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1)【课后作业】(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6942/0-170458475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1)【课后作业】(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6942/0-17045847556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1)【课后作业】(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6942/0-17045847556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 【精品教学课件】+原卷版+解析版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1)【课后作业】(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1)【课后作业】(附答案),共12页。
7.1.1 燃烧和灭火(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添加木柴 B. 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 增大氧气的浓度 D.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 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 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向导管中通入空气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A. 水B. 氧气C. 可燃物D. 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 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 提供可燃物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 水能灭火 B. 没有达到着火点C. 纸不是可燃物 D. 没有与氧气接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 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 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7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8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③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B.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C.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动画片《熊出没》中,光头强乱扔烟头导致森林失火,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下列对熊二扇风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 使温度降低 B. 扇走了可燃物C. 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 D. 让树木与空气隔绝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a与b对比,可探究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B. 图1中c和图2中d对比,可探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 图1和图2中的热水只有提高温度的作用D. 图1中a与c对比,可探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依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 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实验过程 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 实验过程 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 对比 ① 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小新在“快手”上看到一个视频,在气球内装入水,然后将气球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气球内的水沸腾,气球仍然完好无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球不属于可燃物 B. 温度没有达到气球的着火点C. 水的沸点高于气球的着火点 D. 直接点燃气球也不燃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2)B所示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理是 。某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原因是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火花引燃了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酿成火灾。(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看,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火警电话是 。(均填字母)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120C.站在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D.119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烧得更旺。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 A B C D E(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 ,原因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能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热水的作用是 和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实验Ⅰ:如图甲所示,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所示。实验 Ⅱ:如图乙所示,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蜡烛。(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是 。(3)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 (可多选)。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 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 故选:D。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燃料的燃烧。本题考查了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2.【答案】D【解析】解:A、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 B、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故B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故C正确; D、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错误。 故选:D。A、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 B、根据①③的差异解答; C、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D、根据热水的作用解答。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答案】B【解析】白磷的着火点是40℃,在80℃的热水中不燃烧,当向导管中通入空气时,白磷立即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 B。4.【答案】D【解析】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错误;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故C错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行可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故 D正确。5.【答案】A【解析】烟头的温度较高,它能使可燃物的局部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从而引起大火,因此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6.【答案】B【解析】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氧气接触. A 、水没有和火直接接触,错误。 B 、因为纸船内装有水,在给纸船加热时,水吸收热量,致使纸船不能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正确。 C 、纸是可燃物,错误。 D 、纸船和空气种的氧气接触。错误。 故选: B 。 7.【答案】D【解析】AD 、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 A 错误, D 正确; B 、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 B 错误; C 、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 C 错误; 故选 D 。 8.【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燃烧的条件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 可燃物、 ② 氧气或空气、 ③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 9.【答案】B【解析】A 、 ①③ 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 、 ④ 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升温至 70℃ 的过程中,仅 ① 燃烧,继续升温至 280℃ 的过程中,仅 ③ 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对比 ②③ ,继续升温至 280℃ 的过程中,仅 ③ 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平原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粉比煤块燃烧剧烈。 A.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有关,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 0.03% ,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故 B 符合题意;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周围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 C 不符合题意;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11.【答案】C【解析】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是因为用路标牌扇,使空气流通,氧气增多,燃烧更旺,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A【解析】图1中c和图2中d对比,可探究氧气对反应的影响,故B错误;图1和图2中的热水不仅有提高温度的作用,还有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错误;图1中a与c对比,可探究氧气对反应的影响,故D错误。13.【答案】A【解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实验过程 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B正确;实验过程 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尽,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C正确;实验过程 ①中b中通N2,红磷不燃烧;实验过程 ②中b中通O2,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 D正确。14.【答案】B【解析】气球里装水后加热,水可以沸腾,而气球没有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气球的着火点,故选B。15.【答案】(1)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增大了氧气(或空气)的量【解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A中缺少的条件是可燃物。(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3)用扇子扇煤炉火,可以增大氧气(或空气)的量,促进燃烧。16.【答案】(1)可燃物(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A;D【解析】(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看,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均属于可燃物。(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正确的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火警电话是119。17.【答案】可燃物;提供了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解析】解:曹军的木船,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随着风吹空气流动,还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18.【答案】(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 ABD(3)火柴头斜向下;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加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容易熄灭)【解析】(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 A是爆炸品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腐蚀品标志,D是禁止烟火标志,E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3)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加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19.【答案】(1)a;B (2)P2O5 (3)升温;隔绝氧气【解析】解:(1)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能燃烧的是a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热水的作用是升温和隔绝氧气。20.【答案】(1)高 (2)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火焰周围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在其上方聚集,先与1号容器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3)C、D【解析】解:(1)由实验的结果可知,玻璃罩内高处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快,说明了玻璃罩内高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推测Ⅰ实验中高处烛焰先熄灭;(2)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火焰周围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向上运动,玻璃罩上方温度较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在其上方聚集,先与1号容器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3)A.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停电,且在电梯内易形成烟囱现象使人发生窒息,所以不能排队乘电梯撤离,选项说法错误; B.火灾一般会向上方进行,所以不能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选项说法错误; C.发生火灾时,室内的上方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的气体,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选项说法正确;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容器编号123时间/s3.25.011.1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