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测试题
展开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3.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二.基础知识(共6小题)
4.词语解释。
千寻:
不畏:反用《登金陵凤凰台》“ ”句意。
浮云:
缘:
眼:
塔:
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
5.词语解释。
(1)前:
(2)古人:
(3)后:
(4)来者:
(5)念:
(6)悠悠:
(7)怆(chuàng)然:
(8)涕:
6.《登幽州台歌》这首 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 ,抒发 ,深刻揭示了 ,表达了他们 。
7.《登飞来峰》选自 ,作者 ,字 ,号半山,人称 ,世人称“王荆公”“王文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8.《登飞来峰》是一首 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 ,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 。
9.陈子昂(661﹣702),字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朝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 传世。
三.默写(共1小题)
10.默写。
(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 。
(2)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
(3)《登幽州台歌》中描绘了诗人孤寂与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 。
(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5)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 。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语句的理解,注意结合全诗内容深入分析思想感情。
【解答】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参考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故选:D。
2.【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3.【分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的第二句,“闻说”是听说,是想象之景,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故选:B。
二.基础知识(共6小题)
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并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5.【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诗文大意: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前:过去。
(2)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4)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念:想到。
(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8)涕:古时指眼泪。
答案:
(1)过去。
(2)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未来。
(4)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想到。
(6)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悲伤凄恻的样子。
(8)古时指眼泪。
6.【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
【解答】《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答案:
吊古伤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7.【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答案:
临川先生文集 介甫 半山居士 宋
8.【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鉴赏能力。《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解答】《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答案:
哲理;政治胸怀;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9.【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伯玉 唐代《陈伯玉集》
三.默写(共1小题)
10.【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意“怆然”的“怆”和“涕”字的书写)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意“怆然”的“怆”和“涕”字的书写)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然”的“怆”和“涕”字的书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登幽州台歌》词语解释,陈子昂文学家,篇段积累——默写《登幽州台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同步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背诵,课堂练习,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时作业,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