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01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02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将传统中国概念化为“乡土中国”,源于他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观察。但是,他没有给出一个关于乡土中国基本特征的架构。在我们看来,乡土中国的特征可以从农民与土地、农民与村庄的关系中梳理出来,因为人的行为与制度规则嵌于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村庄的关系之中。
    乡土中国的根基是农本立国。农业始终在传统经济中占绝对比重。据经济学教授麦迪森估算,到1890年时,农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以上,农业部门使用了全部劳动力的4/5。80%左右的耕地被用来种植粮食,粮食生产一项占到经济总产值的60%。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约束增强,传统农业通过经验技术的累积性改进和制度演化,实现了“长期的自我维持”。伴随着8—13世纪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粗放式旱地农业转变为精耕细作水稻农业,支撑传统农业高产的诸多主要因素得以奠定。传统中国的农业不仅支撑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也使得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都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费孝通)。悠久的农业文明滋养和催生了如此庞大的人口,也使以农为本的帝国秩序得以维系并强化。中国明清几个世纪间,尽管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其间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一半归于土地单产的提高,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陷入所谓“高水平均衡陷阱”。由于无法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前现代增长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黄宗智)。
    来自土的束缚还造成一种无法从土中挣脱而出的结构。就城乡关系而言,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与军事,所要管理和预防的恰恰是广大的农村社会极有可能从中孕育出来的农民抗争。城市拥有的商业功能主要是基于农村一层层向上集聚而成的中心市场。传统城市的内部以及周边被居民耕种的农田与菜园包围,很多城市居民本身就是在农村地区拥有土地的城居地主,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土而居,依旧处于与乡村社会类似的宗族与村落组织网络之中(施坚雅)。换言之,传统中国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于农业文明的“城市文明”,依然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长期困扰转型的城乡关系也出现改变,一些新的特征已经显现,且在城乡中国阶段越来越明显。
    在城乡中国阶段,要矫正单纯城镇化导向的公共政策。存在相当长时期的一个误区是,将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以为城镇化能使乡村问题顺其自然地解决。事实上,单向城镇化的结果不仅导致大量的城市病,而且导致乡村问题加剧。城乡中国阶段的公共政策必须以城乡平等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消灭乡村为结果,只有城乡的平等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两个文明的共生、共融、共荣。将城乡中国而非城市中国作为一个阶段,允许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有效配置,这样更有利于抵达城市中国。
    中国已经向乡土中国告别,已经处于城乡中国阶段,但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在结构进一步深化和二元体制的障碍解除后,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和伟大转型。
    (摘编自刘守英等《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
    材料二: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20世纪30—40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推动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复兴。尤其是费孝通较早发现并指明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后来这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社会运动等不同时期的土地所有和经营形式,彻底重塑了中国传统乡村内部的阶层结构。20世纪末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战略使中国传统乡村外部基础条件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促使乡村由内而外地实现实质内容与建设形式的有机统一,整体进入乡村建设新时代,实现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的转型。
    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人才要素论。学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要引能干人、留年轻人、聚有钱人;或是培育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提升其政治建设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或是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二是产业推动论。郭景福、赵奥提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吴忠军等结合资源禀赋理论总结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王林生认为民族地区要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三是整体布局论。李忠斌、陈剑认为民族地区要走特色“村寨镇化”道路;徐俊六提出边疆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的路径;杨华因此指出乡村振兴要视东中西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以东部地区的乡村发展经验来硬套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但有两点关注不够:一是虽有学者提出以美丽乡村来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延续性考量不足;二是从整体乡村建设来看,欠缺过渡与衔接,致使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关联较弱。
    (摘编自《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明清几个世纪间的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B.梁漱溟、费孝通等人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其中费孝通的一些理论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
    C.1949年后我国经历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合作化、包产到户等不同时期的土地革命和社会运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乡村社会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D.赵奥认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受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经济重心南移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式旱地农业逐渐向精耕细作的水稻农业转变。
    B.传统中国的农业促进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稳定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束缚。
    C.传统中国的城市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而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乡土中国,处于城乡中国阶段。
    D.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可以从路径、布局等方面入手,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
    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有人记述,乾隆时,“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所居在城,或在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明清以来,大批地主开始城居,成为一种时尚。
    B.对于自己在20世纪30年代的田野调查止于乡村而未能涉及城镇,费孝通先生心存遗憾,后来曾解释说那是因为他当时缺乏研究城镇的条件:“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我一个人单干不行。”
    C.《考工记》中提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工具”,在其中暗示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D.宇文恺考察南朝建康等都城后,规划、建造新都,名大兴城,至唐朝开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唐长安的城市制度与布局影响了日本平城京和平安京的建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二段的论证思路。(4分 )
    5.如果你正在进行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能从中获得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嘱 咐
    孙犁
    水生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并不生疏。这八年,哪里有敌人他就到哪里去。可是不瞒人说,这八年里他也常常想到家。
    现在机会来了。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他悠闲地走着,看看麦地,又看看天,看看周围那像深蓝淡墨涂成的村庄图画。沿途经过的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
    黄昏时候,水生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叫了一声:“你!”
    水生嫂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安排孩子睡下,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爬到孩子身边去,她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一家团聚。”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话题: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女人笑着问:
    “说真的,这八九年,你想起过我吗?”
    “想过。”
    “怎么想法?”她逼着问。
    “临过平汉路的那天夜里,我宿在一家小店,小店里有个鱼贩子是咱们乡亲。我买了一包小鱼下饭,吃着那鱼,就想起了你。”
    “我们可常常想你,黑夜白日。”她支着身子坐起来,“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夜深了,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结起了冰花。
    “我们是调来保卫冀中平原的,明天早上就走。今天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的。”水生说。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河两岸残留的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人的衣服立时变成银白色。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她的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推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过去了。
    水生警告她说:
    “你慢一些,疯了?”
    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
    “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冰床跑进水淀中央,这里是没有边际的冰场。太阳从冰面上升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来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上的女人说:
    “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
    “快去你的吧!我们不冷。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从水生的视角,描写他回家途中所见到的村庄的情景,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B水生嫂拷问水生是否想念自己,话语不多,却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一个与丈夫分离八年的农家女子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C. 水生嫂得知丈夫“明早就走”的反应,贮满她对丈夫的不舍和分离在即的委屈。
    D.“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这带有调侃性质的话语,表明水生夫妇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一天价”“冰床子”“焦愁”等方言俚语的运用,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也反映出作者熟悉冀中平原农村的生活。
    B. 小说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水生嫂听到丈夫喊她后,瞬间的一怔一笑一哭,传神地折射出水生嫂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C. “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生嫂操控冰床子动作的娴熟轻快。
    D. 小说描写水生夫妇八年离别、一夜团聚和再次送别的情景,情节曲折,在一波三折中将主人公情感的波涌和起伏表现得酣畅淋漓。
    8.小说为什么以“嘱咐”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9.孙犁善于用“诗意美”的笔致来表现艰苦的战争生活,与血火浸淬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请简要说明这种“诗意美”在本文中的表现。(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
    数尝寇 eq \\ac(□,A)乱 eq \\ac(□,B)挺节 eq \\ac(□,C)无所污 eq \\ac(□,D)情 eq \\ac(□,E)不忘君 eq \\ac(□,F)人 eq \\ac(□,G)怜其 eq \\ac(□,H)忠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羸服,指低级官员的衣服,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类似。
    B.行在,也称“行在所”,古代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绝言者路”中的“绝”意为断绝,与成语“悲痛欲绝”中的“绝”含义不同。
    D.“武中衔之”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两句中“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但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受玄宗赏识,后被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杜甫历尽千辛万苦投奔肃宗。
    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招董廷兰为门客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肃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颇为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一起路过汴州,杜甫酒酣之际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14.杜甫死因未有定论,请结合本文和《登高》,说说杜甫五十九岁便去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汉末]《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涉江采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
    B. 《涉》诗“浩浩”寓相思无尽,李词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
    C. 《涉》诗的“忧伤”一直伴老,李词的“忧伤”无法消除,都极写忧伤之多。
    D. “芙蓉”“红藕”均指荷花,“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美好爱情与高洁品质。
    16.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
    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2) 《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虚幻的“梦”是古诗词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意象,“梦”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 ROMAN 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 ① 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 ② 。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咔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她有点害怕它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的仿佛一口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的巨大的车头 。它那 ③ 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棵没根的小草。
    18.请在文中横线序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 2 \* ROMAN 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平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
    21.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3分)
    22.“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3分)
    23.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请陈述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考参考答案
    1.B (A.“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错误,根据原文“陷入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阱’”可知,选项曲解文意;C. “实现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的转型”选项曲解文意;D.“赵奥认为„„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错误,“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是李忠斌等人的观点,“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是徐俊六的观点,选项张冠李戴。)
    2.D(“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错误,根据原文“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但有两点关注不够„„关联较弱”可知,“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无中生有。)
    3.A(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是“来自土的束缚还造成一种无法从土中挣脱的结构。换言之,传统中国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于农业文明的‘城市文明’,依然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A.关于城居地主的表述,可以体现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B.体现的是费孝通的研究
    没有涉及城镇的原因;C.体现的是传统中国城市的特点;D.体现的是中国城市对其他国家城市建设的影响。)
    4.材料二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总述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指明对此学界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研究;再分论目前学界在人才要素论、产业推动论、整体布局论三个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总结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指出两点不足。(每点 1 分)
    5.①不可将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应着力解决可能出现的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平等发展。②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可以从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指导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③推动乡村振兴需考虑相关措施的时代延续性以及整体乡村建设中的过渡、衔接问题,加强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的关联。(每点 2 分)
    6.C(反应侧重表现的是水生嫂既不舍丈夫又深明大义,最终理性战胜了情感的心路历程。)
    7.D(小说情节自然平淡,情感表现含蓄深婉。)
    8.①因为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叙写水生夫妇久别重逢后的情景,目的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②“嘱咐”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对前方将士上阵杀敌、保卫家园行动的理解与支持,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夫妻团圆的渴望,是小说主旨之所在。(每点 2 分)
    9.①情感的波澜美。在舒缓的情节中,表现了水生夫妇从重逢到送别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波澜。②人物的灵魂美(或:生活的人情美)。通过心理、语言等描写,展现了水生夫妇的情深意笃以及水生嫂温柔刚毅、深明大义等美好品格。③意境的诗画美。作者笔下的自然风
    物,大多淡雅疏朗又鲜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④语言的质朴美。无论写景写人,语言都淡而有味,浅而有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每点 2 分,答对 3 点 6 分)
    10.BDF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1.A(A.破旧的衣服;低级官员的衣服。B.正确。C. 断绝;穷尽(悲痛欲绝,悲哀伤心到了极点)。D.怀恨;包含。)
    12.D(“人莫测也”,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
    13.(1)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关辅、辄,每词 1 分,大意 2 分。关辅:指关中和三辅地区,京城附近的地方。)
    (2)大水突然而至,经过十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备船来迎接他,这才得以回来。(遽,涉旬,每词 1 分,大意 2 分。)
    14.①国家动荡,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疾病缠身;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内心愁苦, 积忧成疾;③经常 饮酒,久未进食后 暴饮暴食,大伤身体。(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参加进士没考上,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在祖庙祭祀祖宗,到郊外祭祀天地,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核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贼寇捉住。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被陈涛斜打败,又因为窝藏董延兰,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亲自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可是皇帝从此不怎么重视注意他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虚弱到被饿死,于是允许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从鄜州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褊狭浮躁,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怀恨在心。有一天,(严武)想要杀杜甫,在门口集合官吏,将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门帘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奔走(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极力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去世,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下至江陵,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经过十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备船来迎接他,这才得以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从汴州路过,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高昂地写怀古的诗歌,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杜甫多次饱尝贼寇作乱的痛苦,坚守节操不被玷污。(诗歌)感情上忘不掉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15.B(“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它既是写景,又兼比兴。表达了作者心中的闲愁、孤独与落寞情怀。)
    16.①均有直接抒情。《涉》诗“忧伤以终老”,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直接抒发相思之情。②均借景抒情。《涉》诗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抒情。③均借想象(虚写)抒情。《涉》诗着笔于想象的游子;李词“雁字回时”拟想雁归情景。④借
    对写抒情。《涉》诗一二联写女子的相思,三四联写男子的相思,同心离居,对写彼此的相思;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设想,也是对写双方的相思。⑤均借设问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每点 2 分,答对 3 点 6 分)
    17.(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示例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示例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示例四: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示例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示例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8.①心不在焉 ②梳妆打扮 ③撼天动地(“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梳妆打扮”,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撼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19.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每句 1 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0.①比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冰冷的火车以人或动物的活性。②既表达出姑娘们对火车的好奇与亲近;又写出台儿沟山高路远的地理环境,突出该地的闭塞和火车进出的不易。(每点 2 分)
    21. ①汉武帝直接抒发自己面对泰山的心理感受,极高大、极壮阔,自已对此极震撼。②一连串的感叹号也表现出汉武帝找不到更好的、具体的方式来描述和赞美泰山。(第①点 2 分,第②点1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2. ①文中认为李白的诗底气不足,写不出泰山的气势。②“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自己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有些用力过猛。(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示例一: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在泰山面前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这是从宏观处着笔,写出了泰山宏阔的大境界。
    示例二: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登山过程中夕照城郭的景象与登顶后的日出霞光景象景物描绘都是基于现实,在写实中展现泰山的气势磅礴。
    示例三:不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通过写山石、松树与冰雪,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这是从微观处着笔,突出了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本题开放式答题,写出《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具体描述 2 分,概括写景方式 2 分。)
    24.作文:
    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
    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学七年级(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学七年级(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七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七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