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十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第1页
    第十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第2页
    第十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综合性学习,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D.因以为号焉
    6.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7.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俶尔远逝
    (2)佁然不动
    (3)日光下澈
    (4)闻水声 。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
    (2)“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
    四.默写(共1小题)
    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小石潭记》通过写游鱼来写水清的句子是: , , , 。
    (2)《小石潭记》写溪水弯曲,隐约可见的句子是: , 。
    (3)《小石潭记》以“ ”“ ”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4)《小石潭记》写游鱼忽然间远游,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句子是: , 。
    (5)《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 , ”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第10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理解。了解比喻的特点,根据“本体”与“喻体”两物有相似点先判断有比喻的句子。
    【解答】A.把“水声”比作“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比喻;
    B.把“溪水”比作“斗星那样曲折”“蛇那样蜿蜒前行”,是比喻;
    C.“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没有比喻修辞,无比喻义。
    故选:C。
    2.【分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本文是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时期,被贬的身份不由得使作者看到小石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而触景生情,所以感到小石潭的环境“凄神寒骨”,这是作者心境凄苦孤寂所致。
    故选:D。
    3.【分析】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解答】A、“记”一为“记录”,一为文体名;
    B、“见”一为“出现”,一为“显露”;
    C、“以”都为“因”;
    D、“许”一为“多。余”,一为“地方”。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只要平时对所学文言文的实词掌握好就能做好本题。
    【解答】A.凄: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心神凄凉;
    B.无词类活用;
    C.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以字的用法。
    【解答】A、“以”为介词“把”;
    B、“以”为介词“用”;
    C、“以”为连词,不译;
    D、“以”为介词“把”;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解答】用法”指用作什么词性。
    A、“闻”一为“听”,一为“听说”都是动词;
    B、“许”一为名词“地方”,一为形容词“余。多”;
    C、“其”都是代词“这”“它”;
    D、“差”一为“矮”,一为“交错”,皆为形容词。
    故选:B。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7.【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
    【解答】(1)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静止的样子
    (3)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过,透
    (4)句意为:可以听到水声。闻:听到
    答案:
    (1)忽然
    (2)静止的样子
    (3)穿过,透
    (4)听到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分析】本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后又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三种字体可知,上半部分是一个手,下半部分是一个木。它表达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是叶子。这也是这个字的本义。所以这应是一个采字,然后规范书写到田字格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明确,要想向某人介绍某个事物,一定要对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介绍。汉字是唯一的表意文字,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同时也把我们各个民族整合在一起。据此可作答。
    答案:
    (1)书写:采。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答案: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凝结着我们祖先的知识,将我们源远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有“家”才能丰衣足食。
    四.默写(共1小题)
    9.【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3)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注意“佁”的书写)
    (4)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注意“俶”的书写)
    (5)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注意“邃”的书写)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先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从词语的运用,写作手法等角度分析。
    【解答】(1)阅读句子,“佁然不动”是对鱼的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对鱼的动态描写,很明显是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表现游鱼的快乐,而这一切游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2)阅读句子,其中的“斗折蛇行”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潭西南边的小溪的形状;“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是比喻,将溪岸比作参差不齐的狗牙,写出了溪岸的高低不平。抓住句中的两个比喻来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
    (1)这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乐趣,同时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2 11:40:11;用户:初中账号19;邮箱:3560919984@xyh.cm;学号:39888731

    相关试卷

    语文小石潭记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小石潭记当堂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