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评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评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评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评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评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评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评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评含答案,共7页。
第一章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甲、乙两盆冰水共存物,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熔化完之前( )。A.甲盆温度高 B.乙盆温度高C.两盆温度一样高 D.不能确定2.(2021·山东济宁中考)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图1-1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1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3.如图1-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图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5.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6.如图1-3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物态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3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7.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9.温度计的“自述”: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1-4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如果水继续吸热,则我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410.有一支内径和刻度均匀的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 ℃,在沸水中示数为94 ℃,把这支温度计放在一杯水中,示数为22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11.把与体温相同的酒精擦在手臂上,过一会儿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选填“吸”或“放”)热。 12.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 ,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 13.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比较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 。 14.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热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16.(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综合题(17题12分,18题3分,共15分)17.图1-5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甲乙图1-5(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1-5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 。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 18.“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是诗人杜甫对秋季夜景的描写。秋天的夜晚,泉水沿石壁流下,旁边的青草上结满了露水。请分析说明露水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第一章测评1.C 解析: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个盆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2.B 解析: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玻璃罩内壁遇冷液化形成水珠,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3.B 解析: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湿裤子晾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本题应选B。4.D 解析:晶体熔化要达到熔点,还要吸收热量,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A错误;夏天打开电风扇,感到凉爽是由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吸收的热量多,B错误;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升华现象,C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D正确。5.B 解析: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块上,使其表面变湿。6.B 解析:飞机飞行过程中尾部排出的暖湿气体在高空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条状云团。此过程是液化。7.D 解析:给低于0 ℃的冰加热,冰的温度会升高,当冰的温度达到0 ℃,再对其加热,它的温度并不升高,而是处于熔化过程,故选项A错。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的温度将降低,但并不一定会结冰,故选项B错。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由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故选项C错。8.A 解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湖水结成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过程。B和D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C是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9.解析:液体的沸点就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所以水在99.0 ℃时沸腾,这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9.0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99.0 不变10.答案:2511.答案:汽化(蒸发) 吸12.解析: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是因为增大了液体表面积;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答案:液体表面积越大 凝华13.答案:熔点 熔化14.解析:冻结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答案:凝固 放出15.解析:鸡蛋先变湿是因为拿出冰箱后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附着在鸡蛋上,后变干是由于水珠汽化消失。答案:液化 汽化16.解析: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答案:凝固 凝华17.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 ℃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故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答案:(1)自下而上(2)B(3)98 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 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18.答案:秋天的气温降低,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第一章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甲、乙两盆冰水共存物,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熔化完之前( )。A.甲盆温度高 B.乙盆温度高C.两盆温度一样高 D.不能确定2.(2021·山东济宁中考)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图1-1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1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3.如图1-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图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5.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6.如图1-3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物态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3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7.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9.温度计的“自述”: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1-4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如果水继续吸热,则我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410.有一支内径和刻度均匀的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 ℃,在沸水中示数为94 ℃,把这支温度计放在一杯水中,示数为22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11.把与体温相同的酒精擦在手臂上,过一会儿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选填“吸”或“放”)热。 12.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 ,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 13.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比较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 。 14.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热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16.(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综合题(17题12分,18题3分,共15分)17.图1-5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甲乙图1-5(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1-5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 。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 18.“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是诗人杜甫对秋季夜景的描写。秋天的夜晚,泉水沿石壁流下,旁边的青草上结满了露水。请分析说明露水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第一章测评1.C 解析: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个盆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2.B 解析: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玻璃罩内壁遇冷液化形成水珠,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3.B 解析: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湿裤子晾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本题应选B。4.D 解析:晶体熔化要达到熔点,还要吸收热量,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A错误;夏天打开电风扇,感到凉爽是由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吸收的热量多,B错误;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升华现象,C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D正确。5.B 解析: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块上,使其表面变湿。6.B 解析:飞机飞行过程中尾部排出的暖湿气体在高空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条状云团。此过程是液化。7.D 解析:给低于0 ℃的冰加热,冰的温度会升高,当冰的温度达到0 ℃,再对其加热,它的温度并不升高,而是处于熔化过程,故选项A错。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的温度将降低,但并不一定会结冰,故选项B错。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由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故选项C错。8.A 解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湖水结成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过程。B和D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C是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9.解析:液体的沸点就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所以水在99.0 ℃时沸腾,这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9.0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99.0 不变10.答案:2511.答案:汽化(蒸发) 吸12.解析: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是因为增大了液体表面积;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答案:液体表面积越大 凝华13.答案:熔点 熔化14.解析:冻结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答案:凝固 放出15.解析:鸡蛋先变湿是因为拿出冰箱后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附着在鸡蛋上,后变干是由于水珠汽化消失。答案:液化 汽化16.解析: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答案:凝固 凝华17.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 ℃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故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答案:(1)自下而上(2)B(3)98 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 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18.答案:秋天的气温降低,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