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评含答案,共7页。
第三章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如图3-1所示运动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 )。图3-12.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运动就是指机器的运动B.树叶由绿变黄属于机械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D.宇宙中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vt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每分钟通过10 m,则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st表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在变速直线运动中,v=st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任何时刻的快慢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5.下面列举的物体运动,哪种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汽车进站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C.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接近地面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D.物体释放后自由下落的运动6.(2021·山东济宁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3-2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2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7.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 m/s。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此速度快?( )A.苍蝇每秒可飞行2.2 m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 mC.乌龟每小时爬行40 mD.某运动员用12.91 s跑完110 m栏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用停表分别测出小车从光滑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和滑到斜面中点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1,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比较v1、v2和v3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1>v3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9.在一个有风的日子里,小明在公园里玩。他发现以5 m/s向东快速行驶的小蒸汽火车冒出的白烟是笔直向上的,则当日的风向是向 ,风速是 。 10.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 的;若马路宽度为25 m,绿灯亮的时间为20 s,等绿灯亮后小芳至少以 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11.一段路程为s,一辆汽车在前13s内的平均速度为v1,在后23s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12.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像如图3-3所示。(1)物体在0~1 s处于 状态。 (2)物体在第2 s的速度是 m/s。 (3)物体在4~6 s内通过的路程是 m。 图3-3三、实验、探究题(15分)13.有两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把分度值为1 mm的直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直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直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图3-4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 ,vBC= ,vAC= 。 四、计算题(13分)14.从上海到南京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2所示。表2(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 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参考答案第三章测评1.D2.C 解析:解此题一定要紧紧抓住机械运动的定义,也就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A、B错。在宇宙中的运动除机械运动外,还有其他运动,D错。3.A 解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不变,不与路程成正比,也不与时间成反比,由于v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A对,C错;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每分钟通过 10 m,不表示在每分钟内物体的速度不变,因此B错;在变速直线运动中,v=st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情况,D错。4.A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人站在船上的感觉,是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周围的山或河岸或河岸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5.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不变且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故不能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汽车进站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是越来越慢的运动,故不是快慢不变的运动;跳伞运动员跳伞后,开始速度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保持不变,成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释放后自由下落时,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大。6.C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 s后才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第24 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 s后两物体的s-t图像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此时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故B、D错误;第4~19 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 m-12 m=45 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7.B 解析: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速度22 m/s>17 m/s。8.C 解析:由于物体是由光滑斜面上滑下,因此越往下物体运动得越快,故有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