韵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的独特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二、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10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想象画面,背诵1、3自然段,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 从读到写,描写春天景致,运用视觉、听觉写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运用动态描写。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想象画面,背诵1、3自然段,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难点:从读到写,描写春天景致,运用视觉、听觉写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运用动态描写。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古诗回顾,谈话引美1.诵读古诗,感受诗中季节描写之美引背《山居秋暝》,感受初秋雨后的宁静之美。引背《枫桥夜泊》,感受深秋夜晚的寂静之美。引背《长相思》,感受冬季边塞的宏阔之美。2. 联系生活,谈谈生活中哪个季节最美。 第二板块:预学分享,梳理字词1. 预习反馈,结合学生学习单,积累美感词。2. 反馈学习单批改情况,师范写易错字。第三板块:寻常事物,感受独特1. 学习提示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独特之处在哪儿?(1)学生自读后反馈交流:要点1: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要点2:梳理内容:春之黎明 夏之夜晚 秋之黄昏 冬之早晨。 (2)圈画描写事物,体会作者文中描写皆为“寻常事物”。2.出示课后题第一题,聚焦关键词“独特韵味”。第四板块:聚焦春秋,体会韵味1.学习提示二:默读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抓住寻常事物写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圈画关键词句,写写批注。反馈交流:要点1:抓住三个颜色关键词,体会天空色彩之美。要点2:抓住动词,感受色彩细微变化,体会天空色彩变化的动态美。2.背诵第1自然段(1)想象画面,填空背诵(2)师生合作,配乐背诵3.学习提示三:默读第3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抓住寻常事物写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圈画关键词句,写写批注。(1)学生独立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出示小组合学提示: 聊一聊:作者如何用寻常事物来表现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读一读:把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小组分享交流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表现秋之黄昏独特韵味的方法:视觉: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具有动态美,感受到黄昏的温馨。听觉:抓住“风声、虫鸣”体会画中有声。感受:抓住“感动、心旷神怡”等词体会景中有情。4.配视频朗读,体会秋之黄昏独特韵味。5.背诵第3自然段(1)抓秋之事物,填空背诵(2)抓动态描写,填空背诵(3)感秋之温馨,整段背诵第五板块:从读到写,学习表达1. 结合板书,对比春秋写法通过交流,梳理发现春之黎明运用视觉展开描写,秋之黄昏运用视觉、听觉表达内心的感受。2. 小练笔:书写你眼中的春天(1)出示练笔要求:学习秋之黄昏的写法,书写“春之____”,尝试运用视觉、听觉,写出自己的感受,试着写一段话。(2)同桌交流,激活思维(3)出示评价标准,明确评价要点(4)生书写小练笔(5)投影展示,生生互评(6)四人小组互评教学反思一、课后习题为索,聚焦独特韵味统编教科书在编排上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一条是以内容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包含基本知识、必要能力)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课的课文和课后习题中。由此可见,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时我特别关注课后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教学本课不应仅仅关注“美”这个词,学生在感受课文动态描写的同时,想要促进思维的进阶,我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是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因此,我在教学时围绕核心问题“作者是如何抓住寻常事物写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寻常事物展开细腻的描写,捕捉到事物细微的变化,才写出了这份独特韵味。二、以读代讲为线,体会独特韵味课文选自日本作家清少纳言随笔作品集《枕草子》中的第一篇,文中选择了她认为四季最美的四个时刻进行描绘。作者用她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再现画面,表达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渲染美的氛围,使学生在一遍遍朗读中有情感的递进。注重语言的积累,背诵秋之黄昏这一较长段落时,采用圈画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填空支架三种方式层层推进。想象是比较开放的,每个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画面,我没有过多提供图片支架限制学生的思维,从文字出发,让学生的想象更为辽阔。填空支架的设计分不同层次的,第一次挖空看到的事物背诵,第二次挖空事物与动态描写背诵,第三次挖空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入感受,层层推进,在文字逐步减少的同时,学生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在背诵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积累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三、写法对比为梯,升华独特韵味对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深度分析,我发现“夏之夜晚”与“冬至早晨”的表达具有相似性,可以合并于第二课时学习,而春之黎明与秋之黄昏的表达有变化,有描写角度的进一步丰富。教学时我结合板书支架进行梳理,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秋之黄昏段落作者运用视觉、听觉表达自己的感受,较春之黎明描写得更有韵味。经作业本最后一题启发,我设计小练笔,运用秋之黄昏写法书写春之______,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习得并运用这种表达方法,进而为本单元习作铺垫。四、搭建评价支架,表达独特韵味新课标强调要实现“教-学-评”一致,要将评价融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本次小练笔,我设置了指向表达个人独特感受的“写出景致的独特韵味”,指向了“丰富描写角度”的“运用视觉、听觉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是一种表达的进阶,指向习作书写规范的“语句通顺,书写正确”。同时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力求让学生能够借助评价支架,丰富表达内容,运用多角度的表达,提升表达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